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與瑪莉》:在虛偽的世界,我們都是變態!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香港漫畫給人的印象總離不開打打殺殺。的確,若你到樓下的書報攤走一趟,看到的港漫題材大概都與打鬥暴力有關。但 2011 年鄭健和(和仔)做了個異常勇敢的嘗試 ── 推出了一連三期主題荒誕、充滿黑色幽默的作品:《野狼與瑪莉》。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Yu Hui  
難度︰★★★☆☆ 

  香港漫畫給人的印象總離不開打打殺殺。的確,若你到樓下的書報攤走一趟,看到的港漫題材大概都與打鬥暴力有關。但 2011 年鄭健和(和仔)做了個異常勇敢的嘗試 ── 推出了一連三期主題荒誕、充滿黑色幽默的作品:《野狼與瑪莉》。

《野狼與瑪莉》第一期封面

  漫畫的故事是這樣的:主角張建禾(野狼),一個沒名氣的漫畫家,錯手殺了他的朋友。在企圖毀屍滅跡之際,他發現朋友原來與自己女友有染。後來女友碰巧撞破這兇案,企圖報警,卻遇到另一主角 ── 假扮警察的殺人狂陳家明(瑪莉)。野狼在瑪莉威迫下,又錯手殺死女友,二人「惺惺相識」,合力毀屍滅跡。後來,野狼更成為瑪莉的助手,一同犯案無數。

  在題材單一、情節公式化的芸芸港漫中,《野狼與瑪莉》荒誕的故事實在是奇軍突出。和仔說故事的功力,還有「㜺鬼」及粗口橫飛的對白等等,亦令漫畫更見吸引。但對我而言,漫畫的吸引之處還有一點 ── 以荒誕的手法呈現出一種「真實」。正如和仔所講:「藉着誇張的表達,我希望探討都市人之間的謊言、隔膜和虛偽。」《野狼與瑪莉》呈現並嘲諷我們社會的病態:虛偽。漫畫雖然是虛構,卻正正透過虛構的世界與人物,抹去現實的複雜紛陳,清晰呈現它其中一個面貌。

  《野狼與瑪莉》描繪和嘲諷的,是我們毫不陌生的社會,與及在其中掙扎的你我。

虛偽的世界

  在《存有與時間》,海德格描述日常狀態中人的存在狀態為「他人的獨裁」。所謂「他人」,指的不是甚麼名人明星、不是你我他,更不是任何具體的個人,而是一個面目糢糊、沒名沒姓,卻指點着我們生活的一個形象。在日常狀態中,我們都隨俗浮沉,或多或少把社會告訴我們的「常識」當作真理,將從社會中借過來的準則看作金科玉律,丈量所有人。借用李四的話:「『常識』是如此的強大,它是不成文的律法,規管着我們的行動、宰制着我們的思想。我們不單活在別人的目光底下,受到他人的監視,甚至連我們自己的眼睛,都會受到常識的過濾。我們會從別人的角度評價自己、理解自己,進而將自己代入別人為我們安排好的角色之中。」海德格亦描述了人如何透過意識到自己會死的可能性,重新把握自己的生命,從「他人的獨裁」中脫胎成為「本真」的自我。隨俗的眾人和本真的自我,是海德格勾勒的兩種基本情態。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

  但《野狼與瑪莉》的世界卻不如此壁壘分明。野狼的女友雅詩一直扮演「常識」中好女友的角色:純品、孝順、不出夜街、不接受婚前性行為 ── 她是隨俗的庸才嗎?

不。野狼在他所殺的好友成俊的手機中發現,女友與好友原來一直有染。雅詩不單會做愛,還拍下很多情色影片;不單會出夜街,還騙野狼回鄉探親,其實跟成俊出國旅行。孝順嗎?其實她雙親一早死了。雅詩不單不隨俗,還很清楚了解這社會的規則,在人前努力迎合,在人後卻肆意放縱自己的本性。

  還有瑪莉的感化官美雪。她漂亮、有學識、有愛心、負責協助出獄的囚犯重投社會。這根本就是常識中職業女性的完美形象啊。但事實上,她覬覦瑪莉的「美色」,多番引誘瑪莉。感化官的身分,大概是美雪方便滿足自己「獸慾」的掩飾。

  雅詩和美雪既非隨俗的眾人,亦非本真的自我:她們並非盲目的隨波逐流,而是自覺扮演着「他人」賦予自己的角色;她們亦算不上完全掌握自己的人生,只是在自己角色的面具下流露出不為社會所容的慾望。

  《野狼與瑪莉》豐富了海德格的社會圖像。單單透過「隨俗的眾人」與「本真的自我」兩個概念並不足以把握社會的眾多面貌。在這對概念的基礎上,我們仍能發現「偽善者」和「變態者」[註1]。很多時候,我們既非完全的隨俗,亦難完全地本真。我們更多時候是在兩端中掙扎。我們意識到「他人」的宰制,竭力迎合,好讓自己能在社會中有容身之所;我們無法根除的慾望,則在「他人」背後展露。

  虛偽才是眾人的面相。

  那麼,變態呢?

