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筆記」特教:小一特兒就學適應親職講座/ADHD/ASD教養策略。by李宏鎰教授

瓶子の手製人生:)
·
·
IPFS
·
瓶子搬家文/0119/2021/探探

撰文:酷馬櫻木

熊弟六歲之後就不在早療範圍,改由家扶協助我們後續治療,參加了家扶辦的一系列講座,感受到家扶的用心。

這是我上課的筆記整理,沒興趣的可以跳過,如果要幫我補充的請留言給我,謝謝您❤

自閉症介入三階段
  • 第一階段:行為治療→感覺統合、模仿行為、遊戲能力、丹佛早療模式、應用行為分析(ABA)、結構化教學法(TEACCH)
  • 第二階段:核心症狀治療→核心反應訓練(PRT)、社會動機、共享注意力、心智理論、社會故事教學、情緒知覺...
  • 第三階段:高階的核心症狀治療→SOCCSS、增加問題解決能力、行為的變通性、人際關係介入法(RDl)

老師:(音檔逐字稿)

ABA先,再來Rdi,中間心智理論的學習,原則上4~5歲開始,這之前要讓他基本能力出來,所以百分之八九成的自閉症孩子,都需要OT/PT/ST,就是職能治療、物理治療,增加他的肌張力活度,若肌張力弱的話可能嚴重終身不說話;他的語言能力出來,他就不會有情障,要用溝通句括大促進溝通的方式。

4~5歲之前,我們要教他行為模式,就是ABA,就是行為分析→工作分析,要讓他學會新的模式,所以ABA先,不要急著去Rdi,不然會混亂,人家也沒有要把你訓練成機器人齁,因為人類的行為是從機器人開始,最後會讓你打破,變得比較有彈性比較社會化,這是一種節奏,我們帶特殊的孩子有一定的節奏;我們專業人員的手冊裡面有提,會畫我們把這個小孩帶到哪裡去?因為我們看過他小時候的樣子也看過他長大的樣子,所以自閉症的孩子長大會變什麼樣?你有想過嗎?所以才有目標,我孩子要走這條路!我要把他帶到哪裡去?那他現在在哪個梯次裡?我要把他帶到哪裡去?他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如果他是4~5歲之前,他要學的就是生活的自理行為啦!行為模式呀!最主要的自閉症要學的當然就是人際互動呀!固著行為先不理他,固著行為會隨著年齡改變,一陣一陣這樣,所以固著行為我們不會那麼在意;我們要在意的反而是他對人的興趣,因為對人有興趣之後才能被動變主動,所以自閉症的人一開始會有不太理人,不太跟人家互動,自己玩自己,可是喔!當他對人有興趣之後,他就開始去找人玩開始去纏人,讓人家很討厭這樣子,從不找到很找落差很大,所以叫人際互動障礙,所以自閉症不都會傻呼呼一個人那樣走來走去,也有一直找人講話的,這是一個過程,希望你看到那個過程,而知道孩子要走的路是什麼?這是我一直強調的。

這是看孩子的點在哪裡?我們要怎麼介入,所以一開始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強調他的基本功,以教學法做區分的話,就ABA→Rdi,Rdi有些是ABA的影子我知道,精神的話ABA比Rdi先,這是最典型的三階;自閉症的個別差異很大,才需要認清楚是在哪個階段?不要急病亂投醫,心裡面有個方向要帶孩子到哪裡?知道與人溝通,學習社會如何運作,學習好的行為模式,能夠上班,能夠結婚,大概就這樣吶!

學齡前應該要強調感統的訓練,應該要強調模仿的行為,遊戲行為等早療訓練。

小學階段要注意遊戲能力有沒有出來,再開始來教這個心智理論、社會性故事,所以特教老師會很多社會性故事,教他怎麼在特定的情況下做特定的事,來上小學;等他機器人訓練完之後,我們就開始要打破他的固著的模式,就會增加他的彈性,問題解決能力,就像你小時候一定遵守爸媽的話,一定遵守學校校規,國中要管被記大過,高中你就可以被記大過也沒有關係啦!阿肚子餓邊走邊吃有什麼關係,阿現在大半夜紅燈沒有車我當然就走過去啦!這叫彈性叫不死板的適應社會;人類的行為模式是這樣子的,從非常嚴謹到後來慢慢鬆,從一開始是完全「亂 」,不知道怎麼行動,所以一開始要讓他「框住」,要結構化的去框住,明是非之後才能夠去慢慢的看情況來改變,這是人類行為模式;很多人急於我們的小朋友像正常人一樣,有口語有問題的解決能力,就直接進入第三階段,這個太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好不好,我們應該慢慢來,我們沒有把孩子當做機器人,我們這是有「階段任務」;大家是比較近小一小二,大家知道我們有分高功能低功能,配他平時的智力和語言能力,這二個能力,智力一般以上,然後語言有出來,我們就會覺得你屬於第二階,不是就屬於第一類。

再來分你自閉症的程度,就看你手册上的輕、中、重,如果在輕度的就會在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務;如果中、重度以上就會在特教班;資源班大概就自閉症輕度、智力上ok的,或是智力輕度智能不足,如果輕度自閉症又智能不足,在普通班會相對比較辛苦,沒有說不行,會比較辛苦,看他的情況,也許有些有帶上來他就可以繼續,沒有帶上來,有些到國中或高年級階段,因為學業的落差太大,就會去特教班,那麼每個階段有不同的介入方式。

現在如果是小一的孩子,確認他這二個能力好不好?會不會模仿你嘛!示範給他看,他會跟著做,這個能力要先出來,如果示範聽不懂在說什麼,那就無效啦!示範!一定要示範嘛!就是「肢體提示」「手勢提示」「口頭提示」,你提示他,他有辦法跟著做,能力就比較好一點嘛!

