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的隨筆》№.27 失業大軍壓境
IPFS
【前言】這是一篇老文字,寫在馬來西亞疫情還未大爆發前。
新冠疫情在人間流竄,各國失業大軍壓境?回想08年歐美金融風暴一浪接一浪的滄海嘯,蒼天叫的經濟困局,你未必幸災樂禍,但也只能袖手旁觀是吧。可這次新冠疫情的歩歩進擊,或許你就得身歷其境了。 所謂的先進國及發展中國家,一個個排著隊走進零利率的時代,而我所在的馬來西亞,真的能擋得住疫情及連帶而來的經濟寒冬嗎? 別忘了,如今的經濟早就遠近相扣,中歐美經濟若不報佳音,我想馬來西亞是在劫難逃。 美國祭出各形各色打救經濟的決定,不過看起來像緩兵之計,想是怕失業大軍壓境!畢竟美國失業率早就寫下自1930年來的新高點。日本車廠日子也開始難過,不過還只是響鐘,不必走人。馬來西亞這邊看上去好像跟去年沒什麼兩樣,但失業率亦創30年來的新高點。 購物中心長長的掛燈閃閃發亮,牽動我物慾纏身的基因。理智告訴我忍一忍,因為明年長夏的馬來西亞經濟有可能入冬。 想想去年我們人頭鑽動的大商場,雨後春筍似的剪綵了一間又一間。今年,另一端的工業區員工倒是裁減了一個又一個,明年不會是一批又一批吧!還是倒下一間又一間?馬來西亞政府當然說不會,而且還作保證,並且拿得出對策,只是誰相信? 還是自己顧著自己的荷包,恐怕到時除了錢,大家什麼都不信了。看看歐美鐵嘴唱衰今明年的經濟,真是想越過2020年,直接跳到2021年。媒體不知是危言聳聽,還是嫌世界不夠亂?一再報導什麼道瓊斯工商指數恐再下探多少多少點;糧食和商品可能短缺;美國信用市場泡沫化;陷入193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新興市場在中國帶領下,經濟也很難不減速,全球衰退亦可能惡化;美國就別指望川普會有什麼作為了。短期內根本看不到,美國過去半世紀高槓桿操作造成的劫難;貧窮效應將持續壓抑消費支出。若放任美國經濟陷入絕境,失業率持續攀高,骨牌效應更非脆弱的經濟或產業所能承受。 在加拿大工作的朋友說那邊裁員得很厲害,問她怕嗎?她答:職位低薪資少,裁不到我身上,只怕公司倒閉。是的,只怕公司倒閉。那才是更大層面的災難。對於這樣一種悲觀預測,我也許是過慮了。明年,或者說下個季度,就是關鍵的開始。 我們(馬來西亞)的政府不像台灣,習慣了獻醜,什麼事都可以見報。這里的政府安撫民心自有一套,所以事實嘛,恐怕我們是看不到,不過真相自然懂得浮上檯面,尤其這回輪到經濟層面,誰又坐得下去。看報見一電子廠裁員千五人,不知會否蔓延開來,擔心是有的,但也只能袖手旁觀。 一伙朋友坐在一起,話題總會轉到經濟上,都在說市道不景,一一數落新冠疫情的禍害,當然也有著有危才有機的論調。失業率會再升高嗎?問如何追蹤計算,沒有人關心。準確嗎?沒有人知道。我們讀不懂數字,只知道失業的是活生生的一個個人。 裁員已經開始了,失業率還會低嗎?特地翻弄報紙,找一些有關就業人口的數據。有一段提到:失業率可能近6%。我想其中包括合法外勞。我很懷疑官方發佈的種種數據,尤其在那些簡單的數目字背後,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事實。就說失業率,官方公佈的數字想必是偏低的,這只是我個人的解讀。 我們這里沒有失業金可領,政府如何計算真正的失業人口,失業者也不積極向政府求救,兩者的進出所計並不足信,當然我不是指失業率是如此計算而來,只是說它少了這一方面的正確數字。 官方追踪的只是顯性的失業人口,那些隱性的呢?那些被歧視的呢?一般上沒有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人,被裁的人及因為各種不幸或幸運(啃家里的)而沒在就業市場上的人,這些活生生的失業人口,社會射來的眼光總是負面或歧視的,不是被指懶散就是沒能力,條件不足或眼高手低。 在這次天翻地覆的全球新冠疫情下被裁的人,社會的眼光可能較同情與諒解。比起經濟繁榮時的失業者,他們的心理壓力算是少了點,可經濟壓力呢? 全球的分工體系,會因為新冠疫情重新洗牌嗎?也許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要求日益專業化,失業者再找工作的難度已被拉高,跨行就業更不必說。經濟問題很少有標準答案,失業率也無法告訴我們真相,數字頂多用來參考,它難以說明社會的真實情況。 在失業數據面前,我不能不想起楊照說的:失業的不是數字,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政府該關心的不只是降低失業率,而是協助失業的人。失業率只是印在報上的一個簡單的數目字,背後卻不止糾纏著複雜的經濟過程,社會須承擔的風險也相對提高。 也許,經濟榮景時,我們有著普遍的樂觀與自信;經濟不景了,我們更需要普遍的樂觀與自信。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