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GerryKwa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香港基督教一週時事(26/10-1/11)

GerryKwan
·
·
圖片取自福音證主協會相關網頁。

調查指近九成信徒疫後將返回自身教會實體崇拜

由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和福音證主協會合辦、領導力培訓學院協辦的「疫情中的教會牧養及網上崇拜」問卷調查,於十月廿八日下午YouTube直播發表分析結果。調查顯示在疫情結束後,有87.5%受訪者打算參與自己教會的實體崇拜,有26.2%則指未來會繼續參與自己教會的網上崇拜。

該問卷調查於本年九月限聚令生效時以自填問卷形式在網上平台發放,邀請全港信徒及堂會教牧代表填寫。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陳敏斯指是次問卷並非抽樣調查,故沒有準確的代表性,且推斷較年長的信徒或未能參與是次以網上平台發放的調查。

國際學術會議探討反修例運動與教會之關係

由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和喬治亞大學神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合辦的「急速宗教文化改變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pid Religious Cultural Change")分四日在網上舉行。當中論及香港處境的部份包括反修例運動初期的問卷調查分析、牧者參與的角色和影響、自十九世紀以來香港教會在社會角色上的轉變。

與會學者指出,基督教信仰為參與社會運動提供了道德正當性,特別是牧者走上前線舉辦祈禱會的時候,為非暴力抗爭提供了實踐性。從歷史的角度,現今的年輕人沒有上輩信徒對於中國的浪漫情懷,眼中只有中國的強權。從神學角度,巴特、潘霍華、莫特曼等神學家的論述隨神學院老師從外國回流,成為年輕一輩積極在社會見證信仰的神學傳統。


信仰百川

信仰百川每週精選20201101(文集)

時代論壇

調查:近九成信徒疫後將返回自身教會實體崇拜 十八至廿九歲信徒最少參與網上崇拜

國際會議論及香港社運與基督教 黎恩灝:祈禱會於社會運動具策略性作用

YouTube

「疫情中的教會牧養及網上崇拜」問卷調查結果發佈會(筆者按:福音證主協會的面書帖文指本連結保留至十月卅日下午,惟本文執筆時時限已過仍可進入觀看,不排除隨時下架的可能。)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