如果不行就要想辦法讓他去做讓他能夠模仿你的行為,才能模仿老師的行為,老師示範怎麼打掃他就會打掃,示範怎麼洗碗才會跟著做嘛!這是基本功「模仿能力」。

再來就是「遊戲能力」,應該這有所困難才叫自閉症嘛!所以他現在小一一定是人家走在哪裡就跟著走在哪裡,不會跟人家「合作性」的遊戲,所以現在第一步要教「合作性的遊戲」,接下來可以在家跟他玩「撲克牌」,撲克牌是有合作性的遊戲,玩「心臟病」,心臟病就會數1~10啊!所以他要有數字概念,玩法就分二半,一對一啊!你一半我一半,你一我就二,你三我四,翻出來如果和嘴巴喊的一樣就答中,看誰搶先,那就輪流、對視、合作,這是基本的合作性遊戲呀!讓小朋友有辦法跟你玩類似這種輪流性的遊戲,沒試過要回去試呀!家裡佈置要比較制式化一點,他才能依照裡頭的情境線索,知道現在該做什麼。

這是在生活上如果很弱的孩子,那他該學的,這是指生理的自閉症那心理的亞斯伯格症就另當別論;

影片:他的時間觀念一絲不苟,我猜想在他腦海裡時間被分割成一塊一塊的,不像我們覺得時間比較有彈性,XX一間自閉症正規學校,學校為自閉症兒童開了一個特別班,採用自閉症結構性教學法,簡稱TEACCH,OO是一個好學生,他很喜歡上學,他熱愛學習。

TEACCH教學法是最普及的自閉兒教學法,這教學法並不在於醫治自閉症,它是要激發孩子的獨立自主和溝通能力;(進教室和進家裡面一樣),我們教學設計跟教學空間規劃都有特定的目的,孩子們必需知道每個定點該做什麼,教室區格出的每一個空間都有特定的功能,標示的清清楚楚,孩子走到哪裡都知道該做什麼,這裡的一切都有條有理,目的在讓孩子知道該做什麼,這樣可以降低他們的焦慮感,促進流利自主性。

通常周圍的人對他們來說不重要,因此我們採用不同的途徑,教導自閉兒溝通重要性,剛開始溝通時很異常,用了特殊的教材之後,我們開始溝通,也幫助小朋友彼此互相溝通。

老師:剛剛那個是用圖片交換系統溝通,所以他認得比較多的孩子,把自己要的圖片放在這個碗裡面,然後給對方看,對方收回去看有什麼東西再看,這樣有個好處就是不用看到對方的眼睛,就比較安心一點,這是能力弱的,最後自閉症都還是會看人家眼睛的啦!一開始不看,最後會訓練到可以看人家眼睛的;我一直強調分層次分層次,這是非常制式的所以他們非常的乖,走到哪裡就知道要做什麼事情,井然有序,有沒有學到東西?有!有學到怎麼打掃、怎麼處理什麼東西都有齁!知道怎麼跟人家互動。

這是這三位特教系學生(在場有特教系學生),等他們後來當老師之後和特教組長和輔導主任,他們會想辦法讓他們學校的空間變這樣啦!這是理想!我們這是二十年前的影片了,我們台灣還做不到,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又不想當教育部長……我們希望學校的資源班,空間是這麼的大,分區、按照程度,他就會井然有序,知道該怎麼做。

這是台灣,就一個白板隔開而已,當然台灣有用很多櫃子,自閉症協會的話就有做到區分開來,他們帶很多重症的孩子,所以他就會一個空間建置一區;這個是低功能的,就是能力比較低的自閉症來學的,會井然有序的教他應該要怎麼做?這是第一關,強調的是在空間的安排上要有區隔,讓他知道我走到這裡就是要做這件事,這件事怎麼做咧?牆壁上就告訴我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所以這是機器人時代,也是應該要的時代,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啊!清楚告訴我們要幹嘛幹嘛啊!這是工作分析的概念,這是硬體啦!再來就是程序,個人個別的工作,K今天要幹嘛?誰誰誰今天要幹嘛?他就視覺的安排、常規、環境的安排持續的,讓他知道看圖,五步驟:濕搓沖捧擦這樣的概念,非常幼兒園這樣的教育方式,這是應該的,不要跳太快,他要學會基本功,打掃第一步要幹嘛,第二步要幹嘛,不然他會對打掃不知所措,這是TEACCH結果教學法。

還有一個很重要要做的事情,第二階的時候有一個叫做「核心反應訓練」,這個教學法的特性是要引發孩子的「動機」,與人互動的動機、做事的動機,這叫核心反應訓練,這時候進入被動→主動,那我們人為什麼要主動咧?一個人為什麼會主動?主要是他有那個需求,我們要利用小朋友的需求他才會主動,我們怎麼利用他的需求?他有食衣住行方面的需求,利用他的需求引導他的動機。(用他喜歡的)

影片:有一個2.5Y小朋友感統不好、無口語、尖叫,媽媽給他最喜歡的餅乾,本來都不講話,現在發出伊呀聲,他的肌張力很弱,訓練要從這裡開始,要推的,然後進階訓練到會獨輪腳踏車,那就成功了!

蔡傑的故事:蔡傑做的都比特教老師好,認真,我們自己治療師都這麼說,他現在是特奧會的選手,網球選手;所以它有一定的流程:感統部分要先訓練,他肌張力不ok,所以講話能力也很弱,那我們會應用他的「動機」,所以前面非常強調「動機」齁,核心反應強調利用「動機」,所以要找出小朋友喜歡「什麼」?喜歡吃就用吃,主要是方法是什麼?我們要把他愛吃的東西用包鮮盒裝起來,轉轉讓他打不開→拿給他→他拿去了,這時候打不開他會怎麼辦?大哭大鬧呀!對不對?這時候教他說「開」媽媽就會開,然後他就會開了嘛!或者手打開「給我」,他就會拿給你,這是強迫他跟你互動,而不是都準備好直接給他吃;自閉症為了要讓他跟人家互動,要有點刁難他。

遇到容易放棄的小孩,要肢體提示,爸爸後面幫他把手推出來,媽媽就把盒子打開讓他拿,一開始難度也不能太難啦!太難就放棄啦!硬是不打開當然挫折太大就放棄啦!

