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工作」那是習慣造成的,打破慣性思考
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甚麼都知道,那麼世界上就不擁有任何新的發明了。
因為當我們有所懷疑時,才會去尋找,而當我們去尋找時,才會有新發現!
「生命必須在行動中展開,一個又一個行動。
生命蛻變的動力,來自深愛自己的決心。」
*
「你有想去的公司嗎?」
「⋯」(沈默不語)
我很想說
「有些大人偷雞摸狗,想逃避
營造的公司氛圍、
沒有以身作則,我一點都不想成為那樣的大人」
*
「...這就是工作」
很想說
「現在是2022應該是你要走過來,而不是我走回去」
(沒有人對不起我,只有我對不起自己)
- 人生很短 ,不要在意別人看法
會英文=去外商
會第二外語=去國外
讀某系=去相關產業,學以致用
想的太單一,懂得太少
有時不是說別人不懂世界,而是你想的太單純
對自己的事業規劃過於短視,對未來的發展缺少前瞻性和全面性,局限在陳舊的人生理念上。你要根據你的經歷量身打造你的人生,多去認識世界
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沒有應該上班要穿什麼衣服,只有適不適合那個行業在穿的
有時工作是需要創造出來的
長輩應該【以身作則】,實現屬於自己的夢想
而不是奴性,做代工...
海島國家,應該要走出去、走向世界
現在網路發達可用網路交流,拜網路所賜,可以跨國演講、諮詢、售出外國版權
中文資料可以看幾千萬的資料,但看英文資料有幾億的資料
我能待在台灣、也被留在台灣
想把台灣的好給更多人看見,但台灣並沒有被世界看見
大家不知道,謙虛、忽略好的,一直覺得要被看見而努力
走出去大家就會跟著走出去
認識更多的人、 更廣闊的視野、遇到厲害的人
「為了未來準備了很多條路供選擇」~ 一公升的眼淚
- 會不會我也這樣想呢?
對方老是這樣?是你老是這樣?
所以,不要問別人為甚麼尊重你,你應該反問自己:「我有尊重自己嗎?」
不要說別人為甚麼看不起你,你應該反問自己:「我有看重自己嗎?」
不要抱怨別人傷害你,不要說別人惹你生氣,你應該反過來檢視自己,看看自己哪裡有問題。
早在西元前三百多年孟子就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即在提醒大家,當事情不順心時,不是要去要求別人,而是要向內求。換言之,你必須看自己在做甚麼,而不是看別人對你做了甚麼。
診斷出別人有病,並不能改善你的病;說別人討厭,也不能讓你討人喜歡。因為一開始方向就錯了。
格局決定一個人的氣場,而氣場決定人生路的寬窄
一個有反省能力的人,才有改變的可能。
當你罵別人說:「他怎麼可以告訴別人!」也許你自己也告訴了別人。
當你怪別人說:「你為甚麼不替我想想?」也許你也沒替對方想想。
當你氣憤地說:「你怎麼不去照照鏡子?」也許你也應該去照照鏡子。
就像心理學家榮格說的:「由對他人的不快中,可以得到自我省察的機會。」你所有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他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 大人需要保有一顆斥子之心,才能更自由的面對這個世界和人生
在【自由與不自由 繪本】中提到:
長大才能擁有自由嗎?
你覺得爸媽比你擁有更多的自由。
因為大人可以自己獨當一面,而你的生活卻必須依賴他們。雖然大人擁有比較多的自由,但是相對地,他們對家庭、工作和社會也會有更多的責任。有時候,他們會被這些責任壓得喘不過氣,無法像你一樣自由自在的玩耍。當大人擔心害怕的時候,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所以能理性的思考並克服恐懼。不過,這些經驗也會在大人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觀念,讓他們成為偏見的俘虜。如果說小孩必須要長大以後,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那麼大人則需要保有一顆斥子之心,才能更自由的面對這個世界和人生。
問這個問題,是為了...
...明白自由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
...了解不同的年紀有不同形式的自由。
...學習克服恐懼,不要讓他控制你。(我不怕。我不怕。蟑螂、蜘蛛、蛇)
...把握生命的每一刻,不要總是自尋煩惱。(我很快樂!我很快樂!)
- 不要想要準備好再去 ,3-4成進去在趕快從工作上學經驗
(就是要不會 會了你就會想要走)
從中累積經驗 反而會是最有效果的 快速更知道這產業要什麼
在【知道與不知道 哲學種子系列繪本】中提到:
習慣
例子
娜迪亞就像每個坐在椅子上的小寶寶一樣,喜歡把小湯匙丟在地上。媽媽撿起來還給她,納迪亞又把湯匙丟掉,這樣重複了好幾次,都得她一直喀喀笑。
「好了,這是最後一次了!」媽媽說完後,就去幫剛放學回家的瑪蓮開門。娜迪亞又把自己的湯匙往下丟,她知道有人會在撿給她,可是這一次,小湯匙沒有往下掉!
