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为福音拓展扫除内部纷争(徒15:1-34)
圣灵为福音拓展扫除内部纷争(徒15:1-34)
阅读经文:
徒 11:18众人听见这些话,就默然无声,把荣耀归给 神,说:“这样看来,神也把悔改的心赐给外族人,使他们得生命。”
弗2:8-9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神所赐的; 9这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证道经文:徒15:1-34
主耶稣基督所爱的弟兄姊妹:
前几天晚上,我正在写这篇证道稿时,突然看见自己刚刚写下的一行字竟然是——使徒保罗就为他实施了心肺复苏。我知道我撑不下去,我得睡觉去了。因为我的身体已经向我发出了特殊的信号,开始胡说八道了。像这类发生在个人领域的信号,很好办,我只要关上电脑去睡觉就可以。但发生在群体当中的信号,则需要在群体当中解决,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在本章,我们会看到教会遇到了来自内部的挑战,这挑战是因为有人抱持着与保罗、巴拿巴不同的宣教理念。如果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导致极大的混乱和分裂,并让面向外族人的福音事工受到极大的拦阻,让教会拓展陷入危机。
我们知道,自从五旬节以来,仇敌已先后杀害了司提反和雅各等门徒,还曾抓捕彼得意图杀害。上一章,一些犹太人竟然一路追杀保罗。但他们并没有完全得逞。神不但营救了彼得,也保守了使徒保罗的生命,并让福音之火继续熊熊燃烧。
但仇敌不会甘心失败,牠总是会组建联盟,一次次地卷土重来。撒但不但会联合外部势力——犹太人和外族人攻击基督的门徒,牠还会联合教会的内部势力,就像牠会联合每一个信徒的老我,来抵挡基督。
本章,撒但就是看武的不行,就联合了教会中高举律法主义的势力——尽管这些人是肢体,同为基督的门徒——来兴风作浪,妄图拆毁教会。
没错,撒但总能在教会找到牠的代理人,就像麦子中间永远会有稗子或生病的麦子。
那么这一次,撒但能获得成功吗?当然不能。我们将会看到,圣灵引导使徒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捍卫了福音拓展的正确方式。本次证道的主题是:圣灵为福音拓展扫除内部纷争。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主题:他们遇到的责难,他们进行的回应,他们采取的方法。
一、他们遇到的责难。
本章一开始,就介绍了有些犹太人,对保罗、巴拿巴的做法发出责难。——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导弟兄们说:“你们若不照摩西的规例受割礼,就不能得救。”
难道这些人没听过彼得给哥尼流传福音的见证吗?还是那时信息闭塞,或者听说了却不以为然?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从初代教会直到现在,教会里各种各样的分歧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各种错误的解经和教义,在全地的教会始终存在,阻碍着福音事工的发展。
这几个人传的显然是另一种福音,他们主张信徒的得救在乎他们是不是遵守摩西的规例,比如受割礼。这其实是对基督救赎的否定。它竟然强调人必须靠遵行割礼的律法而称义。同时这也是宣布保罗和巴拿巴向外族人的宣教方式是错误的、无效的——因为他们并不强调割礼。
保罗和巴拿巴当然不答应了,这并不是说他们豁出命去传福音就一定是对的,而是这完全不符合基督的命令。于是争辩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既然争执不下,那就上诉到耶路撒冷。
然而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同样遭到了责难——5然而有几个法利赛派的信徒站起来,说:“我们必须给外族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当时,保罗和巴拿巴正打算好好见证这一路走来圣灵怎样引导他们大力拓展福音事工。3节提到,之前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述说外族人怎样归主的事,使弟兄们大大喜乐。没想到在耶路撒冷,这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刚刚开始,就被几个人中途打断了。
