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梔子榴槤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Matters Pizza Day|關於密碼幣的無責任狂想

梔子榴槤
·
·
我不太吃披薩。我喜歡吃飯。$Like 與 一公斤飯票 的故事。

社群與社群通證

最近幣圈大跌。

我在四月成為了讚賞公民,當時的 LikeCoin 大約是 $0.012,現在是$0.00367。以美元為衡量,LikeCoin 市值蒸發了超過2/3。

不過我買LikeCoin本來就不是為了等它升值好大賺一筆,只是為了在馬特市與各位市民禮尚往來,所以並不覺得這個價格變化對我有多大的衝擊。硬要說有,我反而會覺得正是好時候多買點LikeCoin存起來,今後慢慢發送出去。

在這個幣值狂跌的時間點,問大家一個問題:

如果你上個月得到了 100 $Like 讚賞,那麼這個月隨著幣價狂跌,同樣努力寫文的你,是否理應得到 300 $Like 呢?

我的回答是:“不是的耶。”

因為在馬特市,大家的往來就不是用美元來算的啊。我覺得在馬特市這個小圈子裡,大家互相打賞都量力而為。$Like 不在多寡,是個心意。像有很多作者沒有心思去學習密碼幣的交易方式,我覺得也不必勉強。拍拍手也好。

有些人在馬特市只看不拍手那就真的很不夠意思了——順口吐個槽:不是說寫得多爛都要讚,而是有個朋友總是在線下告訴我看了我哪篇文章,有什麼感想,可是從來沒給我拍過手!!親愛的,我就不點名了,如果你看到這裡,我說的就是你啦!

雖說人難免害羞,或者就沒有點贊的習慣,我都可以理解,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你有沒有自認為是馬特市的一員,要不要在這裡與其他市民互通有無。我進駐馬特市,而不是在Medium之類的地方寫作,看重的就是市裡街坊鄰居的感覺。不管是“贊”還是“賞”,這個動作都建立了一種彼此的關聯。就好像今天樓上的阿花給了我兩個雞蛋,明天我給隔壁的阿玲送個盒飯,後天阿玲去阿明家幫忙修一下馬桶⋯⋯ you pay it forward。我覺得就是這樣你來我往,互相給予一點,又虧欠一點,才凝聚成了一個社群。

在馬特市裡,有時候別人給我的比較多,我不經意中給別人也會比較慷慨;反之亦然。我們讚賞別人的時候可能都有個模糊的價值橫向比較,看看別人打賞給了多少,自己的打賞紀錄又是如何,手中有多少閒錢,以此來決定要給多少。這種心理,就跟一棟樓裡上下左右的鄰里關係是一樣的。

這就是說,在我的體驗裡,在馬特市的價值判定與我日常生活的價值判定是幾乎不相干的。馬特市的價值衡量獨立存在於馬特市社群內部。唯有在我想讚賞別人、手中$Like又不夠、需要去交易所換購的時候,它才會跟我的日常帳目產生關聯。(如果你生活在台灣,好像是可以用$Like購買日常生活物品的唷!詳見 #樹懶LikeCoin購物大會 😂)





社群通證與法幣

我這週看完了@高重建 老師的《區塊鏈社會學》,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個觀點,我認為可以再商榷。

他認為,法幣背後代表的是一個主權國家,背後有軍隊撐腰。國家按土地疆界劃分,反映的是衣食住行等物理層面的價值。而社群通證衡量的是個體對社群創造的價值——它反映的是馬斯洛需求金字塔上半部、法定貨幣並不涵蓋的價值。下圖中的虛線隔開了法幣與密碼幣的使用場景,寬慰了那些擔心密碼幣會削弱國家主權的人。

插圖來源:《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象》

作為一本已經足夠前衛的書,要儘量讓對區塊鏈存疑的人折服,這樣區分法幣與密碼幣的表述,無錯,且安全。但深究其中,上面這條虛線真的應該存在嗎?

首先,一個良好社會中的法幣,肯定是能滿足馬斯洛上層需求的。譬如一個活動主辦方邀請你做分享嘉賓,不僅支付你酬勞,還貼心地幫你訂了機票與酒店,這是不是滿足了你被尊重需求?又比如你捐贈善款給自己認可的NGO,或扶助貧困學生,又是不是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呢?

其次,物理社會中的社群通證,其實大都是根植於馬斯洛底層需求的,譬如購物券,糧票,gift card,信用卡積分⋯⋯等等。區塊鏈上的社群通證尚未在物理世界中被消費使用,其實只是因為有不少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大眾的貨幣觀念問題有待轉變。

那麼,有共同理念的社群,與有價值觀共識的國家,它們有本質上的區別嗎?

受一個社群認可的流通證券,與一個國家政府認可的貨幣,它們有本質上的區別嗎?

理論上它們是沒有區別的。

唯一的區別是實際操作上的:我們通常有選擇加入或離開某個社群的自由,卻沒有可以輕易加入或離開某個國家的自由。只要我們作為生物機體必須依附於「國籍」而存在,我們就只能接受我們所屬國家對貨幣的定義,而使用密碼幣只是我們能做的小小的叛逆。




通證、貨幣與自由

給大家看看我小時候曾經用過的「通證」:它紀錄了自己的應用範圍(機關名稱)以及自己與實物對應的價值(1公斤飯😅)。

朋友在家中找到的九十年代中期的“通證”

如果你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在中國的機關單位生活過,你應該看過不少類似的票據。曾經我父母的工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各種飯菜票的形式發放的,人民幣掙得很少。我小時候總是揣著一把飯票、菜票,到單位食堂去打飯。配套的票據還有開水票、澡堂票⋯⋯🤣 那時候一個機關單位就是一個妥妥的小社群,自行發放僅供內部使用各種票券。