吃飯時不要給他筷子,要先讓他匱乏,再讓他動才有得到,比如他要講「筷子」才有筷子,要做什麼才能得到什麼(筷子拿在手上假裝),我們有時候會忘記,比如忘記戴安全帽,他就說他要安全帽,就好棒啦!筷子拿在手上假裝,叫他趕快吃飯,然後問他少了什麼呀?他就說「筷子」,那就給他筷子呀!如果說他自己不會去拿,那他就不知道去哪拿了,你手上就有筷子呀!我們是逼他講「筷子」呀!如果有教他去哪裡拿筷子,他就會去拿,沒有讓他很不舒服;教自閉症不能對他太好,會剝奪他學習的機會,很多小孩是太疼小孩,就我們專家的觀點是,你幫他做好,他就不需要做了;就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孩來上課,他就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動,就一直笑笑的,就不要給他水喝呀!口渴總會喊了吧!懂意思吧!這不叫虐待他,是引導他誘發他語言溝通,製造適當的「匱乏感」,他要寫一個字才有餅乾吃,不能沒寫啊!好可憐給他餅乾吃,如果不會寫就拿他的手來寫,這就是「肢體提示」,最後變成「手勢提示」、「口頭提示」,讓他能力組合,所以一開始「肢體提示」非常重要,示範一遍非常重要,這是基本功,如果孩子很弱的話;這個製造難度讓他看得到拿不到,這個其實就是Rdi啦!不然就花很多錢去教Rdi,自己不忍心捉弄小孩,那就花錢去請別人捉弄;容易挫折的小孩要直接示範,他一定要先有那個動作,所以才說先用ABA教他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如果不配合動作,就伸手協助他動作,抓他的手直接執行動作,帶他做一次。

影片:科學家正在進行猴子的運動皮質實驗,結果顯示猴子在做「握」或「抓」食物的動作時,牠運動皮質區域的某組「神經元」就活化起來,第二次實驗還沒放食物前,研究人員就先讓猴子戴上腦波偵測器,就在研究人員準備食物的同時怪事發生了,猴子手部還沒做任何動作,只是看到工作人員抓弄食物時,牠腦部的運動皮質神經元竟然也活化了,這個發現促使研究團隊開始後續的新研究,1996年正式提出「鏡像神經元」這個名詞。

台灣神經學專家:鏡像神經元是一個Unit一個簡單的單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Unit,學芭蕾有芭蕾的Unit,沒有學就沒有芭蕾的Unit,當我今天會芭蕾語言,我看到你在跳芭蕾,我的手就跟著去動;「鏡像神經元」是什麼?它的作用就好像我們的腦中有一面鏡子一樣,我們看到別人動作,即使我們沒有跟著做,但我們大腦裡部的反應就像做了相同動作一樣,我們連想都沒想就能靠鏡像作用來模仿他人的行為和動作,這其實是我們學習事物感受事物的重要基礎,簡單來說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使我們有即時模仿的能力,而當這些能力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時,模仿就不止是模仿而已,透過自身模仿經驗的累積,我們開始能感受他人的感覺,也等於了解自己打開了解他人意圖的大門;換成假設他今天拿的那個動作是你從沒有看過的,是你完全不會做的,你常會不知所措,你也無從去了解他的意圖,或者可以這樣講,你的鏡像神經元都沒有辦法參與;你要先做過,猴子要自己先拿過香蕉過,先做過那個動作,我跳過芭蕾,別人跳芭蕾我很有感覺,我吃過香蕉,看到別人吃香蕉會很有感覺;所以他要先做過,如果他都沒做過那不行,那怎麼辦他都不做,都很被動,所以就說從後面拉他的手,他是機器人,拿香蕉打開來「吃!」這樣可以吧!這樣就有動作了吧!經驗過了吧!所以他就是一定要有經驗過他才會,所以才有「肢體提示」,之後我們可以開始推,我們用口頭提示或手勢提示,這是基本功,所以如果他很自暴自棄啊!我們抓著他做、帶著他做呀!帶他做分解動作啊!

就工作分析呀!教他第一步第二步……拉著他的手去做,總可以了吧!

這個是第二階段誘發動機齁!用他喜歡的東西來引誘他做那個事情,講白一點叫做刁難啦!其實只是一個手段要讓他做點事,其實Rdi也是這樣,把他故意放在保鮮盒裡面,他做不到的時候我們直接示範怎麼做?

把他喜歡的東西都放在盒子裡,誘發他跟你互動,想辦法讓他跟你玩,舉個例子,你就把他當成冰山美人啦!想怎麼樣獲得冰山美人的歡心呀?戲弄他就對了,學學國中調皮搗蛋的孩子做的事,就知道怎麼帶這種小孩。

這是把一些會干擾的物品拿開齁!把盒子給他讓他搖搖搖,他不知道要拿給你,怎麼辦?這時另一個人出來拿給你,這樣他是不是就知道要拿給你,是不是就有做了拿給你這個動作?他腦中的Unit不就建立了,平常就是多跟他玩。

所以要製困境,這叫做利用他的動機,這是第二階,核心症狀的治療就是想辦法引發他與人互動的動機,有社會動機才會跟人家一起看呀!他會說你看!你看!媽媽你看!這叫共享注意力,他要你看他來高高的地方,這小朋友的能力就出來了嘛!有些小孩子會像發現新大陸,媽媽~XX耶!這就是共享注意力囉!表示他會叫人看他的東西齁!