显然,他们质疑保罗和巴拿巴的做法,真心讨厌他们的见证。在他们看来,保罗和巴拿巴去了那么久,走了那么多城市,口口声声给多少人传了福音,却连一个受割礼的外族人都没听他们提起过——那么你们是不是反对对外族人施行割礼呀?这么说,你们不就是把门徒的资格白送给那些败坏和丑恶的外族人吗?继而你们还要白送给天下所有人吗?那怎么行!我们决不答应。
所以这几个人在现场简直是如坐针毡,终于忍不住起身发表反对意见。
这责难,可以说历久弥新。它曾出现在约拿背离神命令的旅途中——尼尼微城的人怎么配得拯救?他们该死该埋,神怎么可以救这些恶人。
也曾出现在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责备中——这个人竟然与税吏和罪人吃饭,太可怕了。还曾出现在耶稣讲述的那个寓言中,老大抱怨父亲竟然那样接纳败家的弟弟。
这责难的本质其实是对福音的抵挡,对基督的抵挡,体现的是人最根本和普遍的罪性。它源自亚当夫妇偷吃禁果——人总想追求自主,自主才让他满足,这满足让他骄傲,而骄傲必产生嫉妒。
嫉妒什么?嫉妒——约3:16神爱世人,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他们不但自己不愿意接受神这样的爱,也拦阻别人如此这般地被神来爱。这就是一切想靠行为称义之人的思想根源。他们只想靠自己的行为称义。为什么只想靠行为称义?是因为自主就体现在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之中。这行为才能叫罪人满足。行为越多或越难,就越满足,继而也越骄傲。这满足类似一种傲视群雄的心态——你们都做不到吗?但我能做到,所以我理应得到神的眷顾。
骄傲油然而生,以致于当他发现有人根本没做什么却凭着信得到自己费了那么多力气才得到的恩惠,就大发雷霆。
在这样的一种思想下,这些犹太人虽然遵行了受割礼的律法,但他们的动机、方式和目的都不对。他们是出于——我总是努力地遵守律法比如遵守割礼,那么神和人都应该认可和称赞我,我一不需要二不感恩基督为我替罪而死。而正确的遵行律法应该是:我根本遵守不了律法,但基督以死担当了我这做不到的罪,我信祂所做的一切,为此深深感恩,从此靠祂竭力遵守,祂会保守我到底,荣耀全归主名。
所以这些法利赛人割礼派完全是一种老大心态、该隐心态,嫉妒心态。他们虽蒙恩却不觉,反而认为一切都是自己赚来的、该得的。说白了,这些犹太人从来就不欢迎外族人信主。他们虽然号称信基督,但心里充满了骄傲,就像耶稣讲的那个园主的寓言,先来的雇工看见园主竟然给后来的一样的工价,就满怀嫉妒。看上去,这些犹太人是在对巴拿巴和保罗发怨言,其实是对神发怨言。他们以为他们接受了基督,但他们总还想为自己的努力争取一些功劳,他们不愿自己在救恩的问题上毫无功德。他们厌弃替罪而死的基督,不愿基督的死抹去自己所有的功劳。
那么面对这样的责难,使徒们的回应是怎样的呢?这就把我们带到今天的——
二、他们进行的回应
从2节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就与这些责难他们的人竭力争辩。他们并没有因为怕得罪人就有所让步。因为他们不但要捍卫主耶稣基督传讲的福音真理,也要捍卫在这个真理指导下获得的丰硕成果,圣灵就引导他们挺身保卫基督出生入死换来的一切。
保罗为什么主张不施行割礼?本章没有交待,但从加2:15-16我们可以看到,保罗认为强迫外族人受割礼,会令他们以为救恩必定是赚得的。他也知道,如此对抗犹太割礼派基督徒是必要的,否则他们将会妨碍福音向外族人扩展。(帖前2:14-16)
所以他们就定意上诉,这官司必须打到耶路撒冷去。因为那里有使徒,有耶路撒冷教会的众长老和肢体。
徒15:4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彼得率先进行了回应。彼得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应的?是当又有人反对的时候。4节,巴拿巴和保罗受到了耶路撒冷教会的接待,并召集会众听取他们的报告。所以,正当他们正说得起劲的时候,突然站起几个人来,表示反对。我前面也说了这个情节。所以,就在这个时候,7-11节,彼得起身发话,他必须为真理发声。
这是彼得在使徒行传里的最后一次出场。这次出场很关键,因为他的身份、资历和威望可以为保罗的新方法做很好的背书。更重要是他的发言非常有说服力。
7-9节,他表示自己就是过来人,他提醒大家别忘了他上次的见证。彼得特意用拣选这个词来强调自己的身份——作为手握天国钥匙的使徒,众所周知,他早就正式代表教会接纳了外族人信徒。但他曾经也是一个秉持错误规条——不吃不洁净食物的人。是神透过异象启示他并催促他去给外族人——罗马军官哥尼流传福音,哥尼流全家都信了。当时圣灵是等不及彼得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浇灌下来,见证基督的大能——徒10:44彼得还在说话的时候,圣灵降在所有听道的人身上。
