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番茄米线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4:生产的绝对与相对过剩

番茄米线
·
如果马尔萨斯穿越到今天,他一定会惊讶到昏厥:今天社会危机的原因并不再是生产不足,而是生产过剩......

1、回顾历史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几篇文章对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的概述:

工厂时代: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中国1978年-90年代)。只要你能够把产品生产出来,出厂门就能卖掉,因为供远远小于求。谁的工厂生产效率更高,谁就能赢得商业竞争。

市场时代:二战后到1980年代(中国90年代-2010年前后)。产品的产量越来越多,供需关系开始趋向平衡,商家选择将自己的货推向市场。谁掌控了销售渠道,谁就掌控了市场。

品牌时代:1980年代至今(中国2010年至今)。商品太多了,即便是放上了渠道还是卖不掉;加上信息时代的推波助澜,导致信息爆炸。此时,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供远大于求。

工厂时代和市场时代被称为饥饿经济时代,品牌时代被称为饱和经济时代。

2、生产绝对过剩

那么资本主义的第一个历史使命就很显然了:为人类社会提供足量的消费品、使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也就是通过生产力的大幅发展,让人类社会摆脱供给不足。

在整个农业社会及以前,因为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发生像今天一样的生产过剩的危机的。

在农业社会,社会危机总是因为人口超过粮食供给,造成产能不足,即马尔萨斯陷阱。在封建时代,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除了威尼斯、昭武九姓这种商业国度,人地矛盾永远是社会中最尖锐、最无解的问题。当人口增长超过了土地的承载力,这些人口就会被某种形式消灭掉,一般就是战争或起义,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但如果马尔萨斯穿越到今天,他一定会惊讶到昏厥:今天的社会问题并不再是产能不足,而是过剩。

我们可以把生产过剩分为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

相对过剩是相对于有购买能力的劳动人民的需求而言的,而绝对过剩针对的是所有需要产品的人的需求。具体来说,相对过剩指的是社会生产出来的商品,在满足有支付能力的人们的需求后,仍然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而绝对过剩是指社会供给远远超过了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

我们之前讲的所谓的饱和经济指的就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也就是说,随着科技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在一战之前一直都在高歌猛进,不断有新的生产工具出现,如蒸汽机、电机、互联网;也有新的消费品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在化肥、拖拉机以及现代农业技术出现后,吃饱肚子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一个问题——据说光美国一个国家,如果开足马力生产粮食,完全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口。

正如马克思所说: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如果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当生产力到达了市场时代,即供求关系平衡时,生产就应当保持在这个水平不变了;但是产能的扩张依然没有停下其脚步,一头扎进了品牌时代。

而要了解这是为什么,我们就需要先学习什么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3、生产相对过剩

聪明的同学应该很快就发现问题了,那么既然到了今天,产品都绝对过剩了,为什么还有人没房子住、没饭吃、没衣服穿、没药用?为什么还有人生活地如此困难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了:生产相对过剩。

所谓的相对,就是指商品的价格相对太高了,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没有消费能力,没钱了,买不起那些东西了,所以相对过剩了。

那么为什么人们没钱消费了呢?

此时我们就必须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即资本家是怎么赚钱的。

想必同学们在上经济学的第一节课上就会学到一个基本概念:商品的价格=成本+利润;成本可能包括原材料、机器维护、场地租金、税收等,以及工资。

因此,价格=工资+其他成本+利润,也就是说工人的工资永远低于商品的价格。

假设一个工人一天生产了7件商品,而他一天的工资只够购买3件商品,那么就意味着有4件商品过剩了。

众所周知,参与一线生产的工人(这个工人指的是无产阶级,即包括坐办公室的白领)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资本家和全职的演员、艺术家、作家等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人不可能消费掉过剩的所有商品。

所以只要生产,就会有过剩。

当这些过剩逐渐积累就成了卖不出去的烂账,最后这些烂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社会危机。

这就是为什么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要倒牛奶,因为那些牛奶卖不出去了,囤在手里只会不断消耗现有资金。

在理想模型下,工资应该等于价格减去其他成本。 但由于资本家不参与生产,不直接创造价值; 他们要想赚钱,就只能从工人身上掠夺——这就是所谓的剥削。

也许你认为资本家参与组织生产,他们去谈生意,确实是这样的; 他应该得到与管理工作相应的工资。 但管理层创造的价值能否让他们如此迅速地积累大量财富呢? 以及,工人真的需要被管理吗?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剥削工人,是因为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生产资料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材料、工具、机器、建筑物等。例如,如果你想获得食物,就必须耕种土地,那么土地就是生产资料。

工人就像佃农一样,他们不拥有土地。 因此,如果他们想要获得食物,就必须在地主的土地上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地主控制着农民的粮食。这种控制为他提供了不劳而获的权力。 到了工业时代,这种关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而为了对付生产过剩的问题,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足以改变世界的行动,而这将成为资本主义的历史的另一条线索。

参考资料:

顾均辉-品牌定位方法论

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的区别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