心智理論也是這個階段要教的,也就是他會體會別人現在在想什麼?你知道媽媽現在生氣了嗎?你知道人家生氣了嗎?揣測別人心理狀態的能力,4~5歲的孩子可能還沒那麼精準,白目啊!不會看人家眼色啊!就是他還沒學到這個,所以他要學會站在別人立場思考,大專課本有提到的「錯誤訓練」,我最近北中南演講都在教OTPT這個心智理論,他不會站在別人立場替別人想,引導就可以,他有一定的方法,叫心智理論教學法。

這是熊熊小姐,這是史瑞克,熊熊小姐喜歡吃餅乾,她買了一個餅乾,這時候她吃不下,所以把餅乾放在袋子裡,袋子喔!小朋友記得喔!在袋子喔!她就去睡覺了,這時候再問小朋友一次,熊熊把餅乾放在哪裡才去睡覺?袋子!確保他真的知道,回答不出來再往前推,再來這個時候她睡著了,史瑞克來了,史瑞克看到了袋子,問他要幹嘛呀?訓練自閉症揣測別人的故事,史瑞克他就把餅乾拖出來咬了一口放到盒子裡,放在盒子裡之後,熊熊小姐醒來了,爬起來想要吃餅乾,請問小朋友她會去哪裡找她的餅乾?80%自閉症會說盒子裡,問他為什麼?因為它在盒子裡,沒有啦!我是說熊熊小姐啦!她的話,以她的角度想啦!如果你是她的話,你醒來會去哪裡找呀?他就堅持在盒子才找得到,熊熊小姐不知道,所以他不會替熊熊小姐想,這個叫做心智理論的考驗,當初80%自閉症沒過,20%有過,所以我們會開始心智理論教學,讓他知道別人想的和我們不一樣,你看到的世界和別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喔!他就會知道他平常一直在堅持不知道在氣什麼?認為別人應該都知道,他不知道不同角度結果是不一樣,所以他要先知道別人想的跟我想的不一樣,這就是心智理論教學法

如果他剛好國中啦!高年級呀!看他能力,若高功能智力又好,12歲之後(Rdi)就會開始進入問題解決能力,一般孩子也是到國中比較有彈性,會知道說行為變通性,知道別人不一定會這樣做,這對他後來會是終生學習。

以上是自閉症行為本身行為的介入方式,應該知道孩子在什麼階段要上什麼課吧!

社會性故事教學法,告訴他特定情形之下,發現什麼事會什麼樣的社會性故事教學法,跟他說核心概念,要告訴他有時候變的出來,有時候變不出來,這個社會性故事法,用描述句、直述句或是觀點句,讓他知道在特定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別人會怎麼想啦!啊!這是一種教學法啦!

所以我要跟你講的,為什麼核心叫做「有時候」,像我們教學裡面就會落子,這針對不同事情向別人打招呼,那你那個就會針對特定的情境,所以要告訴他「有時候」會怎樣,自閉症的小朋友不知道「有時候」,他是全有全無的,他的二分世界,他沒有灰階的,所以我們要跟他講「有時候」會這樣子,慢慢的就會接受「有時候」;他一定要蠃不能輸,有時候我們會輸,有時候我們會終於看破人生,打破他的二分世界,反正你怎麼長大,他就怎麼長大,但他需要引領才能體會,而你是從跟人家互動當中,自然學會社會中的隱晦的規則,而他沒有辦法體會,需要鮮明的直接講出來他才能知道,高功能心裡面的os是:啊~你怎麼不早講?你講我就知道,社會有隱晦規則啦!看到很醜的我們不能直接說人家很醜,我們會說很可愛,這是後面要學的「語用能力」啊!

情緒行為曲線

第一階段之處理重點:

  • 協助個案解決行為所反應出來的困難;例如:當個案抱怨工作太多時,究其真意
  • 若為教室太熱人不舒服,應試著幫助他解決燠熱不舒服的問題,而不是與其爭執工作一點也不多,或說服個案其能力對於工作勝任有餘。
  • 嘗試轉移個案對於不安的情緒、負向認知等的注意力給予鼓勵、安排短暫休息、活動或空間的暫時轉換等策略,使行為曲線不再往上飆升。

第二階段:高峰期(Peak)

  • 出現嚴重威脅自身或他人安全的行為,包括破壞東西、自傷、攻擊等。
  • 此階段個案正經歷一場風暴,其處理的核心重點仍在「安全」
  • 減少語言刺激:特別注意「遣詞用字」、「語調」和「語氣」。
  • 必要時指令簡潔,以「動詞」為主,確保安全,如:「等一下」、「來~跟老師走」。

第三階段:緩和期(De-escalation)

  • 生理反應強度緩和不少,情緒感到懊悔羞愧,認知則感到混淆、羞愧等。
  • 行為上對指令有較多的配合、歸罪他人、逃避對行為問題的討論等。

此階段處理的重點:

  1. 同理,而非同意其不適切的情緒行為反應。
  2. 切忌急著與個案檢討剛才發生的事件,亦不適合批判對錯,以免使個案腦羞成怒而造成正在下降的緩和曲線再度揚升。
  3. 輔導人員避免侃侃而談,長篇大論。

第四階段:恢復期(Recovery)

  • 生理反應恢復到平靜,個案亟欲回到團體中,不太願意討論之前的風暴。
  • 如有專業輔導技能,可在此階段幫助個案整理事件的過程,並從中有所學習。

「亞斯伯格命盤」(老師是用命盤的格式,我另外打出來字比較大)

圖片取自:阿蓮國小 小雲貝信箱粉專


  • 約定規範與獎勵(班親宮_1)
  • 正向管教 策略(班親宮_2)
  • 井然有序(環境宮)
  • 雙向聯絡簿(親師宮)
  • 善用預告(師生宮_1)
  • 指令正向具體簡短情境提示(師生宮_2)
  • 創造舞台(師生宮_3)
  • 安排小天使或全班協助(同儕宮)
  • 教學與作業結構化客製化(教學宮)
  • 調配專心鬆動固著(輔導宮_1)
  • 情緒表達(輔導宮_2)
  • 社交訓練、人際理解、問題解決(輔導宮_3)

老師:(音檔逐字稿)

情緒簡單分成三個階段,前中後不同階段不同的處理方式,還沒生氣之前→已經爆怒了,爆怒的話,要讓他獨處,不要理他了愈理他愈生氣;一開始他開始躁動,比如覺得太熱啦!他有很多地雷,所以要去了解,不要強迫他去做,最後就崩潰啦!這時候可以轉移注意力,這個太難等一下再做我們先做這邊,給他福利給他休息,硬要做,我們喝個水再做,這時候還沒生氣←第一階喔!

