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孤味》- 花開花謝,都是人生的醍醐味
有雷警示,雖非劇情的直述或訴說,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原文發布於 方格子 歡迎參考喔~~
風箏再怎麼飛,也都還是要落地
《孤味》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有自己表達愛的方式,即使不能具有靈犀般的相通,卻也都是真的在為彼此付出。然而,付出的再多,不被理解也是枉然,《孤味》則以此為題,運用喪事搭造出一場又一場的和解之旅,對人,對愛,更對自己。
首先,讓我們先從陳家大姊宛青身上來看,照理來說,父母離異之後,大姊應該肩起母職,妥善地照顧好妹妹,藉此分擔母親的壓力。然而,那對年幼的她來說,太過沉重與負擔,也從未準備好,甚至相較母親,她跟父親更為相似,也更為親密。不過,這個本應值得驕傲的相似與親密,在父母鬧翻之後,卻是導致自己成為替代犧牲品的問題與缺陷。
由此可知,大姊,不只被期待成為母親,更被比喻成父親,一個小小的肩膀,卻要同時承擔兩種矛盾的身份與任務,龐大的壓力與矛盾,促使宛青做出決斷,她不可能兩個身份都做得完美。取捨之下,她知道自己不如二妹精明,也不如其討喜,為了不讓家人多一份困擾,她拋去責任,選擇自由,卻也因此要扛下他人對自己的不諒解。
除此之外,宛青也很難從心底去討厭父親,雖然不是好老公,父親的瀟灑卻也是宛青羨慕所想追尋的存活方式。可是,她也不想要重蹈父親覆轍去傷害任何人,故此,回到自己的身上,她總是不斷地設置警告標語,甚至以拒絕投入終生的決斷,把愛得太深的老公與同學給推開,藉此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就此而言,宛青不是不願負責,也不單純只是愛好自由,只是害怕自己像爸爸一樣,會辜負別人造成傷害,所以才推開了關係,掛上反覆無常的叛逆,還有萬物皆無所謂的掩飾。以此來說,宛青追尋自由的決斷,並非自私的逃避與不負責任,某種程度是害怕搞砸別人,所以才先搞砸自己,藉此,讓別人害怕靠近那個破碎且難堪的自己。
故此,宛青,做為夢想成為風箏的女人,其荒誕不羈的奔放,背後所隱含的,並非真的就是逃開,更還有許多的保護,希望以此讓別人不再因為自己而受傷。然而,事情卻不如她所想順利,不管怎麼推或搗亂,老公、同學、妹妹或母親,都還是毫無保留地想要成為她的根。畢竟,在親友的眼裡,風箏再怎麼飛,還是要落地,需要一個穩固的牽引,才能避免墜落與破碎。
然而,義無反顧的愛,雖然溫暖,卻也點燃宛青的歉疚,母親從小到大的喋喋不休,讓她相信自己就是母親口中那個失職的人,失職的大姊。就此來說,宛青相信失職之人沒有要求幸福的資格,畢竟,好人才有好報,自己只是對人有害的物質,沒有被愛的價值,等待的也該只有報應。
可是,就算人能搞砸自己的生活,也不可能搞砸自己對於愛的渴求,親臨眼前的死亡還是讓宛青脫下偽裝,那一句「過世的時候,妳可以握著我的手嗎?」就像埋藏多年的心底疑惑,意即「就算我這麼糟,別人也還是願意愛著我嗎?」的探問。
承先前所述,宛青對家人感到諸多愧疚,這也是為何,死亡時的家人相伴,對一般人來說,明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對她來說,卻是必須開口詢問的疑惑,畢竟,失職的解讀,讓宛青擁有愛的渴求,卻不敢有太多的奢求。
妳現在要做得就是放手
為此,電影那句放手,不僅說給母親聽,也是說給宛青聽,以提醒她,自己跟父親並不一樣,記得回來,也有回來,沒有拋下任何人,讓宛青可以不要再拿母親的埋怨去折磨自己,藉此告訴自己,確實有被好好愛著的價值。爾後,即使當下場面很難堪,心底的結卻因此被解開,母親甚至懂得放手,讓宛青照顧自己,而宛青也明白,母親的愛,全都藏在枝微末節的細節裡,含在嘴裡的怨,真實包裹的其實是滿盛的愛。
自此,母女兩人的關係,有了一點距離,卻又有了一點靠近,彼此就在這拉拉扯扯的過程中,細膩品味愛的反覆無常。宛青也從中浴火重生,進而理解到瀟灑與依賴能夠並存,表現的好與壞,無關愛與不愛,只要自己是媽的女兒,就會被好好地愛。
