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宿舍:那些遺失的美好
①
在說這部《鬼宿舍》之前,我來講一個我的故事。
我的父母是雙薪工,這在九十年代就意味著要不斷的出差或加班。
而我的外婆和奶奶住的也比較遠,於是很多時候我需要自己照顧自己。
至於一個人睡,那就是家常便飯了。
以一個剛上小學的小孩來說,怕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而克服這種恐懼感的方法就是通宵的開燈,以及自言自語。
我總有一個很奇怪的感覺,我覺得我獨自入睡的時候總會有一個人陪伴我。
我甚至能描述出他的相貌跟年紀,但是他不屬於我在生活中認識的任何人。
直到今天,我也沒有在現實中遇見他。
有一個人,就算只是想像中的一個人,陪伴你,這總會讓人安心。
這種陪伴的感覺知道我對黑暗不再恐懼。
但是那個不存在的人依舊會偶爾地探望我,只是陪伴的時間不會那麼長。
直到我上了高中,離開了我所住的小鎮。
這種感覺才徹底消失。
高中。 大學。 工作。 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地。
我的家也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那種陪伴的感覺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②
《鬼宿舍》不同於任何一部鬼片,或傳統意義上的泰國片。
我一直認為全世界最善於刻畫情感的導演應該都是日本的。
但現在日本除了岩井俊二和後來的《入殮師》,日本電影對情感的描寫似乎越來越遠。
日本的導演都在關注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黑暗面。
於是我的目光轉向泰國,大學時代,我常在DVD行跟BT站之間晃蕩。
泰國電影自然也會成為我偶爾的選擇。
只是看了很多泰國電影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出了鬼片,泰國人的劇情片也是相當感人的。
③
我一直認為《鬼宿舍》是一部關於救贖、拯救與成長的電影。
片中的鬼Vichien是個很可愛的男孩,他是轉學生Ton唯一的朋友。
Vichien安慰了處於寂寞當中的Ton。
而Ton一直沒有意識到,他最好的朋友Vichien居然是個鬼魂。
我想Vichien其實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屬於這個世界了。
兩個小男孩之間的友誼總是很純真、很純粹的。
沒有太多世俗利益關係,只是因為有個朋友而成為了朋友。
④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問,鬼在哪裡?
但伴隨劇情的推進,導演無數次都在暗示,那個可愛的善良的小男孩Vichien就是鬼。
Vichien是個死在這所寄宿學校的男孩,而Ton睡的床剛好就是Vichien當年的床。
Vichien的死除了讓Vichien有些不甘之外,也讓女教師無法釋懷。
於是在無數的感情羈絆中,故事的情節在緩慢地推進。
彷彿泰國的天氣,曖昧不明。
⑤
片中有個很有趣的片段:
Ton的學校組織看電影,看的電影是香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盛行的殭屍片。
看著那熟悉的橋段跟劇情,忽然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⑥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電影。
最後Ton走出了自己的孤獨,而Vichien也放下了自己的羈絆。
在離開的時候,Vichien在那送別。
只有Ton能看到Vichien的送別。
車輛駛離,Vichien也漸漸地消失。
其實我一直到這裡才確定,Vichien他就是個鬼。
⑦
回到我開頭的那個故事。
我曾經跟一個心理醫師聊過我的故事。
心理醫師認為,這是人類在壓力狀態下的一種自我保護。
當人類在孤獨渴求安慰而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自我分裂出一個人格來安慰自己。
人格分裂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只要你的主人格是唯一的,那便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我總覺得心理醫師將一個美好的故事資料化之後,就有些索然無味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