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只开三天的博物馆:在墨尔本的有轨电车博物馆逛一逛
穿行在墨尔本,无论如何是离不开叮叮作响的有轨电车,从仿若香港屯门轻铁般较旧的电车,到设施更新、长度也更长的低地板电车,都在这同一个有轨电车系统中运行。墨尔本更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有轨电车系统,自1885年一直运营至今,如果你也是轨道交通的爱好者,那来到墨尔本,不妨一去墨尔本的有轨电车博物馆去逛一逛,了解一下这座南半球最大城市之一,运营百年的地面轨道交通系统的更多细节。
墨尔本电车博物馆位于City东部的Hawthorn,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亦是昔日的Hawthorn电车车厂(Hawthorn Tram Depot)。车厂在1965年即关闭用于训练和制服的制造,直至1998年,时任澳洲的交通部长宣布将仓库改造成如今的博物馆。如今,博物馆的正门外还是正在运营的有轨电车轨道,并一直延伸到博物馆中。有趣的是,电车博物馆每月只开门营业三天,这可能是由于其本身运营全部依靠志愿者的原因,博物馆的全年开放日都会在其网站*公布。博物馆本身并不设置门票,而主要依靠参观者的捐助,网页上的建议是1或2澳元硬币。
*电车博物馆网站:
hawthorntramdepot.org.au/index.htm
澳洲的各个大中城市,包括各州的首府如珀斯、悉尼、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等均在历史中曾有过有轨电车的运行,大多如墨尔本一样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运行,直至20世纪的二战结束后,由于电车系统在二战期间维护被推迟,以及私家车保有量增加导致客流量下降,除墨尔本外,其他城市的线路均被关闭或大幅削减。惟墨尔本在当时的墨尔本和大都会电车委员会(Melbourne & Metropolitan Tramways Board, M&MTB)主席罗伯特爵士(Major-General R.J.H. Risson.)的努力推动下,更新并延长墨尔本的电车网络,最终得以运作至今。二十一世纪后,复兴有轨电车的潮流也在澳洲盛行,如悉尼、纽卡斯尔恢复了部分的有轨电车线路,黄金海岸和堪培拉等,则新建了有轨电车。
博物馆中陈列着二十多辆各个时代的电车,从1885年还是有轨缆车(Cable Tramway)时代的缆车到许多公司各自为政的有轨电车时代的电车,直至1919年墨尔本和大都会电车委员会成立,统一了各个有轨电车公司的电车与轨道,并在未来数十年中运营了众多型号的电车,直至今天。
每辆电车旁边虽然有讲解各自车辆历史的牌子,但终究只能介绍一些电车的基本信息,而且多少有些乏味,每小时一次的讲解员免费讲解才是深入了解电车历史的最好入门。虽然每位讲解员都是纯粹的志愿者,想必也讲过无数遍,但仍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对于电车本身的热爱,并希望可以传递给观众们。
讲解从墨尔本最早的1885年有轨缆车讲起,缆车顾名思义,便是由一根缆绳向前驱动,但并非如我们常见的登山缆车这样,下面悬吊着缆车,而是牵引着在钢轨上向前行驶的车厢。缆车也并非与缆绳固定连接,而是由每辆车的驾驶员去控制车上的Cable Grip,即一个夹住下方缆绳的夹子,夹上缆绳后,车厢便与缆绳一起向前运动,抵达车站想要停车的时候,驾驶员便松开手上的grip。因而,执行这样操作的驾驶员(Gripman)往往需要非常的强壮,由于其身体强壮,他们往往同时在英式足球的后卫和前锋位置上也非常突出。
随着讲解员的带领,登上五六十年代建造的Z级与Y级有轨电车,这个时代的特点便是上车后,车上还有一个售票员的坐席,与如今有轨电车只要在上下车时刷一下卡,有着很大的差别。关于售票员的存废,有轨电车工会(The Australian Tramways & Motor Omnibus Employees' Association, AT&MOEA or ATMOEA)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与M&MTB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甚至一度在1990年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最终,强大的工会促使有轨电车运行转向私有化,世纪之交,工会的努力也难逃时代的进程,最终成为如今的样子。
除了有轨电车实物的陈列,还有数个小小的展厅,分别讲述了墨尔本有轨电车的历史、对城市的影响、有轨电车的电力与信号系统,有轨电车车票、模型等等的各种陈列。All in all,如果对轨道交通的历史感兴趣的话,还是不妨来逛一逛这个昔日的电车车库改成的博物馆!Hawthorn距离Richmond不是很远,逛完博物馆后还可以去吃一碗好吃的pho。
参考引用:
[1] <The Sir Robert Risson era: an enduring legacy>
hawthorntramdepot.org.au/papers/risson.htm
[2] <Melbourne tramways: union vs management>
hawthorntramdepot.org.au/papers/union.htm
[3] Wikipedia: Cable car
[4] Wikipedia: Cable grip
[5] Wikipedia: Trams in Melbourn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