爆了咧?不要再強迫他,要教育的時候是他情緒已經下來了,不生氣才能講,這時候要理解他:你覺得好難對不對?所以好生氣都做不好……所以要理解他,這時候避免侃侃而談長篇大論,就像夫妻正在吵架正在發脾氣的時候,多說無益啦!大家要先冷靜一下,自己就要離開現場做自己的事,等風平浪靜的時候才可以好好談這個事情齁!啊針對小朋友上什麼課?之前你說什麼啦?……頭腦才清楚啦!可是平常就累了想休息,也不想討論啦!也不想教育小孩啦!對不對?所以孩子就一直成長不夠,所以平常無風無雨的時候就是教育的時候,「恢復期」才是教育的時候。

第三階段是說盡量同理啦!去理解他現在不想要做的原因,還想玩啦?或很難啦?這樣,切記不要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啦!不要長篇大論啦!覺得緩和下來才開始教。

其實很簡單,情緒的問題你把他當成他是你的閨蜜啦!好朋友!你好朋友她先生有小三啦!啊~你會說什麼?她哭的淅瀝花啦!然後你就開始怎樣怎樣,要嘛就忍耐要嘛就分手……,開始在問題解決,可是她不要呀!她要你理解她的痛苦啦!你要說:你先生真壞!她抱怨什麼就跟著抱怨什麼,這就是同理呀!這才是閨蜜呀!好朋友呀!對不對?互吐口水互相安慰嘛!這是她在緩和的時候才再找你嘛!如果還在情緒裡面她說什麼你就說什麼,就同理呀!有時候小孩抱怨明明就他先,他先動手打我的!你如果說:可是老師說是你先動手的!←這是找死……要說:他先動手你才那麼生氣對不對?他就知道……這對過動症尤其需要,要理解他的角度啦!可是你都很冷靜都很事實取向,他就又生氣了!明明就他先的!←就會再度揚起,這就是情緒三階段,其實有七階啦!我們把它簡化分前中後這樣。

如果針對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的話,資料有說上了小學之後,老師沒有表達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情況,不知如何跟老師討論?聯絡簿沒有寫嗎?沒有反應就是好事,有事學校會處理呀!資源班老師啦!最後輔導主任會親自出馬……。

介紹一下在資源班學什麼資源班有二種課程,一種是國英數學科,一種是外加課程:就有教社交技巧跟情緒管理的課程,不止只有補強學科。

iep是家長跟老師討論孩子在學校要上什麼課?會有表格請你簽名,如果有社交技巧情緒管理的課程就ok,看孩子需求,有些孩子不需要情緒管理,需要人際互動啊!自閉症孩子就需要,過動症需要情緒管理呀!過動症在學校叫做情障生,過動症一定有情緒管理課程,可是有些學校是沒有這些外加課程的,他們老師比較不會上這方面的課,基本上就是會有學科外抽,還有外加課程,上社交技巧情緒管理的最多,老師會準備好寫在iep計劃內跟你討論,專業還是有專業的考量,所以才說有節奏,你不能說我們小朋友要上Rdi這種,專業就判斷還不到程度呀!我們要上問題解決策略變通那些,互相尊重啦!學校有他專業的考量,你孩子有行為上的需求根據他行為問題給他需要的課程,學校沒有我們就要去外面的治療所,所以我們要很了解什麼叫自閉症、過動症,才知道他要上什麼課

自閉症一定要上社交技巧,他有二大症狀,語言互通有困難,再來就是僵化固著的興趣癖好,有這二大症狀才會評估是自閉症,人際互動是他要趕快學的,那些癖好一陣一陣的,小時候會有的固著長大就沒有了,要結構化教學,可以要求生命中的第三個貴人;第一個誕生在好的家庭,家人可以理解,帶去治療;再來就是好的老師,老師會協助,老師能幫的有限;第三個就是在學校要遇到一個願意幫助他的同學,請老師安排一個優秀的同學坐在他旁邊,這是他生活上需要的

再來溝通上比較不會表達的要去上情緒課,就是心理師上的課,或治療師上的課,教學策略簡單明瞭,情境提示,什麼情境做什麼事?比如說濕搓沖捧擦,看圖片看句子就知道怎麼做?教他井然有序、簡單明瞭,這是基本上他要會的事。

如果他有偏差行為,就要有正向行為支持、應用行為分析,針對他的偏差行為,不一樣的事情,自閉症有自閉症狀該做的事情,那如果有個別的偏差行為,那他要用應用行為分析,用行為改變技術,莫名其妙就有特定的行為出來,我們就分析他為什麼會這樣,可以吧!