在改革開放之前,這些票都難以兌換成人民幣。它們實際上是起到了限制人身自由的作用。你在這個單位工作,領這個單位的「通證」來換取衣食住行之需。出了這個單位,你的衣食住行就得不到保障;你如果實在需要去自己單位之外去辦事,得找單位領導開「介紹信」。

改革開放儘管逐步廢除了這些單位機關發放的通證,讓人民幣成為國內的流通貨幣,這自然是極大地提升了中國人在國內流動、自主選擇職業的自由。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困苦,你只要能夠存下一筆錢,你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為什麼從封建時代開始,貨幣與商業活動就特別讓統治階層不舒服?統治階層自然會說金錢腐蝕靈魂致使道德敗壞之類的漂亮話,但其實最根本的一點在於,貨幣讓人自由。一個佃農,如果被規定只能以農業產出來繳稅,那麼他就只能被禁錮在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然而他一旦被允許用貨幣來繳稅,他就可以去做別的事來完成納稅。這對於封建社會的等級結構來說自然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從來都不那麼看重貨幣,他們看重的是貢品與服從。

所以,即使是人民幣在國內流通了起來,人民幣購買外匯仍然一直受到限制,也就是說出國、做外貿是受到管制的。在外匯管制最為嚴格的時期,七十年代,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度高達1.5——看上去很爽,但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途徑購買美元,因為那時候我們國內在搞階級鬥爭,沒有要賺外匯⋯⋯

政經孫老師:人民幣,正在走向終點

政經孫老師的這段解析人民幣走向的視頻 對於我思考密碼幣、匯率、貨幣的意義非常有啟發。綜觀建國幾十年以來的匯率變化,人民幣升值總是伴隨著閉關鎖國、外匯限制,而它貶值最厲害的時候,九十年代,是國門大開、外貿蓬勃發展的時期。

看清這一點,那麼最近俄羅斯盧布一路升值,甚至超過戰前匯率,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密碼幣的未來

之所以在這篇關於密碼幣的狂想曲中,我來了一段關於法幣的變調,是因為我實在不認為密碼幣的種種市場表徵,與法幣有什麼區別。如果說法幣表示有主權國家背書的貨幣,那麼法幣既然可以是金幣,可以是紙幣,當然也可以是密碼幣。

語義上來說,法幣對應的不是密碼幣,而是民間團體自發的通證。雖然大多數時候我們會覺得法幣比飯票更有用,但是當政府職能失控,物價每天成倍飛漲的時候,你應該會感激社區自救會發給你的這張允諾兌換一公斤米飯的飯票。

反過來講,密碼幣對應的自然也不是法幣,而是金幣,紙幣。這些載體的物理屬性決定了它們被用於流通或者儲值時的優勢與局限。

幣,不管它的載體是什麼,它最終表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關係。

對內,它體現了使用這種幣的社群共識(無論是你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這種共識)

對外,它體現了這個群體在周遭群體眼中的綜合實力。

自己畫的示意圖;每個圈表示一個小社群

曾經,持有多國貨幣是只有國際超豪才能做到的事。

密碼幣的出現,最大的意義在於它讓自由結社的人們能夠輕易發布具有公信力的通證,也讓我們能夠同時持有多種不同的幣,因此分散了我們對單一貨幣、尤其是自己所屬國法幣的依賴。

設想未來的某天,所有的幣種都可以自由兌換——

那麼我會考慮以下問題來決定持有什麼幣種:

  • 多少人使用
  • 可以用來購買什麼
  • 它與別的幣或實物之間怎樣兌換,匯率是否穩定

就像理財規劃師會建議你將財富分佈到房產、現金、證券等不同的資產形式,或許將來我們持有幣也會有這樣一個綜合考量。




披薩、飯、麵,你要吃什麼?

為什麼十二年前美國的兩個軟體工程師怪咖用Bitcoin交換披薩是如此重大的事情?

因為⋯⋯不管數位技術怎樣發展,人是鐵飯是鋼⋯⋯

回到文章開頭,以$Like為例,咱們馬特市內部互相讚賞多少是有一個模糊的共識的。但是多少 $Like 可以換一公斤飯?

因為馬特市市民都是要吃飯的(不吃飯也要吃麵吧)所以這個問題不可迴避。

如果$Like對美元貶值了三分之二,但是$Like對飯並沒有貶值,我們還會驚慌失望嗎?又或者,曾經我很貪吃,每天要吃三公斤飯才夠,現在我恢復了理智,每天吃一公斤飯就夠了,那麼即使$Like對飯貶值三分之二,我是不是仍然沒有損失?

今年歐洲糧倉烏克蘭慘遭荼毒,恐釀飢荒;中國以清零為據限制農耕與物流⋯⋯如果我們不幸面臨糧食短缺,那麼即使$Like對美元維持穩定,恐怕飯價也要上漲⋯⋯ 生活中的小確幸就是這麽不確定。

說了這麼多個人需求與貨幣的事,我突然想起某原始部落的諺語:

我的存款在我兄弟的肚子裡。

他們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搞到多少吃的,就回來分給部落中的大家吃掉,沒有糧倉,沒有冰櫃。這其中的信任機制在於,哪天我病了,或者就是運氣不好,沒能搞到食物,部落裡的兄弟也會照顧我。

如此單純的人生,或許在今天是很難實現了。但我總覺得,在未來那種多幣種共存、無政權干擾、貨幣兌換自由的世界,我們也許更能夠抵抗天災人禍。






關於密碼貨幣的使用,我的經驗與想像都還很有限。今天讀到@樹懶的生活 寫的 LikeCoin購物的快樂、困境與憧憬,好有啟發!突然有些靈感,過些天也打算去馬特市集玩玩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