整體而言,電影使用風箏這個比喻來代表大姊非常高明,表層來看是在表述其愛好自由的奔放,但仔細去看卻又會發現其中蘊藏著對歸屬的隱隱期待,意即風箏總是要有人牽著這個事實。以此來說,風箏代表著大姊的表裏兩面,進而協助觀影者理解大姊在每一句對白之中的自我拉扯與質疑,更可以說這讓那被愧疚而覆蓋住的愛之嚮往,有機會透過潛意識層面的說溜嘴,從不敢明言的奢求變成被人看懂與理解的欲求。
再怎麼習慣漂泊的人,也都需要一個可以依偎的灣港
自然展開,就會綻放
談完大姊後,我們接續來看看宛如鏡子的二姊與小妹,宛瑜還有佳佳。
宛瑜做為二姊,眼見大姊的不爭氣,一肩扛起母親的代理職位,變成照料家中大小事的工頭。然而,這份工作並不輕鬆,許多時候,宛瑜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藏起脆弱與眼淚,而她所用的方法,就是憤怒。所以我們會看到,宛瑜摺蓮花時的手總是相較她人更為用力,走路的速度也更為快速,口氣上也總是強硬且直來直往,那一張美麗臉頰更總是緊繃著,畢竟,這份憤怒如果不隨時保持,她就會失控落淚與疲憊。
然而,宛瑜沒想過,這份控制看似讓她掌握了一切,卻也讓她失去了一部份的自己,更因此推開了部份的關係與聯繫,本末倒置下,控制原本是為了讓家庭可以繼續運作下去,現在,卻可能成了各式關係中的裂隙。
我都是為妳好
當然,很多時候,二姊宛瑜的控制不只是為了自己,但跟大姊一樣,她的用意很少被聽見與理解,不說成了關係中的一道裂口,這道裂痕甚至蔓延到小澄身上,不知不覺下,宛瑜把上一代的關係互動複製到自己的家庭中,將控制包裝成好意,卻疏忽了孩子不一定就要願意。最終,那份未能實現的自由,反倒成了宛瑜的鎖鏈,綑綁住小澄的意願,何其諷刺,也何其悲哀的循環。
為了讓宛瑜不要走上自己的後塵,做為母親的秀英,以前輩的身份去輕輕提醒,不過下一代的結,還是要自己來解,為此,秀英(陳淑芳飾)只有好意提醒,並沒有想要多加干涉,而這個放手,某種程度也是在跟最像自己的宛瑜和解。她早已明白自己的好意,不知不覺成了宛瑜的束縛,就像宛瑜對小澄一樣,秀英對宛瑜也抱有諸多的期待,宛瑜又是那般貼心,即使不滿,還是會努力投入去滿足期待,而這秀英也都看在眼裡。
故此,當時的秀英雖然是對著小澄在說快樂就好,卻也好似在提醒宛瑜,不要繼續再對自己那麼嚴苛。可惜,對於宛瑜來說,她不只是母親,也是秀英的女兒,心底還是偷偷期待著,秀英直接以自身母親的身份慰藉自己,而非過來人角色去提醒自己要怎麼做母親。因此,那一幕的宛瑜,之所以看起來在生氣,不完全是小澄頂撞所導致,其所反應的更多是內心的落寞,為此要使用熟悉的憤怒收起將要奪眶的淚水。
這部份的安排,也是眾多觀影者覺得可惜之處,好似秀英與宛瑜沒有把話講開一樣,但我想,對於秀英來說,那個總是表現優異且跟自己最像的宛瑜,或許才是心頭中最上心的一塊,甚至超過餐廳,只有她能擔負起自己的期待,甚至超過自己的期待,所為肯定早就不言而喻。否則,她就不會在交代完對於大姊及小妹的擔心後,就直接跳到小澄身上。畢竟,宛瑜一直都不是她需要擔心的人,所以,我想那份不擔心,某種程度,沒有說出口的,就是秀英對於宛瑜所表示的用心與放心。
最後,來到佳佳,做為老么,深受家中成員的保護,但也因為這個保護,導致佳佳成了家中什麼都不知道的那個人。對此,佳佳感受到的不是保護,反而是不被人信任,故此,就佳佳而言,她所最需要的就是肯定,希望母親能夠放手讓自己掌管餐廳,也希望姐姐們放手讓自己知情。
或許,就電影的表面呈現來看,佳佳的表現,很多時候就像是在跟秀英作對,但其實佳佳沒有真的想要背叛誰,她只是想要證明自己,可以幫得上忙,所以才總是那麼地大聲,希望至少有一個人可以聽見她、肯定她甚至認同她。
面對佳佳,秀英同樣選擇放手,告訴佳佳自己念歸念,對於餐廳的決定卻沒有擔心,她知道佳佳能夠做到,也相信她會全力以赴去回應鄉親的期許。另外,秀英的放手,也不只是她要放走佳佳,更提醒佳佳要放手自己,避免總是想著別人的肯定,才能尋求到自己的幸福。對此,佳佳就算會不捨,也明白母親的用心,更何況這次的自己,早就已經得到肯定,的確也是時候開始思考自己所要的幸福。
另外,客廳那幕座位的安排,我們更可以看到導演的用心,按照三位姊妹的處境還有與母親的關係來排位。大姊,最像父親之外,也會站在父親的角度來辯解,對於母親也最為排斥,坐得最遠;二姊,最像母親之外,更會站在母親的立場來辯護,跟母親的關係最為緊密;小妹,夾在中間,處於不知所措的拉扯,雖然知道的最少,卻是最能中立闡述的姊妹。
