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提案】假如給予我多一次機會,我會...(Liker id:@lakalily )
假如給我多一次機會,我依然會做同樣的選擇。
想起獨生的我成長中其中一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你自己一個會唔會悶?會唔會羡慕人地想自己都有兄弟姐妹?」 我有很認真的思考很多年, 會不會多一個人跟我傾訴、跟我分享會比較開心? 還是我只會覺得很煩厭很想早點離開家裏? 直到近年,我才明白一個終極答案: 其實我永遠不會知道答案。 因為一切想像都只是建基於我在現實中的假設, 就像日劇求婚大作戰 中, 男主角盡力在各種平行時空作出改變,最終可能所有結果都是一樣, 又或者像civil war 那樣只有億萬分之一個可能性改變結果。
日常生活中聽得最多, 是為了失去的而感到後悔。 股票輸掉錢就說如果不買入就好,婚姻不順就說早知道要帶眼識人, 我家的貓兒老年去世, 我媽也說早知不養便不會如此痛心。 如果我們只著眼於自己所失去的, 就像在水中緊握拳頭, 既捉不住流水,也無法找到美麗的貝殼。這裡我引用一句歌詞
知否世事常變 變幻原是永恆-家變,羅文
再有一次機會,再有一個改變,就再有一個結果。我們可以從假設中累積經驗, 像為身體打了一支疫苗, 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會有更快更好的回應。
其實心理治療經常會利用個人資源幫事主建立屬於自己的抗體,其中一種叫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
ACT是有實證基礎的心理治療取向,使用各種接納(acceptance)、正念(mindfulness)、承諾(commitment)與行為改變策略,最終期望增加個人的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ACT則教人們「只是留意」、接納、擁抱這些內在事件,特別是過去不想要的那些。此外,ACT幫助個人發展出一種超然(transcendent)的自我感,稱為「自我為景(self-as-context)」,這樣的你總是在那觀察、經驗同時與自己的想法、感覺、感官和記憶保持距離(思考自己的思考、觀察自己的思考、與自己的思考保持觀察距離)。同時,ACT旨在幫助個人澄清他們的個人價值觀,並採取行動;在歷程中,將帶來更多活力與意義,最終達成心理彈性的增加。
做法大致是事主會在指導下以及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驗視自己過去,找出選擇,思考及練習 再同樣情況中如何反應和處理情緒,或者學習接納自己。其實坊間所說的6分鐘日記、life book 等都有點相近,都是讓自己面對過去,為未來而努力。
過分沉溺於過去會讓人憂鬱,過分著眼於將來會讓人驚恐,唯有活好此時此刻,才是最滿足的生命體驗。
Ps. 如果要寫一封信給十年前的自己,我會叫自己all in 騰訊。
感謝小K發起題目,期待看到更多大家的作品。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