这是彼得亲身参与并见证给教会的真实案例。十二使徒和耶路撒冷教会早就就此在救恩真理上取得了共识——徒11:18这样看来,神也把悔改的心赐给外族人,使他们得生命。”。现在十年过去了,神的作为在安提阿和众多的外族教会都已显明,这些人却出来主张——我们必须给外族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5节),这简直是在质疑圣灵的见证。
彼得强调,神对犹太人和外族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是一条——信心。神借着信心,让他们的心得到洁净。对什么的信心?当然是对基督施行救赎的信心,而不是对割礼的信心。
10-11节,把我们祖先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10节),这是指摩西的律法再加上犹太拉比的口头遗传,繁琐的规条,这就是律法主义。它必然成为人的重担,连犹太人也不能完全遵守。所以这样的重担总是会导致假冒为善,沦为形式主义。听说有的教会会定期举行禁食祷告会,年迈的牧者虽然不乐意,却无奈众意难违,怎么办?每次会一散,人一走,他就吃起了早餐。让在他家服侍的姊妹,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里又分二种情况,一种是明知自己做不到,却要别人做到,就像专门鸡娃却一点也不肯鸡自己的父母。一种是浑然不觉地苛求别人,实际是为了弥补自己做不到的愧疚。但无论哪种,都会导致邪恶的双标,其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彼得指责他们这样的苛责无疑是在试探神,就像撒但在旷野试探耶稣。
罪人要满足眼目的情欲,只能凭眼见的世界,而不凭信心。罪人要满足肉体的情欲,只能凭罪性的老我,而不凭信心。罪人要满足今生的骄傲,只能凭自己的行为,而不凭信心。
徒15:11我们相信,我们得救是借着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也是一样。”
信徒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既不是因为行割礼、也不是因为守律法,这个原则不但对初期教会的影响重大,在任何时代也都是最基本的真理。信徒所做的任何善行,都是得救的结果,而不是得救的条件——弗2:8-9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心。这不是出于自己,而是神所赐的; 9这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12节,彼得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反对的声音不再响起。保罗和巴拿巴于是继续见证他们一路走来的经历,伴随着一桩桩神迹奇事,圣灵为他们大大开道,收获满满。
最后,13-18节,雅各作总结陈词。
这位雅各是谁?他是耶稣的弟弟。起初并不信主,因耶稣复活向他显现而信主,并成长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与彼得的配搭真是天衣无缝,他非常有智慧,他是平衡大师,所以可以一锤定音。雅各引用旧约为彼得的发言增加说服力,力证早在古时,神就定意要拯救外族人了。他口里的帐幕就是指耶稣基督。
在解决了有关救恩的神学问题后,雅各就提出另一重要课题:犹太人与外族人的团契相交。对许多犹太人来说,与外族人同桌吃饭,食用不符合犹太教规的食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初期教会,一起吃饭是教会生活的重要一环。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前面的共识将沦为空谈,没有可操作性。
也许按照保罗的思路,应该一竿子插到底,彻底改革,不加条件。但雅各建议双方各让一步。太苛责,会绊倒外族人;太激进,又会绊倒犹太人。所以为了教会的合一,为了让外族门徒可以与严谨的犹太门徒一同聚会擘饼,雅各提出四项建议:
1. 禁戒祭偶像的物(29节),也就是向偶像献过祭的肉。虽然外族信徒可以吃任何食物,但与严谨的犹太弟兄交往时,应当放弃吃这种肉的自由(罗14:13所以,我们不要再彼此批评了;倒要立定主意,决不作绊倒弟兄或使他跌倒的事)。
2. 禁戒血(29节),这条禁令并非摩西律法的要求,而是神与挪亚立约时给全人类的守则:创9:4唯独带着生命的肉,就是带着血的肉,你们却不可吃。
3. 禁戒勒死的牲畜(29节),这种屠宰方法令血留在肉里面,而血里有生命(利17:10-14)。
4. 禁戒奸淫(29节),这是圣徒的基本道德操守。十诫都是门徒应当遵守的,不只是第七诫:不可奸淫(出20:14)。但是,当时的外族人容易分辨违反其它九诫的罪,但却对近亲结婚(利18:6-18)、与庙妓行淫习以为常,不觉得是奸淫,所以需要特别指出(林前6:18)。
