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2574年:印尼的農曆與孔曆
年節期間,在工作群組各個宛如簽到的賀年貼圖中,發現印尼同事傳來「新年快樂 2574年」的貼圖。當時以為寫錯年份,直到昨天看見更詳細的貼圖,才知道是指「孔子曆 2574年」。
農曆新年是宗教活動?
「農曆新年是文化活動,而不是宗教活動」相信是大部分的常識認知,但在印尼具有宗教色彩,因為農曆新年被定義為「華裔與孔教徒的活動」。孔教屬於官方認可的正統宗教(可在身份證註記),且印尼總統或官方也會派人出席孔教會(Majelis Tinggi Agama Khonghucu Indonesia )的新年活動。
傳統中國曆法按皇帝年號搭配天干地支為循環,而不像公曆(耶穌誕生)或伊斯蘭曆(先知自麥加遷移麥地那)一人紀年到底的計算方式,因此現在農曆年只寫癸卯,不寫第幾年。
孔曆2574年則是按2023年+551年(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得出。
印尼當地開始出現孔曆的時間,比康有為早。孔曆後來被中華會館沿用,以及經孔教推廣而通用。1946年,配合當地對「宗教」的定義,而調整為一神教形式。1967年代,蘇哈多時期禁止一切華人公開活動,而轉入家庭和私下活動。2000年,廢除禁令。2002年,列入國定假日。
農曆新年標記為「陰曆新年 xxx年孔子曆」,成為兩者結合的紀年方式。
但是,農曆新年真的被視為宗教節日嗎?
在印尼國定假日中,除獨立日、建國五原則(Pancasila)和五一勞動節,其餘皆為宗教節日(包括伊斯蘭節日、衛塞節和聖誕節),不存在以特定族群文化為假日。
印尼作為多元族群國家,若僅僅將特定族群文化節日視為假日,而排除其他人,有可能會打破族群平等與平衡。若作為宗教節日,則理論上,各族群皆能慶祝。其中或許也有政治考量。
由於農曆年屬於印尼華人傳統文化仍是共識,實則更像是不自覺中加入孔教元素的文化節日。
在宗教自由的地方,如何區隔農曆新年活動(包括燒香拜神)裡的元素,究竟是文化活動還是宗教活動,有時只是知識/學術上的問題。但是,落在一神教的環境,例如基督徒華人能否過農曆年,或是穆斯林主導的馬來西亞和印尼,是否為宗教活動就存在傳教、冒犯或違反信仰等爭議。
不過為了倡導種族和諧,過節間媒體也會刊出幾則華裔穆斯林如何慶祝農曆新年的報導,劃入「文化」的傾向還是較為深刻,亦作為推廣信仰伊斯蘭不會丟失文化身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