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

hughearth
·
·
IPFS
我们的语文课不会教我们识别逻辑陷阱,而是让我们制造陷阱。

(写于2022年)

前段时间,我读完了屠龙的《写作脑科学》,这本书让我回想了我经历的语文课。
  有一个观点,流传甚广、甚远,那就是“文科无用论”。我不认为文科无用,但我认为我经历的语文教育,以及不少人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小学和初中都可以先不提,而到了高中,语文课的乏味向我袭来,我不愿听课,也不愿写作业,极少写作文。因为我虽然绝不承认文科无用,但又确实觉得我上的课无趣无用。
  高中时,我那个语文老教师苦心孤诣,想让他的学生重视语文,于是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在课堂上重复:“语文就是数学,语文就是物理,语文就是化学!”可是他又说:“庄子会飞,老子更会飞!”老教师说这些话时的笃信让我有点紧张。
  语文不必是数学物理化学,它仍和科学紧密相关,能用科学解释。当我看了《写作脑科学》后,便豁然开朗了。我想,如果当年我们是这么被教写作的,课程会更令人信服,我也会认真听。
  另外,我的体验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的语文课上,我们未被教育——语文可能是陷阱。
  我们未被教育,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名人名言似乎是废话。它未必有道理,它只要听上去有道理就行了(比如利用押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正说反说都有名人名言作支撑,我听见别人掉书袋争论,可能会觉得好笑。没有特定事实支撑下,某名人说过某句话,那又怎样,他是上帝还是咋的,说啥就是啥,说啥就有啥?但我们在准备素材时,又会囫囵吞枣地积累名人名言,甚至还有俗语,凑字数也就算了,竟然还以此当论据。这算不算让人的大脑损伤了?
  我们的语文课不会教我们识别逻辑陷阱,而是让我们制造陷阱。比如气势恢宏的排比,凑字数的利器,为了凑好它,你可能会在其中滥用着叙述的绝对化,你可能会夹杂着事实的夸张。八百字的作文,要求你观点鲜明,于是你绞尽脑汁,学会了一次次在限定时间内违心写作,在老师的沉默放任下自以为成功愚弄了别人。你可能不知不觉习惯了胡说八道,但你依旧可能陷进别人的胡说八道中。——仿佛这么用语文,就是正确的,乱七八糟的,就是正确的。
  我在想,是不是这种行文教育,使得“暴论”在受过教育的人之间大行其道?
  我们的语文课也不会教我们识别语文历史上的狡猾,不会教我们批判曾经被亵渎的文学。国人也许会又一次,又一次以笔(键盘)互相攻讦,道德挟制,虚伪谄媚,乌烟瘴气。让狡猾的历史重新上演,而且演得更“成功”。
  失败的语文教育,让我体验了失败的社会生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ughearth练习写作 | 不稳定的女程序员 | 想要重返校园学习科学以及小说创作 | 重新拾取自省能力以获得平静稳定的内核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痛 [微微型小说]

六月六 - 毕业两周年

普罗克路斯忒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