雅各之所以建议吩咐外族门徒遵守这些禁戒,既不是因为救恩真理,也不是因为伦理道德,而是—— 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21节),所以外族门徒必须限制自己的自由(罗14:21;林前9:19),照顾当地犹太门徒的基本感受,才能和他们彼此相交。这并不是在真理上的妥协,而是在非真理问题上的舍己;不但外族门徒遵守这些禁戒要牺牲自由,犹太门徒不坚持其它禁戒也要放弃传统。人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首先就要舍己(路9:23);肢体不坚持自己的自由和传统,身体的合一才不会出现破口。外族人若遵守这四项道德文化禁令,就能舒缓犹太人的良心,促进犹太人和外族人之间彼此交通。另一方面,基督教还需要暂时借用犹太教来过渡,这对当时传播福音大有好处,因为犹太教受罗马法律保护。
自此,会议以雅各的总结陈词得出决议。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传达贯彻这个会议精神,这就把我们带到今天的第三点——
三、他们采取的方法 (22-34)
他们采取了什么方法?需要结合前面的内容来看这个问题。安提阿教会在遇到争议问题,又争执不下,就想到要去耶路撒冷获得裁决。我们教会规章里的“上诉”这一条,应该是参考了本章的这个方式——任何人若自认为在较小范围的会议遭受了冤屈,都有权向较大范围会议上诉。
当时的耶路撒冷教会当仁不让地扮演着一个权威的角色。请看这个过程。先是巴拿巴和保罗发言,见证宣教旅程中如何为外族人打开了信道的门。这里路加细心地把巴拿巴放在了保罗前面,表明这次报告是以巴拿巴为主。因为巴拿巴在耶路撒冷的名声和威望可能要高于保罗。但他的发言,同样被反对人士打断,并随之引起热烈的讨论或激烈的争辩——7节,经过了很多的辩论。
这表明现场的争辩是充分的。彼得没有率先表态,以定调的方式来处理争议,而是让大家畅所欲言。他是一直等到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才站起来发表观点。这也是值得我们在治理教会的过程中借鉴的。要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但在充分的讨论之后,还是要有引导。所以彼得的表态,相当于整顿了大会秩序,让大家听了就愿意安静下来,听巴拿巴把刚才只开了个头的见证讲完。
最后,作为大会主席,雅各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意见,并获得一致通过(22节)。大会决定修书一封,让推举出来的人选,带往安提阿,以传达贯彻本次耶路撒冷大会的精神。
我们要看到,是圣灵引导教会召开了这个会议,商讨出决议,以及派人前往安提阿,召开大会,传达会议精神,以澄清误会,安抚人心,消除影响,以正视听。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圣灵为福音拓展扫除内部纷争。为什么说是圣灵引导了整个过程?可见路加引用的原话——28节,圣灵和我们都同意,不把别的重担加在你们身上,......。
这句话宣告了会议决议是来自圣灵的带领。那么圣灵是如何带领的?圣灵带领了整个辩论的过程。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圣灵透过众人充分的讨论,以及彼得亲身经历的见证,雅各对旧约经文的引用和中肯而智慧的建议,最终达成了共识。如此这般的圣徒相通,又合乎圣经,当然出自圣灵的带领。
另外,这封信一开始的称呼也表明了对会议精神的忠实贯彻——23节……“使徒和作长老的弟兄们,向安提阿、叙利亚、基利家的外族众弟兄问安。
这称呼显明这是一封专门写给外族人弟兄的信,明确地称外族人为弟兄,这个方式也是很安抚人的,表明教会对这个群体一视同仁的接纳和认可。
信的内容,24-27节,首先澄清了早前发生之事,这是很重要的——言下之意前面来的都是李鬼,这次来的才是李逵。继而称赞巴拿巴和保罗为见证基督而出生入死。并交待专程前往的犹大和西拉可以佐证这次大会决议的权威性,他们会保证会议精神原汁原味地传达。这是从组织形式和操作流程上,尽量消除受外族收信者的疑虑。
除了消除疑虑,安抚情绪,信中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退让。就是那四条原则,前面已经分析了,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这会议的决议是圣灵同意的,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信的内容永远有效?