「創造舞台」,有自己的一些興趣,當然可以培養,但不可以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這邊,孩子有特殊天賦的,例如不停的畫畫,安排部分時間讓他畫就好,不要刻意培養他畫畫,不要讓他變成繪畫天才,但可以讓他玩,當休閒娛樂ok,當專業就不ok啦!不要剝奪了他其他該學的事情,他還有很多生活上的技能和與人互動要學,不然他長大後不知道怎麼跟人家互動,會很可惜,表格裡面「創造舞台」只有一點點,其他還有這麼多應該要學的,沒有說不可以教,但不能花好多時間在上面,如果只集中在培養特殊技能,未來小孩走不出去。

影片1:他今年28歲,卻還有著孩子的氣息,那天我看見他坐在鋼琴前,一句話也沒說,甚至也沒看我想做什麼,當我還在想該怎麼辦時,他就開始彈起琴來,然後我看見他臉上浮現的笑容,沒彈琴時他喜歡不停轉動手上的東西,他看著我,但無法確定在他眼中我是否存在,家中有他各式各樣的的獎盃,我知道他在音樂上一定有很好的成績,但除此之外其實我對他一無所知,我只知道他叫莊XX,他是自閉症患者,我開始試著和他交談,希望能多了解他一些,他的回應卻是一連串我沒想到的答案,他不停的說著自己想說的話,我不能確定他和我分享這些驚奇事件的背後,是他願意和我做朋友還是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陌生的我。

老師:他為什麼要這樣?記者去訪談他,他連基本跟人家講話的能力都沒有;早期的自閉症教育,他有長項、學者症候群我們就給他發展出來,可是他沒有生活能力啊!他終其一生都在玩他喜歡的東西,可是他沒有生活能力呀!要像寵物一樣養他一輩子。

所以我們對自閉症的教育一直在修正,不是說不能學才藝,要分配時間,整個時間在學琴,就失去學其他技能的能力,這是不樂見,但可以當興趣就好,因為自閉症孩子是可以教會生活自理的呀!

影片2:其實剛開始我也會怕,怕他突然生氣,怕他不自在,怕不小心打亂他的節奏,戰戰兢兢不敢和他說話,經過一段日子我才發現,他的生活規則和他相處的時間是很和平而且單純的(他低口語用畫畫來表達,同時加入口語練習,藝術治療師配合畫畫教他口語)。

治療師:每次他情緒不好時,我就會等他比較緩和的時候,拿紙給他畫下來,就是我們常講的ABC嘛!

老師:應用行為分析,再分析他為什麼會生氣,用藝術治療的方式ok,非常棒齁!只是這孩子低口語,他要再加強其他的,讓他愈能描述愈能講話齁!這是我的建議啦!我們當然希望孩子學愈多適應社會的能力!

影片3:我都叫他小魚,他們除了都可以稱自閉症者之外,完全是不一樣的三個人,小魚沒有音樂和繪畫天份,但卻有他們都沒有的溝通能力,也是在這個族群裡少數能當平凡上班族的人;

媽媽:我覺得小魚是非常幸運的,從來沒有覺得這小孩我是帶不出去的,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可能都認為自閉症或亞斯伯格這塊的人都是有某一方面的天賦,其實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大部分的人都很平凡,長得又沒有什麼特別的缺陷或什麼,他們只是大部分的時候不太守規矩,所以他們可能會有一些行為跟社會的模式是不太吻合的。

小魚表現出有禮貌,很在意自己的表現是不是得體的?臉上常流露出不安的表情,是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這是他上班的早療中心,他在這裡工作已經有五年的時間,負責整理病歷打字等繁瑣的工作,看到資料室裡滿滿的病歷,我想小魚一定是一個很有耐心而且記憶力超強的人。

老師:他能理解別人的心思會抓狂,但他會解,基本的應答知道,對不起!不用客氣!基本的人際互動會使用,他也可上班,但他自閉症的症狀現在還是有,他非常認真工作,因為他喜歡這個工作,他現在還有反思能力,他小時候和小朋友一樣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那為什麼後來不會?

小魚:小時候可能太愛講,把不該講的都講出來了,得罪了別人,可是我知道之後就不會再隨便講了。

老師:要讓他知道行為的後果,別人會有什麼樣的感覺,要引導他,藉由引導慢慢累積,不能因為他現在做不到不能理解,我們就不教,我一直強調這個,所以人家教一次會→天資聰明,再來一般孩子教10次會,你要教一千次一萬次。

小魚現在可以上班,他的自閉症症狀是什麼咧?

小魚:以前是想試著教朋友,後來我發現有時候會講錯話,所以久而久之,怕講錯話,現在社會比較複雜跟以前環境又不太一樣,所以我就會比較小心,就乾脆不講話。

老師:以前話很多亂講話,現在很少說話。

小魚:我興趣是上網、旅遊、坐飛機到處看看……

小魚安排了一次旅遊,但我覺得他應該是喜歡搭乘交通工具的感覺,這趟旅程不斷的換公車、火車、客運、飛機等交通工具,小魚事先查好所有價格、時刻表、班次、動線,然後一項一項完成規劃好的行程,那天我看見他拿出厚厚的一疊票卡,收集好再小心翼翼的放回口袋,那一刻我想,原來他把自己的每一趟旅程都畫成一張張的車票,收藏好隨身攜帶。

他說別人碰到他就像被針刺到一樣,這樣說來如果我被困在滿是針的車箱裡,一定也會很緊張,才明白為什麼他常常帶著焦慮的神情, 時時警覺週遭的狀況。

老師:他怕什麼?他怕這些小鬼碰到他啦!很可怕齁!你看這些不受控的小朋友,嚇的要命有沒有,他把很多自閉症的心聲說出來,固著行為,僵化的興趣,對人的人際關係互動還是有困難,但是他已經從重度→中→輕度,進步了可以工作了,最後一關,誰要嫁給他?這是他人生最後一步,誰要嫁給他?他可以再繼續進步的,你看他母親講話的樣子,應該是很重視教育的,知道把孩子帶領到哪裡去?問他喜歡什麼?交通工具!其實也可以訓練成交通工具領域方面的長才,可是她並沒有這樣子做喔!那他能不能從事這樣的興趣讓他情緒緩和,可以的!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一直坐車一直坐車,他不是在看中間遇到的風景,他只是一直在換交通工具。

舉例另一位:這個小朋友也曾經被認為緩慢性發展遲緩、自閉症輕度,那他有沒有學畫畫?有~這是引領他進這個世界的方式,他高中也就讀美術班,大學時考上台東大學美術系、大葉大學日文系,後來選日文系,學了二年之後,覺得會用就好,自己說要轉學東華大學美術系,不是為了當老師,只是因為喜歡,但他還有日文才能,他媽媽從事廣告行業的啦!所以他媽媽的案子裡的插畫是他畫的,所以他以後會走廣告商業設計啦!盡量是讓孩子可以回到跟大眾生活,不要都變成畢卡索啦!這是一種選擇啦!痛苦的選擇,可是他媽媽選擇他可以在人間吶!

