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女生,不适合学理科”

Aaryn阿润
·
·
IPFS
努力学数学这件事仿佛成了一个糊弄自己的表演,我越是努力,就越是看不到结果。

女孩从小听到的最恶毒的谎言之一大概就是“你是女生,不适合学理科”“毕竟是女生,数学成绩差点也情有可原”。说得好像女孩天生就低男孩一等,脑子里缺少某种学数理化的细胞。实际上古今中外有许多伟大的女性科学家,但很遗憾,人们提及的总是那些耳熟能详的男性科学家,女性科学家的名字总会被隐去。

但是不知是这句谎言的“神奇加持”还是我自己天赋太差,总之我小时候就不喜欢上数学课,数学成绩也一直平平无奇。

小学一年级时学20以内的加减法,身边的同学都学会口算了,我每次还要磕巴半天才能吐出一个不确定的数字。小伙伴们会被大人考问算术题,看谁算得快,而我毫无疑问总是最慢的那一个。回答得慢会被父母否定,这种总是被比下去和被否定的感觉让我觉得很丢脸,好像我天生就学不好数学一样,这也让我逐渐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恐惧和厌恶之感。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习得性无助,因为总是受挫于是选择放弃尝试。

那时老师和家长中间流传着这样一种判断“女孩在理科上的天分不如男孩,虽然小学阶段女生成绩好,但男孩上初中之后潜力更大,理科优势会更明显。”我像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反正学不好,为什么还要白费心思?也许我天生大脑构造就跟别人不同,注定学不好数学呢?

一天的课表中如果第一节就是数学课,那是最令人难受的,因为一早就要挨刑。如果下节课是数学课,那课间十分钟会很难熬,就像等待处决的犯人。做梦梦见自己上学,一整天都没有数学课,心里既欢喜又忐忑,担心下一节就要看到数学老师的身影。

小学一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数学只考了62分,父亲得知消息后瞪着我紧咬牙关,腮帮的肌肉都凸出了一块,他要求我返回学校把试卷拿回来。那天中午我没有吃饭也没有午休,在父亲的要求下把试卷重做了一遍,不会的题依旧不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绕得人晕头转向,被骂哭好几次也算不对。长大后才明白,这不是数学不好,而是开窍太晚,理解能力有限。

书本课后的思考题是最惹人讨厌的,什么简便算法,巧解方法,绕来绕去把我绕进死胡同。但父亲闲时总是喜欢出这种思考题给我做,我盯着题目如同盯着宇宙未知物质,无从下手。一般的情况是先被骂哭,然后父亲讲解思路,他一点我当即就明白了,再出一道类似的题目,依旧不会做,又招来一顿骂。

母亲这时也会加入批斗大会,说邻居弟弟每天放学回家就会要求父亲给自己出题做,而我从来都是玩到很晚回家才想起写作业。“不动脑子”“自觉性差”“思维惰性”……在学数学这件事情上,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觉得自己“做不出来”“脑子笨”的习得性无助者。

上了高中之后学习数理化这些理科科目,学不会的无助感更是把我抛入了深渊,物理从“力的正交分解”开始,化学从“摩尔的量”开始,数学从“三角函数”开始,就再也没听懂过,于是每天上课都在睡大觉,第一次大考数学只考了59分(满分150分)。我毫无悬念选择了文科,父亲因此一个月都没搭理我。

但是学文科也得学数学啊!事关高考大事,不能掉以轻心。分科之后我发奋图强,最好的成绩考到了年级前20名,但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因此成了数学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晚自习时她偶尔会把我拎到办公室,单独给我讲解数学题。我相信题海战术的必要性,也知道学习要靠脑子,于是我买了习题册刷题,也准备了错题集,按照知识点归纳错题。我像个走迷宫的孩子,企图解开数学的奥秘,找到父亲口中常说的那把神奇的钥匙。

即便如此,我还是只能解出中等难度的题目,稍微变个花样,设置一些障碍,我便傻了眼。我在心里暗骂那些该死的出题人,总是想方设法地搞学生。考卷上的最后一道大题我常常写了一个“解”字便再无下文,简单点的卷子我能考120分左右,难一些的就只能考95分左右了。

努力学数学这件事仿佛成了一个糊弄自己的表演,我越是努力,就越是看不到结果。渐渐地,学数学完全变成了一件功利性的事情,我忍着内心的煎熬为了成绩而学习,只求有朝一日早日解脱,此生不再碰数学。

虽然高考已经过去,但我似乎还困在“我学不好数学”“我讨厌数学”的噩梦里,于是读大学时我选择了不用学数学的专业,心中如释重负。往后工作或生活中一旦涉及数学逻辑类的任务,我便率先缴械投降。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因为没学好数学,我被迫放弃了许多选择。

我渐渐明白,数学不只是一个需要攻克的科目,而是一种系统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对于日常生活也非常重要,即使不学数学,也绕不开数学思维。

我常常在想,如果小时候我能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数学的乐趣,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而不只是为了考试,如果我小时候能多被鼓励而不是被责骂,我的心态是否会变得不一样?我是否能发现数学的奥秘?我的人生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选择?

但这些假设都不可能实现了,我早已抛弃了学好数学的执念,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做的事情。那些热爱数学的女孩们,请一定不要被偏见束缚,也不要放弃,你们注定会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