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修正偏見 關於霸凌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

維克絲
·
·
IPFS
·

前陣子很紅的韓劇《黑暗榮耀》和《金字塔遊戲》,皆建構在霸凌議題上,讓觀眾看得是氣得牙癢癢,也在受害者報復時感到相當暢快。我們都對劇中的霸凌行為嗤之以鼻,但現實世界的我們,是不是又對受害者帶點偏見,對這類事件視若無睹呢?

在韓國一部超過300萬人次觀看的影片《曾是邊緣人的大人們》,邀請來一群學生時期曾被霸凌的大人們,分享自己的經歷。但礙於時長,無法將完整的片段放上,最後將無刪減版的訪談收錄於書本《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以對答的方式,忠實將訪談內容呈現給讀者。從受害者視角審視霸凌,或許會讓我們更清楚問題出在哪,也讓遇到類似情況的人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旁觀者們

基於恐懼心理,大部分的人都默默地成為了旁觀者,對眼前狀況視若無睹,因為誰也不想惹事上身。部分受害者也表示雖然他們也痛恨旁觀者的行為,卻能夠理解。然而,旁觀者不僅僅是身邊的同學,有些老師、甚至是家長都成了旁觀者。

「『當時我們的班導只有選擇在一旁袖手旁觀,甚至根本不曉得有這些事情他只關心家長會成員的小孩,或是家世顯赫的學生…』」(p.33)

「『(母親)她明知道我我在學校被同學霸凌,卻還是指責我、用髒話飆罵我甚至說我被欺負是活該。』」(p.66)

當然,不是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是以消極的方式在處理霸凌事件,但大部分的孩子們遇到這類事件卻選擇不告訴大人,

因為他們內心想的是:「『其實我大從一開始就不覺得學校會站我這邊,父母頂多就是覺得我在學校生性害羞,不易融入群體的小孩。』」(p.70)

如果大人們使用的解決方式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且根本無心深入了解事件,甚至覺得他們只是在打鬧著玩,孩子們只會覺得就算大人們知道也沒用,而自己也無能力解決,變成了意志消沉的受害者。

受害者的後遺症

「『成為班上的邊緣人以後,最可怕的是會將自我放棄合理化。』」(p.46)

當周遭的人對受害者的遭遇冷眼旁觀,他們的鬥志將會逐漸弱化,甚至覺得自己就是不值得被愛的孩子。

其中一名受訪者表示:「我當時是把那些霸凌者說的話全盤接收,成為了他們口中的我。」(p.47)

而帶著那樣的心態成長,你以為離開那個惡劣的環境,人就會逐漸好了起來嗎?或許相當困難。其中,不同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患上人群恐懼症、不輕易相信他人、患上甩不掉的憂鬱症和長期失眠等困擾。

有些傷痛,是一輩子的。

想對旁觀者說

就算我們不敢當面出手制止,也希望能夠在其他時刻友善的陪伴受害者,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一個人。也盡量鼓勵他們將傷痛一吐為快,因為痛苦留在心裡久了是會受傷的。有時候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那種給人的溫暖是能夠留存一輩子的。

對受害者說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並訂定人生目標是很重要的。人在消極的時刻是最容易自我放棄的。而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就算是報復也行,也要自己好好的活著才有能力辦到。

也可以去考考証證,一名受訪者建議,當你壯大了起來,有了別人敬佩的事物時,事情或許會有不同的發展。

但不管用了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我放棄。當你都放棄自我時,你還期待有誰能拯救你嗎?

心得總結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以訪談對話的形式將受訪者的霸凌遭遇一字一句的呈現給讀者,平舖直述,拉近了書本和讀者的距離。除了透過文字讓我們重視霸凌的議題,也讓正在承受痛苦的受害者們知道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錯,且自己並不孤單。雖然沒有過於深入的議題探討,但透過分享經驗和回顧想法和感受,文字淺顯易懂,很快就能把這本書讀完。推薦給大家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