湯匙浮在半空中,就像有條隱形的線吊住了湯匙,於是娜迪亞別過頭,開始玩黏土。對娜迪亞來說,湯匙掉下去比較有趣,現在這樣一點都不好玩,還不如去做別的事。
娜迪亞不覺得驚訝,小湯匙浮在空中,那有甚麼稀奇呢?然而,媽媽和瑪蓮看到後卻大聲尖叫,他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要不是廚房裡有鬼,就是他們發瘋了!娜迪亞的反應和大人不一樣,他們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大人已經看過無數次東西從手中放開的情形,他們知道東西就是會往下掉。
人們習慣看到東西落下,他們無法像想東西會浮在半空中。然而娜迪亞的年紀很小,她還在發現的階段,她還沒有習慣任何事物,所以對她來說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這個故事當然是虛構的,我們不會在地球上見到物品漂浮在半空中。
然而自古以來,偉大的發」現通常是依些多數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而這些偉大的發現,通常是由那些認為「一切都有可能」的人發現的。只是大多數的人都是習慣成自然,並不會多花一秒鐘的時間去想像事物可能有所不同。
習慣使心靈沉睡,也阻礙了批判思考的精神。
萬事通先生
格雷很生氣地回到家
「你在朋友家玩得愉快嗎?」媽媽問到
「糟透了,我再也不去他家了。那個萬事通先生是個笨蛋,根本無法和他溝通,反正他甚麼都知道。」
「可是,知道很多事的人應該很有趣阿。」媽媽這麼回答
「我覺得甚麼都知道的人很煩」
我們能夠體會格雷的感受,沒有人喜歡萬事通先生或是萬事通小姐。有時,和那些自認甚麼都知道的人交談會令人不舒服,而且當我們表示不同意時,他們還會生氣。無論談論甚麼事情,他們永遠都有解答,而且是唯一的正確答案,他們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
(但教育卻教導我們要知道很多事才要出社會?)
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充滿了萬事通先生或萬事通小姐,人類就不會發明用火。大家會說:「我們知道把兩顆石頭相互摩擦,只會磨損石頭而已,甚麼也不會發生。」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甚麼都知道,那麼世界上就不擁有任何新的發明了。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這種人根本無法想像自己會犯錯,更無法想像世界上有他不知道的事。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成為無知的人,而是我們必須保有懷疑空間。
因為當我們有所懷疑時,才會去尋找,而當我們去尋找時,才會有新發現!
批判的精神
有時候,要勇敢表達「不同意」並不容易。
例子
冬天時,每個星期三放學後,三人都會去湖上溜冰。
他們三人抵達湖邊時,有兩位高中生已經先到了。艾瑪問他們冰夠不夠硬,他擔心的說「上周有位太太差點淹死了,因為湖面不夠硬,冰有點融化,解果掉進了湖裡。要不是他正好在湖岸邊,可以伸手抓住岸上的人給他的棍子,他可能早就沉到冰冷的湖水裡了。」
「昨晚溫度計上寫著零下十二度,湖面現在硬得像水泥一樣。如果這樣還不能確定的話,大家就不要溜了。」其中一個高中生對艾瑪說。
「你們確定嗎?」湯姆又問。
「好了,不然你會被當作膽小鬼。」羅曼說道。
湯姆還是有點遲疑。他跑到遠一點的大岩石上,然後撿了幾塊較大的石頭,用力朝湖面扔過去。
湯姆的舉動並不表示他認為那些高中生說謊,而是他知道「確定」和「有道理」是不同的。
其實要反駁別人需要很大的勇氣,尤其當別人比較年長、或是當他們是老師、大人,或是看起來像是甚麼都知道的人。
這時候,有勇氣反駁別人的人,我們認為「具有批判精神」的人,這和那些經常說人壞話,為反對而反對的人不一樣。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並不是具有批判精神,而是脾氣古怪。
也就是說,具有批判精神指的是對真相和事實保持懷疑的態度。正因為世界上許多具有批判精神的人,人類才能有新的發現。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打破慣性思考的人,拒絕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人
-
就像澤爸說的
「不習慣這樣表達一切,這只是習慣問題而已」
「注意你的思想,他們會變為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他們會變為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他們會變為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他們會變為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他會變為你的命運」
「用正面肯定句來肯定他人,自己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用負面肯定句來否定他人,自己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