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照顧百寶箱:100個與壓力和平共處的自救提案——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最有效的自我照顧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熊谷晉一郎醫師曾經說過:「所謂自立,就是增加能依賴的事物。」
圖片來源:金石堂

平時我們身體有不舒服會想去看醫生,但心理上不舒服卻鮮少有人會於第一時間尋求專業協助,總是會先找朋友聊聊,抑或是做些可以舒緩身心壓力的運動,倘若可以順利紓解倒是還好,但當真情況較為嚴重卻又不想立即就醫又該怎麼辦呢?

《自我照顧百寶箱》的作者伊藤繪美是日本的臨床心理師,她於2019年寫下這本書的時候適逢人生低潮,當時家人因重病倒下,同時忙於工作的伊藤繪美因為過於疲憊而出現身心狀況,也曾經萌生不如死了算了的念頭,也就在此時開始提筆撰寫這本書,與其說是為了幫助飽受壓力及身心困擾的讀者們而寫,不如說書寫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作者替自己加油打氣並自救的展現。

首先,作者想要澄清的是雖然書名為「自我照顧」,但這並非要我們獨自面對,反而自救的方法也包含「尋求他人協助」,很喜歡書中提到熊谷晉一郎醫師曾經說過:「所謂自立,就是增加能依賴的事物。」意即,當我們與他人產生連結,自然就能感受到安全感,才能發展成自立而得以生存。

書中提供了十種冷靜的方法,包含撕衛生紙、動手剪紙,或是緊緊抱著某樣東西,都是可以在不受傷的前提下讓自己的情緒和緩下來,接著是十種與他人產生連結的方法不一定要實際與他人實體接觸,憑藉著想像喜歡的人或崇拜的偶像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與危險人物保持距離,並且把如何遠離的方法具體寫下來。

過去我們總是把壓力視為需要被極力排拒或消解之事,但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不僅要覺察壓力反應,並且可以替它們取個名字,並且衡量這些反應的「大小」與「強度」。我認為當我們幫壓力反應取名的時候正是無形中製造了親切感,更何況還要去感受及度量壓力的實際狀況,也讓我們與壓力之間營造了些許空間,彷彿是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壓力本身,在思考與評斷的過程中也會削減壓力的強度,同時也有助於情緒回歸冷靜的狀態。

在這本書中想特別提出來的是作者建議當我們大腦產生一些自動化思考的時候,可以用「分身」的概念與自己對話。例如自動化思考出現「未來一片黯淡」,但另一個自己就可以說「為什麼呢?你確定這樣的想法一定會成真嗎?」透過兩個截然不同的自己在腦中做思辯的過程,也可以協助釐清思緒,並且淡化原有悲觀的想法。

許多對未來人生的恐懼都來自於想像,所以對自我的否定與批判都像是一種「詛咒」,而作者帶領我們試著描述腦中及內心浮現的念頭與情感,並且覺察身體的反應並描述出來,都能有意識地幫助自己接納壓力反應。

為了保護我們的「內在小孩」遠離「詛咒」,我們需要的是與心態健康的人當朋友,因為可以從對談中把我們深藏在心中的黑暗詛咒給除去,他們會反駁我們對自己所預言的每一個詛咒,並且讓我們相信未來絕對光明可期。

我一直認為,人之所以會感到壓力與痛苦,多半與我們的執念有關,所以培養對事物的多元包容力及創新的思維是有其必要的,同時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留意做哪些事情可以令自己感到心情愉悅,以便可以列入屬於自己的壓力紓解清單中。

想要與壓力和平共處並非遇到壓力爆表才來試圖解決問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去覺察每個壓力源頭,並且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因應方式,而本書分為十個章節,總共提出了一百個自救提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參考方法去執行運用。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