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盒筆記》閱讀心得

蔡煥麟
·
·
IPFS
·
這是我閱讀《卡片盒筆記》這本書所寫的筆記,並分享我在寫筆記這方面的一點實務技巧與心得。
  • 書名:卡片盒筆記
  • 作者:Sonke Ahrens
  • 譯者: 吳琪仁
  • 出版:遠流 (2022 年 4 月)

你是否碰過以下問題:

  • 讀書筆記摘抄了一大堆,隔沒多久都忘了自己讀過哪些書,做過哪些筆記。
  • 想要好好針對一個主題寫文章,但總是寫了一點就卡住,想不出該寫什麼。
  • 臨時想到的點子不知道怎麼有效的紀錄下來,為日後的自己服務。

不妨試試卡片盒筆記法。

筆記類型

卡片盒筆記的寫作方法涉及四種類型的筆記:

  1. Fleeting notes:靈感筆記,也有人翻譯成「閃念筆記」或「臨時筆記」。
  2. p.s. 我個人更常使用「閃念筆記」,除了先入為主,我也覺得「閃念」一詞頗到位。
  3. Literature notes:文獻筆記、閱讀筆記。只要是從他人的文章、書籍、影音等作品中發現值得紀錄的東西,都可以摘錄下來,並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想法,整理成文獻筆記。
  4. Permanent notes:永久筆記,內容通常是閃念筆記和閱讀筆記的整合與延伸,有更多自己的創見與想法,值得永久保存。
  5. Index notes:索引筆記,內容主要是與特定主題有關的筆記連結,用途是組織特定主題。每一條索引筆記就像是特定主題的入口,同時也方便未來進一步整理成文章或書籍。
閃念筆記和文獻筆記的保存期限
一旦某則閃念筆記擴展成永久筆記,便可將它刪除。至於文獻筆記要不要刪除,就看個人偏好而定了。即使我的閱讀筆記擴展成為永久筆記,我通常傾向保留它們。

實務上,我是以資料夾來區分上述四種類型的筆記,如下圖:

我使用的筆記軟體是 Obsidian,而上圖就是擷取自我的 Obsidian 工作環境。圖中紅色方框的部分,由上至下分別對應至剛才說的三種筆記:閃念筆記文獻筆記索引筆記。資料夾前面的數字或英文字母只是為了按照我的意思來排序。其中的「0-日誌」裡面會存放日常筆記,且每一則筆記的檔案名稱都以日期來命名,例如 "2023-02-12",方便日後以時間順序來查看過去曾經紀錄哪些點子或重要事項。

我沒有建立「永久筆記」資料夾,而是把各主題的永久筆記直接建立成根目錄下的一級資料夾,例如圖中的「3-dotnet」就是用來存放與 .NET 程式設計有關的永久筆記,該資料夾底下則又可以再細分不同主題的資料夾,例如 Blazor、CSharp。

為什麼資料夾「CSharp」不用更短的「C#」來命名?這是因為 Obsidian 不允許以 "#" 作為檔案和資料夾名稱。

至於最底下的「Z-樣板」,則是用來存放常用的內容樣板。這是 Obsidian 軟體的功能,這裡就不特別展開說明了。

寫作流程

前述四種類型的筆記也和寫作流程有關,具體步驟如下:

  1. 隨時將捕捉到的靈感快速寫下來,放入閃念筆記
  2. 閱讀任何文章或書籍時,整理讀書筆記,放入文獻筆記
  3. 閱讀閃念筆記和文獻筆記,看看有沒有什麼想法值得進一步整理成永久筆記
  4. 把新寫好的永久筆記添加到卡片盒。此步驟如果以筆記軟體 Obsidian 的功能來說,我認為就是建立筆記之間的雙向連結,以及建立索引筆記
  5. 嘗試從既有的筆記由下而上發展成更大的寫作主題。實務上,在 Obsidian 中,每一個正在發展茁壯的主題可以是一個包含許多筆記連結的「索引筆記」,或許稱它為「主題索引」更加貼切。
  6. 基於索引筆記的內容來建立文章或書籍的初稿。此時我會改用專門用來出版的編輯與排版軟體,主要的工作則是參照索引筆記的內容,把其中的每一篇筆記逐一複製到排版軟體,形成初稿。
  7. 在排版軟體中反覆編輯、校對書稿,直到完成、出版。休息並獎勵自己一番,然後繼續處理其他尚未完成的主題。

以上並非原文照錄,而是參考原書〈第一章:緒論〉中的〈撰寫論文的步驟〉,根據我的理解以及實務經驗所設想的寫作流程。其中的第 5 和第 6 步驟與原書差異較大,尤其是「主題索引」,原書並沒有這個詞彙。

三種筆記的要點

接著從書中摘錄三種筆記的重要觀念與實施要點。

閃念筆記

  • ⼿邊需要隨時有記筆記的⼯具,以捕捉腦海中閃現的每⼀個想法。不必多慮如何寫或者寫什麼。這些都是閃念筆記,僅僅是你腦海中想法的備忘錄,不⽤想太多其他東⻄。
  • 如果你已經整理好⾃⼰的想法,⽽且時間比較寬裕,也可以跳過這⼀步,直接把想法寫下來,作為⼀條已完成的永久筆記放在你的卡片盒裡。

文獻筆記

  • 無論你讀什麼,都要做筆記,寫下你不想忘記的內容,或者你認為可能會在⾃⼰的思考或寫作中使⽤的內容。
  • 文獻筆記要非常簡短,精⼼選擇,並使⽤⾃⼰語⾔記錄,對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只是抄寫,⽽不去真正理解其含義。最後把這些筆記和參考書⽬的細節⼀起保存在你的文獻管理系統中。