像我個人很會畫我並沒有走美術呀!我女兒也很會畫,我小孩都很會畫,可是我們都不會讓他們走美術,因為在台灣畫畫這條路會比較辛苦一點……。

ADHD問題行為所需採取的'(核心策略)
圖片取自:阿蓮國小 小雲貝信箱粉專
  • 注意力不足問題:減低工作負擔、多提醒、養成好習慣。
  • 過動行為:適時滿足「動」的需求。
  • 衝動行為:以「大聲想」規則來自我引導;先準備、先提醒,避免不當行為出現。
  • 大部份的問題行為:代幣制皆適用,但實施方式需精緻化。

老師:(音檔逐字稿)有些孩子同時會有過動症,也會看到跟剛剛那個很像,需求內容都一樣,只是教學法內容是不一樣的,過動症的小朋友,他人生只有一個字就是「亂」齁!書包、生活……都是亂的,再來就是嘴巴一直說「無聊」,怎麼辦咧?「找事情給他做!」

第一個一定要找事情給他做,第二個他很亂,很亂就是要「安排規律性的生活」,你們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幾點要做什麼要精準,這和自閉症是一樣,六點吃飯→吃完飯看卡通→七點寫作業……,他的行程表要出來,他才知道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才不會Free Style,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款,他的整個教養過程中如果需要用藥就要配合,家長要學一套專屬過動症教養的方式,剛剛有提到第一生活一定要規律化,再來規律化的生活當中專屬過動症的生活,就是在你的規劃中要安排「靜態學習」、「動態活動」,睡前要靜態喔!不然睡不著喔!要提早去做動態要有「動」的滿足,過動症特別有「動」的需要,所以要找一些活動玩一玩啦!這他一定要做的,自閉症不見得需要做,他的學習活動如果安排靜態的學習活動當中也要安插活動式的操作學習,很多家長會用玩的方式跟他一起學習,比如:教他只回答Yes或No很無聊,學國字很無聊,你就在白板上左右各貼一個單字,給他一顆球,丢到白板上會吸住的那種球,問他Apple哪一個?就丢~這叫活動式操作,特教老師會買有聲音的槌子,哪一個就槌下去,這是活動式學習,這是外師的上課方式,他的教學模式啦!所以過動症其實蠻好帶的,過動症最怕是會亂生氣,嚴重的過動症已經造成大家困擾時,用藥的可能性就高了,過動症的困難是他的前額葉啊!亮不起來,叫他停下來,一般人亮了他不亮,小朋友的前額葉亮不起來,「等啊!」「等待」,大家亮了,他亮不起來,所以藥物可以讓他可以停下來,他自我控制能力要有穩上來。

擔心吃藥食慾不好,長不高瘦瘦小小的,沒有錯,所以其他過動症的家長有分享,我們就給他再「多吃一餐」,藥效退了睡前再給他吃宵夜,這是一個方法;不是每個孩子吃了都會食慾不好喔!有些是吃了一個月之後就沒有問題就適應了,吃了不舒服,低口語的會反應在他的情緒會不好會生氣,所以有些會有頭痛、肚子痛、心悸的問題,因為這個藥是興奮劑,吃了就會亮跟正常人很像,對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不是「仙丹」,它只有80%的效果,所以不是「仙丹」,這是不得已的一個方法,副作用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果很不舒服的話只好吃第二線的藥,比如「思銳」,它就不是興奮劑,它會讓他比較好教,聽得懂人話,這是一種取捨,減量加量可以跟醫生反應;「利他能」依賴的是他的代謝能力,根據體重來決定用量,觀察一個月再調整,藥效退了之後的情緒,要有過渡期,動完之後再好好寫功課,不要一直逼他,每個人反應不一樣,他教養還是要存在的,不是吃藥就解決了,不然你一定會說一開始有效,後來沒效就不吃了,懂意思吧!因為「教養孩子」永遠需要,它只是輔助,教養為主體,藥是附屬品,絕對不要本末倒置,所以有些人是會教的,症狀輕的,他是不吃藥,我是同意的,但如果很嚴重教養也很難,躁動聽不懂的孩子,這時候就需要用藥,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教育介入,同時用藥」,這個效果是最好的,症狀輕微的,沒有「對立性反抗行為」就可以不用吃的,很多孩子會有對立性反抗行為,就是你說「東」他硬要說「西」,不聽大人指揮的,很容易生氣的易怒的,這個就是用藥的時機吶!

會引發妥瑞症是他本身就有tic,可能沒有被發現,比如本來輕微眨眼睛,吃了變嚴重眨眼睛,是他本身就有妥瑞了,很多人吃了都沒有,有妥瑞症的不要吃興奮劑改吃思銳改吃安立復改吃其他的;癲癇(抽搐)跟妥瑞會因為興奮劑而更惡化他的症狀,所以要跟醫生討論,不講醫生不知道;利他能……他是多巴胺調節不好,過或是不及啦!可以提升專注力,比較能專注在當下不易分心啦!他會更專注,你要認真觀察,如果他認真的在發呆,沒有在聽,表示他很專注在想他腦中的「白日夢」啦!這時候老師要引導他來唸課文做現在的功課,讓他回神回來,不然他永遠在想他的白日夢,他是超專心在想他的白日夢,以前是放空不想,所以變專注之後還是要有人引導他正確的方向,教育永遠是本吶!藥物是生理上的提升而已呀!吃到不太需要認真讀書的階段,一般是吃到學測考完、升大學的測驗考完,有些家長也沒有給小孩吃,我也覺得ok,如果他國中畢業就會往高職發展,他現在國中就在家裡幫忙工作,他做的很好,他成績這樣子我們可以接受,他不需要吃藥,ok~如果家裡一定要高學歷那就吃吧!妥瑞也不會怎樣,這種東西愈長大就愈沒有。

