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劇裡找回看劇的心動與療癒!

Sunline
·
·
IPFS
·
我已經忘了上一部看台劇(或台灣電影)時產生那種「啊!好好看、好滿足啊!明天又可以繼續往前走去!」的動人;經常有的感覺多半是:「好好講一個故事,怎麼,這麼難?」(好好講一個不用解釋太多別人就會相信且融入其中的故事,怎麼,這麼難?)或者也經常性地感覺在某一個點上發現台劇再沒有那種可以同理人生、療癒自己的動人了!

看慧喬與寶劍的《男朋友》(남자친구),我終於想起為什麼在一波波韓劇熱浪襲來,我卻直到十多年後才開始如此著迷?除了「配音」讓對咬字發音與音調感到不適的敏感之外,大概就是千篇一律的愛情故事,以及人性間的勾心鬥角離不開「早就知道會這樣」的劇情,或者還經常有「不合現實常理」卻又無法將故事堅定的說下去,讓你相信「有一個世界就是這樣」而顯得強逼你去接受在「現實裡」就是會發生這麼不現實的事。

我經常覺得那些根本不管故事裡虛構真偽製造出來的落差感,還硬要讓聽故事的人接受「現實真的會發生這種事」的作者,小時候可能都沒有讀過那些在繪本裡千奇百怪、童年裡你就是會相信那些動物會開口說話的故事,以致於在寫作(寫劇)時,經常會傻勁地,一股腦地又回頭去解釋那些過於巧合、不存在的緣分,及不合邏輯的舖陳;「說故事」的時候,說故事的人,就是應該要堅定自己「想說的」,在這個範圍裡將其前後邏輯對應舖陳好即可,不要一邊擔心不符現實,一邊又想要天馬行空的延伸那些無法說服觀眾的內容,卻讓故事失去了它應有的想像力。《鬼怪》就是一個延伸得非常好的故事,《與神同行》《屍速列車》《哲仁皇后》⋯⋯也都是。)

從2022年開啟《魷魚遊戲》到讓我著迷了大半年的《陽光先生》,我一面跟上話題的熱潮看新上架的劇,一面又回頭找那劇裡演員的其他作品。在看完《機智醫生生活》,我回頭把因為《陽光先生》而找出卞約漢有演出,但我沒有看完,且有《機智醫生生活》金大明演出的《未生》再從頭開始看起。

才從中發現從這些韓劇裡,找回從小在電視劇與故事裡有所感動與被療癒的心情。

那些早年愛來愛去、你愛我我不愛你、我們相愛但不能在一起、我們不相愛被迫在一起的故事結構⋯⋯對目前中年的台灣觀眾應該不陌生才是。在瓊瑤與花系列的洗禮下,愛跟不愛或是因愛而生的戲碼,進而延伸的恨、奪取、占有,及所有所有的情緒勒索,別說在連續劇裡,就連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照本宣科的上演那些,我們分不清楚是戲還是人生的劇情!

後來在日劇的潮流,有了比較不切實際的漫畫改編,但有更多的是日劇中多富哲理的人生故事,說故事的方式開始有了童年時看的童話那樣:隱喻、比喻⋯⋯很多不明說的劇情,隨你對號入座,也依你的心境轉換去另作詮釋,有時也就在那樣的轉換過程中被故事的情節療癒了。

韓劇在哪個階段從情情愛愛的情節裡跳了出來,走出了現在的康莊大道?若回頭去看像《未生》這時期前後的韓劇,還是有許多早期卡在窮男富女、麻雀變鳳凰的千篇一律;即使是現今韓國影視大爆炸之中,依然有那一點點痕跡,但表現的手法已然不像過去那樣粗糙,也隨著時代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有了變動,也都在故事裡加以變化。

(《未生》則有大量日劇的影子:塞了很多人生哲理在裡面,但有點拖沓且繁瑣。而近期有一波話題的日劇《重啟人生》則是完全理所當然、不加以解釋的用重複的人生,表現日劇中富有人生哲學的那個部分,卻削弱了故事主軸原有心境轉換上應該精采的程度。)

看劇本身就是用來同理人生、療癒自己,以及看見跟自己不一樣的世界。

有時,你發現了自己的故事怎麼講都講不清,卻在劇裡被說得清澈透明,彷彿有人鑽進你的內裡與你相擁;有時,你看著不同世界的不可思議,人在現實裡也稍稍能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情境,不是每個人對號入座就能感同身受,或者也就可以在某些箭拔弩張的對立時思考其他人的人生。

後來的台劇經常性地追求著某一種「成功模式」,後來的世界也衍生出許多解析劇情、人物的影片與文章,卻總是失準地忽視了不同的觀眾、不同的視角、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看劇的心情,好像人們看過同一個故事,就會產生相同的情緒,而少了著墨那些故事本身可以帶動無限想像的可能。(用大數據、演算法算出來的故事,就能得到絕對的共鳴嗎?這部劇成功了,下部依樣畫葫蘆就能夠再得到青睞嗎?如果能夠套用相同的標準模式,叫AI寫就好了,幹嘛要人腦呢?)

我已經忘了上一部看台劇(或台灣電影)時產生那種「啊!好好看、好滿足啊!明天又可以繼續往前走去!」的動人;經常有的感覺多半是:「好好講一個故事,怎麼,這麼難?」(好好講一個不用解釋太多別人就會相信且融入其中的故事,怎麼,這麼難?)或者也經常性地感覺在某一個點上發現台劇再沒有那種可以同理人生、療癒自己的動人了!

P.S
最近潛進某種與劇相伴的日子。滿足且愉快著!有字可寫,但想放空。

圖:我的Netflix片單。不過,我其實不會依上面的看XDDD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並不討厭史艾瑪(有雷)/《影后》02

沒有人陪我看台劇的時候/《影后》01

血緣的無間輪迴!《小雁與吳愛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