綜合來說,不管是三姊妹的何人,甚至是被出養的女兒,秀英都採用放手來面對,也為《孤味》增添更多風味,讓放手不只是戀情上的自由,更是母女之間的關係救贖。
放手,不是失去之下的無奈之舉,而是緊握關係前的預備。
花開花謝,攏有味
自古以來,花,就是華人用來隱喻愛情、青春還有少女的代表,電影尾末,秀英捻起樹叢之花,端詳後的丟落,就是在象徵秀英的豁達與放手。爾後,水缸中浮現的也不再是代表女性與思念的月亮,而是三尾漂亮的水中魚,意味生為人母的豐收與滿足。
就此而言,電影細膩地使用靜默的畫面帶出秀英的轉變,表述其放手的不僅是感情,更還有那段相伴的青春與無悔,並以此來隱喻秀英的成熟與知足,為此,秀英也才能夠大方地讓美林取代自己坐上正宮的位子,去送丈夫最後一程。爾後,秀英更為自己的老朋友送上拿手歌曲,並以【清風目屎珠涙滴,花開花謝攏有味】這句歌詞來貫穿演唱,告訴自己還有前夫,無緣再會,但也無悔。
有趣的是,電影讓飾演老年陳伯昌的龍劭華一起同窗在計程車中去演唱,就好似兩個老朋友在玩鬧一般,這也再次說明秀英的放手不是放棄,而是放下與接納。
然而,秀英之所以能放下,其因在於,解鈴人,還要繫鈴人,雖然前夫已經逝去,但那些虧欠與諒解,仍然透過美林的口來說出。為此,秀英那些含了一輩子的怨,確實被前夫的溫暖給化解,說巧不巧,美林,正好就像是那隻翩翩起舞為秀英帶來陽光的蝴蝶。爾後,因應愛情結下的緣,隨著秀英的潰堤與放手,在月老的見證下終於有了一個清楚的解。
談完秀英,稍微把視角拉回那隻蝴蝶,美林,其實她們兩個人就像鏡子的兩面,秀英需要的是放手,美林需要的卻是緊握。然而,兩人的關係卻也非勁敵或死對頭,雖然各自都帶著因對方而有的空洞,但那些空洞,卻又因彼此的相遇與諒解而獲得補填,由此可知,秀英跟美林的關係不僅不是互抗,更是一種互補,甚至可以說,她們圓滿了彼此的生命。
以此來說,《孤味》創造出新的視框,讓觀影者重新思索關係、愛情與婚姻的可能,藉此提醒,愛與不愛,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放手或緊握都能成就出不同的人生風景。
我想,《孤味》之所以如此迷人,就在於三代的家人,交錯的愛卻不僅是三種,它不只講述婚姻,也談述家人之間的矛盾與皺摺,還有那些,鮮少浮現在話語,卻埋藏在心底,並因華人文化而含蓄的愛。
然而,就算是家人,彼此之間也不見得能夠心靈相通,故此,那些被埋藏的愛,形單影隻,成了風中殘燭,隨著爭吵、不諒解、質疑、掩飾與埋怨,忽明且忽暗。如果說《親愛的房客》的內斂是因為歉疚,《孤味》的不說則都是為了保護。然而,不說出口的愛,就算血脈相連,卻也不一定能被聽懂,反而會成為關係中的裂隙。
因此,如同大部分人所述,《孤味》的主軸就是在闡述放下與追憶,但我們也知道,放下之前,人都需要好好梳理,放下不是眨眼之間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收拾。所以,電影安排了許多把話講開的場景,不僅是為了劇情發展,更是為了讓角色之間糾結的愛有一個解,進而才有機會為這部電影,或是說這家人畫下一個完整的圓。
由此可知,《孤味》的精采不只在於放手時的決斷,更在放手前的掙扎與猶豫,甚至可以說,就是因為八點檔般的吵鬧,放手後的灑脫與坦然,才更顯得動容與堅毅。
月有陰晴圓缺,愛有旦夕禍福
結語
孤味這兩字所指涉的是匠人精神下的專注,但本片之所以擁有如此豐富的迷人之處,卻又是在於它的風味不只一道,即使都同樣名為愛,不同人也都有各自烹調的習慣,就如古語情人眼裡出西施所描繪,自己的愛,旁人大多都難以明解,只有愛到陶醉的人才能品味。然而,與其說《孤味》要闡述愛只有專注這一答案,不如說《孤味》是要打開我們的味蕾,讓我們理解就算愛的專注因人而異,但對愛的執著還是人類的普世本能。甚至,《孤味》也以此為出發,優雅地將執著佐搭臺灣女性來細膩入味,進而滿盛出堅毅的饗宴,為此,讓電影本身不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更是激發情感味蕾的深潛。
原文發布於 方格子 歡迎參考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