以下摘自〈第三章: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

  • 文獻筆記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具,如果文本比較難,就需要把文獻筆記做得詳盡⼀些;如果文本比較簡單,只需要記下⼀些關鍵詞就可以了。
  • 每當我們探索⼀個新的、陌⽣的主題時,我們的筆記往往會比平常更多,不必為此⽽緊張,因為這是對理解能⼒的刻意練習,是⼀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有時候,需要慢慢地去理解⼀篇難懂的文章,⽽有時候則可以把整本書的內容縮減為⼀句話。筆記的多與少和理解的快與慢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筆記能夠為下⼀步寫永久筆記提供儘可能⼤的幫助。
  • 如果記筆記時沒有明確的⽬的,就很難意識到它在⼀個大專案中的重要意義,就會感覺記筆記更像是⼀件苦差事。……在卡片盒系統中,⼀切都是為了在卡片盒中積累⾜夠數量的有⽤筆記,這給我們的閱讀和做文獻筆記指明了清晰的⽅向。
  • 你需要把對文本的理解做成⼀定形式的文獻筆記,這樣在做永久筆記時才有具體的素材。但不要把記文獻筆記本⾝變成⼀個⼤⼯程。文獻筆記應當簡短⽽有助於寫永久筆記,除此以外,其他事情要麼可以幫助達到這⼀⽬的,否則就是對注意⼒的分散。
  • 你可以⽤ Zotero 記錄文獻筆記,這樣筆記和書⽬細節能⼀起保存起來。
  • 簡要描述文本的主要觀點,⽽不只是蒐集引文。
  • 做文獻筆記是⼀種刻意練習,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反饋知道⾃⼰是否理解了它們,⽽努⼒⽤我們⾃⼰的語⾔來表達⼀件事的要點,也是理解我們所讀內容的最好⽅法。

永久筆記

  • 我們做永久筆記,與其說是⼀種預先構思好的⽅案,不如說是在寫作過程中進⾏的思考,是與卡片盒內已有筆記的對話。

寫作流程的相關要點

以下摘自〈第三章:成功寫作的六個步驟〉。

  • 敞開⼼扉是尋求洞⾒的第⼀步,也是最重要的⼀步,就是將我們發現論點和想法的⼯作⽅式從由上⽽下變為由下⽽上。
  • 然後,我們才抽⾝出來看⼀看我們已經做的這些⼯作,再去確定我們要從中得出什麼結論。先集中精⼒於讓卡片盒實現群聚效應的積累,⽽不要立刻決定具體要寫什麼,也不要⼀直想著⾃⼰的預設立場。為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確認是否已將任務分解,並專注於理解我們所閱讀的文本;
  • 確保我們已經準確地為所閱讀的內容做好筆記;
  • 找到筆記之間的關聯性,並建立聯繫。
  • 對於真正的、有⽤的學習來說,真正有幫助的是將⼀條訊息與盡量多的、有意義的上下文聯繫起來,就如我們將卡片盒中的筆記相互聯繫起來的做法那樣。刻意建立這些聯繫,意味著建立了⼀個由相互聯繫的想法和事實組成的⾃我⽀持的網路,這些思想和事實互為線索,相互提⽰。
  • 卡片盒沒有按主題分類,這是積極建立筆記之間聯繫的前提條件。 只要聯繫是有意義的,不同的筆記之間也可以建立聯繫。
  • 鬆散的順序允許在必要時⾃由地改變筆記的主題⽅向,並能提供⾜夠的結構來建立複雜性。筆記的價值只取決於它所嵌入的筆記和參考網絡。
  • 卡片盒的⽬的不是要成為⼀部百科全書,⽽只是⽤於思考的⼯具,所以我們不需要擔⼼它當前是否完整。只有在它對我們⾃⼰的思考有幫助時才需要寫;⽽不必為了彌補筆記序列中的空⽩⽽寫下什麼。

結語

我認為書中提倡「由下而上」來自然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是很棒的方法,這可以讓我們隨時記下突然迸出來的靈感,而不用被更大的寫作目標擋住去路,或者因為完美主義而阻撓不前。寫就對了!

就如書中所說:「如果我們⼀開始就決定使⽤卡片盒,把寫作當成我們整個智⼒活動的⼿段和⽬標,那麼尋找寫作主題就完全不是件難事了。此時問題的關鍵不再是找到⼀個主題來寫,⽽是通過寫作來發展我們找到的主題。」

另一方面,卡片盒筆記法「沒有按主題分類」,這點也值得留意。實務應用上,在使用筆記軟體時,可能很難克制自己去建立個別主題的分類資料夾——我自己就是這樣。不過有些時候,則是某個主題在我心中已經明確知道大致有哪些細部拆分的議題,此時我還是會選擇由上而下的方式來組織筆記。對於日常讀書或者上網時發現需要記下的片段或靈感,自然就是按照卡片盒筆記所建議的方法,先收進閃念筆記文獻筆記,待日後內容逐漸成熟茁壯,再移動至永久筆記

最後想說的是,無論分類做得多細,筆記排版得多美觀,能否給自己或他人提供價值才是重點。我也常提醒自己,作筆記不能光是剪貼一堆原作內容,而應該把輸入轉換成大約等量的輸出,才算是有效的學習。

Happy writing!

後記:我接著整理了 Obsidian 筆記軟體的使用心得,並錄製了影片。詳見〈Obsidian 初學者筆記〉。

(原文發表於 Huanlin 學習筆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蔡煥麟從事軟體開發十餘年,除了寫點程式,也寫文章、出版電子書。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技術寫作基礎概念:Docs as a product 與 content first

Docs as Code 與知識管理系統

GitHub Copilot 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