西敏信条31章教会会议的第三条指出:自从使徒时代以来,所有的教会会议,不论是普世的或地区的,都有可能出错,而事实上有许多会议都已经出了错。所以它们不能用作信仰的尺度或行为守则,而只可当作两者的参考。
这就是说,所谓教会会议的内容都是可以修订乃至废除的。为什么?因为它们常常带着特定时空的印记,理应与时俱进地加以修订。二千年来,各教会的规条如果保存至今,该是怎样一摞厚厚的手册。那就成了法利赛人热衷的规条,只会辖制信徒在基督里的自由和良心,让教会如一潭死水般失去活力。比如目前有的教会还在教导其成员不能吃血,就是对十诫和规条的混淆。
31节,教会采取的这一系列办法,果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众人都感到欣慰。32节,先知这个称谓表明犹大和西拉身兼宣讲福音的职责,他们在安提阿住了一段时间,继续劝勉大家,坚固众圣徒的信心。33、34节,然后,犹大回到耶路撒冷,但西拉继续留在那里,他即将成为保罗的宣教伙伴。
前面说过,这次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和方法都在圣灵的带领之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会的建造可以一劳永逸。
因为,从保罗在加拉太书2:11-14的陈述,我们会看到,后来彼得在安提阿的表现是有反复的,是违背这次会议决议的。如果这个事件,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以后发生的,就体现了耶路撒冷大会决议的落实是多么的艰难,人心是多么的顽梗。如果是在之前发生的,则要稍微好一些,会让我们看到保罗对福音的认知是最清晰,践行是最早最坚决的,这是圣灵特别的带领,对教会的拓展是多么宝贵。
从本章我们不难看到,保罗和巴拿巴受到的责难不是徒然的,圣灵借此引导了教会对保罗首次宣教事工进行了兼具教义和实操的总结,这大大有利于教会下一步的工作。圣灵引导教会直面了这一场挑战,统一了观念,扫除了障碍,促进了合一。接下来,保罗的第二次宣教即将启程。我们感恩圣灵如此这般的带领,就像看见自己的教会也在圣灵的带领下,不断山回路转,曲折向前。感谢主,正是同一个圣灵,引导属于祂的子民不断成长。祂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求主帮助我们!阿们!
讨论题:
1、割礼派的责难为何有害?它最初的表现是什么?终必产生什么?在今天的教会,割礼派的老大心态、该隐心态,嫉妒心态有着怎样的表现形式?
2、保罗为什么主张不施行割礼?
3、为什么律法主义总会导致形式主义?它又分为哪二种情况?会导致什么后果?
4、怎么理解文中说的:罪人要满足眼目的情欲,只能凭眼见的世界,而不凭信心。罪人要满足肉体的情欲,只能凭罪性的老我,而不凭信心。罪人要满足今生的骄傲,只能凭自己的行为,而不凭信心。信心从何而来?凭信心则会怎样?
5、耶路撒冷大会决议对外族人提出了哪些建议?它体现了什么原则?对你有何启发?它对当今教会还有制约力吗?为什么?
6、徒15:28圣灵和我们都同意,不把别的重担加在你们身上,......。
这句话宣告了会议决议是来自圣灵的带领。圣灵是如何带领的?我们会这样表达吗?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所行是否来自圣灵?
7、割礼派基督徒坚持外族信徒当受割礼和守律法。今天的教会有没有把一些不成文的传统,变成不能负的轭,加在信徒身上呢?这些规定可能引致的后果是?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所应有的态度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