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談到理想薪水
薪資形成可以簡單分成以下三個條件
- 薪資起點:Offer
- 薪資上限:能力與工作表現
- 薪資調整速度:公司制度與直屬主管
因此我們能做的事情有
- 在面試時談到符合能力的薪資
- 選擇制度良好的公司,確保薪資能隨著能力成長的提升
- 持續提升個人能力
實際要如何做,以下是筆者個人的看法。
面試
面試與談判相同,掌握越多資訊,就越能取得上風。
正確的談判是一個搜集資訊的過程
若能了解職缺的緊急程度,公司對該職缺的期望(想找 “潛力股” 還是 “即戰力”),相似職缺在公司的薪資範圍等資訊,就能在談判中取得優勢。
最理想的是在該公司能找到認識的友人,前同事是最好的資訊來源,善用FB/Linkedin也能發現世界比想像中小的多。
如果沒有,在面試過程中旁敲側擊也能得到不少訊息。
除了了解對方,了解自己也是非常重要。
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一定很清楚自己的狀況,然而筆者面試經驗卻不盡然如此。
「為什麼想應徵這個職缺」
薪水比較高、公司離家近、工作輕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動機讓我們想應徵這份工作?
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在下份工作中得到什麼,就很難找到真正適合的工作。越不適合,就越難談到理想的待遇,因為我們的能力與經驗,在對方眼中並沒有我們想的有價值。
了解自己與業界的狀況後,可以得到合理的薪資範圍,再依照職缺的狀況調整,並在面試前決定好自己的期望值與底限,才不會被問到時反應不來。
另外,也能談薪資以外的福利。如果公司無法滿足,就可能會考慮提供更多薪水。
替對的人工作
筆者認為,與其想辦法成為主管眼中的紅人,不如找個制度完善公司,並選擇公平公正的主管。如此一來,我們只要全心把事情做好,提升個人能力。而不需要把時間與精神,浪費在無謂的辦公室政治上。
每個主管都有不同的喜好,同樣的做法在不同主管可能有不同效果。但若選擇累積經驗與能力,無論帶去哪個公司都同樣管用。
如何證明自己的表現仍舊是必要的技能,因為主管不會每天跟在身邊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但只需陳述事實而不需要額外包裝,會是比較健康的環境。
若每年的績效考核都變成寫作比賽,就本末倒置了。久而久之,也會劣幣驅逐良幣,逼走所有會做事的同事。
提升個人能力
理論上能力要能隨著年資不斷提升,因此無論 offer 拿到多好的薪資,如果公司的制度不佳,最終都將慢慢的跟實際能力間產生差距。因此如果對自己能力有信心,選擇制度合理的公司,會比談一個好 offer 更加重要。
有些人選擇換工作來reset薪資起點,但筆者認為並不是好的做法。更換工作需要額外時間與精力,新環境也需要重新建立信任與累積人脈。
因此換工作比較適合在想嘗試新的挑戰、或能力成長遇到瓶頸時進行。
能力與工作表現決定了薪資的天花板,因此持續累積經驗提升能力,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
然而,該提升怎樣的能力,要如何讓主管看見自己的表現,這些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關於這部分,筆者也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分享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