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日本媽媽與中國爸爸
鄭成功之異,在於其父鄭芝龍降清,而鄭成功矢志反清復明,以致滿清皇帝招降不成,把鄭芝龍給處死了。清‧瞿其美撰《粵遊見聞》中甚至曾記載鄭成功舉「殺父報國」之大旗,出沒海上。
豈君臣之義高乎父子之情邪?
當然,南明唐王即隆武帝對鄭成功很好,據《鄭成功傳》所載,隆武帝曾撫鄭成功之背,云:「惜無一女配卿!卿當盡忠吾家,無相忘!」賜姓朱,改名成功,賜尚方寶劍,儀同駙馬。後人筆記《東里新談》有載:「福王以芝龍子為太子。」此說雖與史實不符,然當時有此傳聞,亦足見時人對鄭成功之推重。
彼時中外人士均尊稱鄭成功為「國姓爺」。今日的英文亦從當日古荷蘭文之記載,稱鄭成功為「K o x i n g a」,即「國姓爺」之音譯(以台語發音)。
據《明史》、《明史稿》所載,隆武帝愛好讀書,文思過於群臣,逃命時還命隨從載了數十箱的書跟著,應非昏庸無道之人。
然而,依隆武朝身兼吏部、兵部尚書及武英殿大學士的大臣路振飛所述:「上有愛民之心,而未見愛民之政;有聽言之明,而未收聽言之效。喜怒輕發,號令屢更。見群臣庸下,而過於督責;因博覽書史,而務求明備。凡上所長,皆臣所甚憂也」等語來看,隆武帝若生於盛世,或有機會成為一代明君,但完全缺乏危機管理能力的他,在亂世中只好走向全然失敗的命運。
但這樣的一個皇帝,也許仍有其人格魅力存焉,他對少年鄭成功的好,可能並非全然出自討好權臣鄭芝龍的權謀,而有真正的情感連繫,這或許也是鄭成功後來選擇忠於明室的原因之一。
而鄭成功與父親鄭芝龍的關係如何呢?鄭成功生於日本平戶,自小隨日籍母親田川氏居住在日本,七歲時才被鄭芝龍接回照顧。據《鄭成功傳》所載:「(成功)每東向而望其母,常為芝豹所窘。」可見鄭成功與母親感情深厚,思母之情常溢於言表,而遭到海盜出身的叔叔鄭芝豹取笑捉弄。
以兒童心理的發展來看,年幼的鄭成功與母親間應有強烈的依附關係,於感情上親近母親是當然的結果;而鄭芝龍初為大海盜,後為南明王朝的大官員,這二種工作都不容易花時間照顧家庭,因此父子感情不若母子親情為深,亦非在情理之外。
十餘年後,鄭芝龍才將田川氏接到中國,然而南明早已不敵清軍,節節敗退。據日本《長崎夜話草》記載,鄭成功之母在圍城之中歎曰:「遙在異域,事既至此,今惜一死,何面目復見人耶?」乃登城樓投水自殺。清兵吐舌曰:「婦女尚爾,倭人之勇可知也。」
關於田川氏之死,歷史上眾說紛耘,有說是投井,或謂投水,或稱自縊,也有說是遭到清軍凌辱致死。大抵戰亂之中,真相難明,只好各憑流言摘記。
然傳聞之中,鄭成功的日本媽媽個性應該相當剛烈,她沒有被清軍俘虜作為威脅鄭成功的籌碼。而母親死於清軍之手,要鄭成功投降殺母仇人,在其情感上恐怕更是難以接受。
歷來論鄭成功之忠義,多標舉其深受儒家之教,忠君愛國,明夷狄之辨,大義滅親云云。然讀聖賢書之人何其多,道德文章過於鄭成功者亦多如過江之鯽,其中降清的貳臣豈少人哉?
若回歸人性,從個人的心理層面來看,君恩與母仇,或許才是鄭成功選擇抗清的原因。歷史上的鄭成功之所以為鄭成功,國姓爺之所以為國姓爺,日本媽媽的影響應該是過於中國爸爸吧!
近世日本人論鄭成功,大抵也愛這個結論,甚至進而認為鄭成功「真大和魂也!」(見台灣總督府《台灣慣習記事》)。但這種說法是把民族、國族上綱到人性之上,也是一種權力者的迷思,更是對鄭成功和他的日本媽媽最大的誤解與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