學業的進度要看學校老師、特教老師的建議,這是iep要跟老師討論他的個別化教育方案,不然你在普通班沒學到東西,他去特教班會比較著重在生活上的需要,比如說生活倫理那些東西都是生活上需要的,不然他就坐在那裡放空發呆;有些安排在資源班,融合教育可以提升他的能力,所以融合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辦法融合了那就改變安置方式,有些學校在特教班的也會有幾堂課是拉到資源班去呀!會看能力安排,本來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以提升他能力為目標,對他有幫助啦!所以我才說由教他的老師來判斷,有些學校的做法是很有彈性的,特教班和資源班互相配合的,就看他在那個班有沒有學到東西啦!總不能坐在那裡放空40分鐘啊!沒有意義呀!

衝動行為,講規則來獎勵他,如果他不接受是因為他沒有做到呀!如果你跟他講遵守這個規矩馬上給你一台Swich,他馬上乖了,比如:上課有舉手老師點到你才可以講話,上課之前要他喊著規則做,全班也可以呀!他就知道這是共同的規則呀!他那一節課有照著做就要馬上給他獎勵呀所以老師要為他設計很多規則,普通班老師也會教一些呀!你們之前經歷過,「最高品質」「靜悄悄」呀!老師要製造規則讓他遵循,也要獎勵他呀!而且是全班大家一起遵守的,他就知道了,他們要用規則來提醒自己,我們用規則來提醒他。

「敲頭」,應該是一種情緒表達方式吧!先用行為分析去了解他為什麼做這個動作,幫他找出這個行為的替代方式,如果他受挫就敲頭,會得到什麼結果?敲到你注意他←得到你的注意,所以下次他還是會「敲頭」,所以行為有四大功能,「獲得注意」「獲得特定的東西」「自我刺激」「逃避」,所以他是為了注意力,所以他需要替代方式,不要用敲頭的方式,你可以用說的,不會說,第一關要引導他講話,先用圖片交換系統,他不用敲頭,他只要找出適合的圖片,直接拿出來,這就是替代溝通,知道是哪一種行為才有相對應的方法,應用行為分析要牢記在心裡,分析出來之後就有方法,這些特教老師會帶他做應用行為分析,找出原因才有辦法,這是特定的偏差行為,詢求會應用行為分析的人協助,特教老師、心理師……,就像我們之前跟幾個家長上的正向行為支持、應用行為分析課程

我的過動人生。吳沁婕

標準降低也是一種方法,比如說唸書時,一般人可以坐二個小時讀書,坐定對她來說是困難的,她就設定計時器,專心讀15分鐘,就可以站起來走一走,「把標準降低一點,才不會挫折過大,很幸運我的自我感覺良好,不然一路上遇到的挫折可能就過不去。」除非一整天都下雨,否則她的傘帶出門就沒有帶回家過,永遠丟三落四,「但是你的特性就是這樣,與其每次都懊惱萬分,不如想說:我ADHD嘛!本來就很多扣打是會掉東西的!翻轉那些挫折,擦乾好多眼淚,吳沁婕才能歷練成今天的無憂無慮,藉由出書,她把正面的能量傳達出去。

圖片截至:昆蟲擾西吳沁捷粉專
瓶子Mur Mur:

聽完老師的講座,內心激動不已,所以決定花時間整理筆記,一定有些人的感受和我一樣的,我一直在找一個可以告訴我完整方向,而不是遇到什麼狀況才去問,這種按部就班的模式,對我來說是合乎我的節奏的,覺得不論什麼學習,根基穩了,後面就輕鬆了,有些人選擇反向的路也沒什麼不好,只是我會覺得步步高升、循序漸進的節奏是我可以較有耐力的前進方式,我的資質駑頓,習慣看圖說故事,字意多的要比較多時間消化,而我實際上只有一人運作,所以我相信等我們各方面累積夠了,自然知道下一步,我比較擔心當發現地基不穩的時候,可以打掉重練嗎?!希望我整理李宏鎰老師的這篇筆記有幫上一點小忙!:)

我的孩子是:ADHD+ASD+妥瑞症+癲癇+高需求

聽完建議,我開始讓小孩練習自己看行事曆,前一天把隔天行程列好,那些每天都要提醒數次,造成家長上火的行程都列進去,手寫可以隨需要增減,也可以回頭檢視修改,mama還可以練字,小孩練習看國字注音,建立獎勵金,打一個勾得一元,需要的文具、玩具從自己的獎金拿出來購買,目前已經進行二個多月,大約一個禮拜小孩就習慣看日誌去執行了,只需要提醒看日誌,家裡的吵雜聲頓時減少許多,mama我也比較多時間做自己的事,比如說在這裡寫文,他目前用他的獎金買了橡皮擦、二項小玩具、換購學校跳蚤市場的購買券,也許我的方法不是最好,但對我們生活的改善是看得到的。

小犬名叫Kuma^^


內容每天手寫,方便微調和回顧。


家扶提供的行程表參考。

最後,這是一條長遠的路,願大家都走得好走得順!:)

謝謝大家看完我這篇難得的長篇大論,整理過程可以讓我再複習一次,進而修正自己,所以我想很快會再有其他筆記出現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瓶子の手製人生:)一個老派平面設計師麻麻,重返校園的藝想天開,身兼手作布品設計販售與獨立家長的育兒的日常,以及各種嘗試的斜槓生活。 寫一些,瓶子奶奶看的時候還可以笑笑的543。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從我們開始》:探索愛、給予愛、延續愛,活在愛裡。

趣味與感動共存──《動物走馬燈》中的日常觀察藝術

漫布里,歲末抽抽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