瑪莉的變態

  為甚麼雅詩和美雪要扮演着不是「自己」的角色?為甚麼要掩飾自己的慾望?為甚麼要這麼虛偽?和仔透過瑪莉的童年回答。

  瑪莉從小就知道自己與別不同。四歲的瑪莉被問到自己的夢想,不假思索就回答:想成為連環殺手,殺好多好多的人。如此直率的回答,自然帶給瑪莉及他母親很多麻煩。年少的瑪莉於是學會了妥協,假扮成「常識」中品學兼優的學生,安然渡過了童年。

  「常識」一早告訴了我們甚麼是正常、甚麼是變態;甚麼是理性、甚麼是瘋狂。不單如此,常識還告訴我們要做正常的人,理性的人。變態和瘋子嗎?一定是因為悲慘的童年令他們心理扭曲吧。又或者是大腦出了甚麼毛病,必須糾正過來。

  但瑪莉是這樣嗎?他跟庸俗的同儕格格不入,亦自覺和因悲慘的過去而造就的殺人狂不同:他擁有自由的心靈,打從心底裡想成為連環殺手。有點像《Batman: The Killing Joke》中的 Joker,和仔描寫的瑪莉,沒有任何原因和理由成為變態:他本身就在常識之外,他本身就是變態。

  如此徹頭徹尾的變態,不可能為社會所接受吧。所以雅詩和美雪要扮演着「常識」賦予自己的角色,要掩飾自己的慾望,只可以在沒有被「他人」察覺時展露自己。瑪莉同樣憑藉超凡的演技,扮演好學生、良好青年的角色。直到父親有外遇、母親自殺,他第一次真正殺人 ── 把父親送去陪伴寂寞的母親。但就算在法庭上,儘管律師和法官都認為瑪莉是因為年幼喪母、精神失常、社會壓力等原因犯案,要減刑輕判,想幫這年輕人重投社會時,瑪莉心中仍不忘嘲諷:不,我是神智清醒,存心殺人的。

  因為表現良好,瑪莉很快便獲得假釋,「重投社會」。然而,他不再像雅詩和美雪般,只是繼續扮演正常人。他向理想出發,穿上父親留下來的制服,假扮警察,四出殺人。

  如果要用海德格的理論講,瑪莉大概是最能體現「本真性」(authenticity)的人。海德格說,本真的人,就是自主地掌握自己「時間」的人,把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統一起來籌劃,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都被賦予獨特的意義。未來坐落於他/她所投射、要一步步邁向的目標;過去成就自己當下的處境,為目光注視着未來的他/她提供資源;現在就呈現成一個個實在的可能性,由過去成就,指向未來。

  瑪莉從頭到尾都沒有受「他人的獨裁」宰制,年小時無法把成為連環殺手的理想付諸實行,便一直等待機會。父親出軌,間接殺死他最愛的母親,成為了觸發他心底裡慾望的契機,於是他選了自己的父親做第一個犧牲品。出獄後,他穿上父親的警察制服,彷彿象徵他擁抱了自己的過去,不單不被過去勞役,還把過去當作成就現在與未來的資源。當下,則顯現為他成就夢想的一刻。

  瑪莉從不庸俗,亦不虛偽。他是漫畫中最能體現海德格的本真性的人。但他的本真會被社會包容和欣賞嗎?《野狼與瑪莉》想提出和嘲諷的,大概就是這點:在虛偽的常識面前,若真我與常識不乎,本真的人很可能只被視為變態。

野狼的平凡

  透過瑪莉,漫畫探討了常識、虛偽和變態的關係。但漫畫所涉及的議題還不止如此。透過對另一個主角 ── 野狼的描寫,漫畫呈現出另一種張力:象徵「常識」的野狼如何與象徵「本真」的瑪莉角力。

  野狼有何特別?沒有。一點也沒有。最少在誤殺他唯一的朋友前,野狼只是最典型的廢青。

 沒名氣也沒才華,有個(看似)穩定的女友,把僅有的積蓄用來買玩具,每日都會打飛機﹙打手搶﹚。野狼過着他自己也認為平凡的人生。

  就在誤殺成俊後,他的人生態度好像忽爾轉變了。他意識到被送入監獄後灰暗可悲的未來,決定把握當下的時間,善用他的所學和伸手可及的環境,把屍體處理掉。

在這刻,我們差點被說服:野狼從此不再庸俗,終於積極把握自己的人生。直到他拒絕殺死雅詩。

  被瑪莉撞破殺人現場後,野狼和雅詩同被瑪莉捉住。瑪莉欣賞野狼處理屍體的手法,邀請他做自己的「朋友」,但條件是他要在自己面前殺死雅詩。

然而,面對這個眼前唯一的活命機會,野狼放棄了。他最終也沒法放下「常識」中的道德枷鎖,無法真的成為一個殺人犯。要留意,和仔刻意呈現一點:野狼並非真心擁護常識的道德價值,並非真心覺得殺人是錯的。留意野狼挪用常識的說辭講的這段話:

野狼說出這一段跟他性格毫不吻合的話,證明了野狼不是真心相信殺人不對,而只是受限於常識。而就在雅詩請求瑪莉把殺人的機會轉交給自己時,野狼馬上後悔。

 

  野狼的懦弱完全展現了他無法脫離常識。儘管殺了人,他還是沒完全抽離世界的法度:他無法下手殺雅詩。如果說瑪莉在漫畫中象徵瘋狂與變態、雅詩象徵虛偽,野狼就是「常識」最完美的體現。

  故事的發展,野狼以一模一樣的方式誤殺了雅詩。瑪莉把這個巧合看成是精密計算的結果,於是把野狼視為朋友。野狼更成為瑪莉的殺人助手。

  和仔在處理這情節時應該有這個感覺:他無法讓這個仍然偽善、仍然無法脫離常識的人殺人。在緊迫的情節中,我們無法接受還臣服於常識的野狼?間蛻變,所以和仔只好把意外重演,收結這場鬧劇。到最後,象徵常識的野狼仍沒脫離常識 ── 不。應該說是他表現了一種張力:對某些人來說,常識和虛偽宰制之強,是就算在生死關頭仍無法摒棄。

在虛偽的世界,我們都是變態

  漫畫最後講述野狼成為瑪莉的助手,協助他殺人無數。但最後一幕,野狼向網友(野狼不知道,這網友就是瑪莉)透露,他無法繼續忍受瑪莉的變態,打算下毒殺死他,重投自己平凡的人生。漫畫再這裡完結,但和仔在緊接結局後的人物介紹提到,半年後,瑪莉和野狼仍然生存,繼續四出作案。

  這個耐人尋味的結局,道出了一點:野狼面對的兩難。

  讓我們這樣想:若野狼真的殺了瑪莉,還俐落地毀屍滅跡,大概可以回歸平凡的生活吧。但為了回歸平凡,野狼卻要擔當起殺人犯的角色,主動殺一個人(留意,野狼一直把殺人的責任推到瑪莉身上,強調自己是被迫協助他的)。如此一來,他就等於承認自己和瑪莉一樣,只是沒有成為連環殺手這僻好罷了。若野狼不殺瑪莉,卻會一直「被迫」犯案,終究不能回歸正常和平凡。無論如何,野狼都不可能再平凡下去。

  所以和仔在此收筆,留下一個未竟的殺人計劃。

  野狼和瑪莉的相遇,象徵了兩種面對社會的態度的碰撞:庸俗隨眾與本真、自主。到底一個徹底臣服於常識的人,是否可能永遠平凡下去?透過描述野狼的遭遇和心路歷程,漫畫趨向一個初步的結論:再庸俗隨眾的人,都難保終其一生不會遇上「常識」失效,要他/她真真正正為自己做抉擇的時候。而這刻的來臨,可能意味着:你要麼成為虛偽的人,要麼成為徹頭徹尾的變態。無論如何,在平凡的世界,他/她再也無處容身。

  我們當然很少機會有野狼的遭遇。但撫心自問,我們真的從沒做過不被社會規範所容許的事嗎?連一些不可告人的想法也從沒出現過?我們真的可以如此徹底地庸俗隨眾嗎?如否,那麼在由「常識」指導的世界,我們不都一樣虛偽嗎?又,若我們真的能特立獨行,誰能擔保這不只是他人眼中的變態?

  又或許,這樣的描述更為貼切:在虛偽的面具下,我們都是一副副變態的面孔,分別只在我們有沒有膽量把面具摘下來。

  這一連串關於社會和個人關係的張力的思辯,當然不能就此結束。正如《野狼與瑪莉》漫畫結束,但故事仍然繼續。

 後記:筆者自少看港漫長大,看著港漫題材愈見狹隘、情節愈趨公式化,不無感觸。如果認為《野狼與瑪莉》的故事和探討的問題有趣,請不要吝嗇,支持香港漫畫,購買正版吧!

[註1]:如果要忠於海德格的理論,我認為有關「他人的獨裁」與「本真的自我」的區分其實能包攬「變態」和「虛偽」等概念。簡單而言,「他人的獨裁」與「本真的自我」乃兩個「此在」(Dasein )的存有論(ontological)描述。在此在的存有論中,「變態」和「虛偽」並不享有和「他人的獨裁」與「本真的自我」同等的理論地位。然而,本文嘗試發揮海德格的看法,把這對核心概念及其伴隨的社會圖像抽出來分析,將之視為兩種人身處於社會時的狀態。在這角度看,引入「變態」和「虛偽」等概念或能豐富整個圖像。

Yu Hui
無法容忍自己的平庸。興趣是了解比自己聰明的人想了些甚麼。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Author
  • More

《哲學未來書》預覽篇章:文化滅絕

係自私定係責任啊?係愛呀

再說「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