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市場的關係兩難|探探的臉部資訊隱憂

鋼哥
·
·
IPFS
·
看似自由的交友平台,卻在使用的過程中無處不受監視,如同盧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受限制。」

2021/8/1~8/2 我借朋友的照片在探探上辦了一個假的女生帳號,主要用來調查目前交友軟體的生態以及內部的相關資訊隱憂(那些跟我哈啦的男生抱歉啦~)。更重要的是,我想試著分析交友軟體是否真的連結了人們,還是僅僅販售寂寞罷了。這篇文主要針對探探的評論與分析,簡單介紹一下軟體的背景:

探探是中國大陸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應用程式,2014年公開上線。使用上,探探被認為模仿了同類應用程式 Tinder,雙方只有互相喜歡,才能開始聊天,故有「東方 Tinder」的稱呼。

我主要打造的是文青路線,以一個「非常喜歡閱讀」的形象在平台上做實驗。24小時過後,我總共收到:

● 2821 個喜歡

● 52 個超級喜歡

● 173 個配對

● 80 個聊天

(我選擇不主動開啟對話,另外有一些則是配對到馬上解除配對)而這80人當中只有一個人真的跟我聊到了放在自介的內容,其他的皆為亂槍打鳥、罐頭開場白(如,嗨!)或是一些不明究理的開頭(如,你看起來很高耶、真的不理我嘛!)。

基本上,我只徵詢我朋友的照片,照片以外的個人欄位全部都是依照我的興趣嗜好所填寫,這樣才有得聊下去也避免亂掰被戳破(我朋友說一定要加愛心,不然文字看起來太正經了)。


我所使用的自我介紹以及愛好的書籍、電影

無法交友的交友軟體

在這個系列的上一篇,我提到「以視覺為導向的交友軟體最終都會被照片吸引,文字欄位反而漸漸被忽略,甚至乾脆不填」;事實上,這也是我認為交友軟體很難「交友」的原因,因為平台以照片為主的設計,每個人只要看照片決定喜歡與否,於是滑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在這麼快速的手指游移間,我不認為真的可以認識到一個人。

這是唯一用書籍跟我開啟對話的用戶

這個現象在探探上也如實呈現,80個聊天當中只有一個人真的「瀏覽」了我的個人介紹,這就代表其餘的79人選擇不以個人介紹的內容做為談資;不以對方熟悉的內容開場在社交上很難破冰,在公開場合是如此而在網路世界亦是如此。撇除沒有開啟的聊天,我與剩餘的79人一些對話大概如下(🧏‍♂️為男生用戶,🧏則是代表我)

案例 1.

🧏‍♂️:妳感覺看好多書哦~
🧏:怎麼說?
🧏‍♂️:不知道~就是感覺哈哈哈哈

案例 2.

🧏‍♂️:嘿~
🧏:?
🧏‍♂️:要不要出去玩?
🧏:玩什麼?
🧏‍♂️:看你呀哈哈哈哈?

案例 3.

🧏‍♂️:幹嘛不理我?
🧏:?
🧏‍♂️:我怕妳看書太認真忘了看我哈哈哈

案例 4.

🧏‍♂️:為甚麼這麼愛看書?
🧏:因為我不想當思想的奴隸
🧏‍♂️:(對象已解除配對)
🧏:?????

另外還有一個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一開始我以為他打算跟我聊學術,或者是想談談文化評論的部分,在一來一往之間我才發現我似乎太認真了,於是我不小心進入哲學家模式。

註:因翻譯上的差別,此處指的應為「法西斯主義」(Fascism),法西斯是極權主義而非社會主義;而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是加拿大的文學理論家、傳播理論學家,奠定了現代的傳播理論
抱歉了朋友~的確是我把天聊死了

用戶數據隱憂

兩天過後我將帳號刪除,但是卻看到了APP跳出了這個畫面

對資訊安全敏感人就會察覺到它的關鍵字

「...刪除你的所有數據...」

我在使用探探的過程中並不會有通知告訴我,在我接下來的使用過程中會被蒐集數據,只有在刪除帳號之後平台才通知;這就如同我在大賣場選購,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採買,沒想到一舉一動都被監視,離場的時候賣場才通知我「感謝你的購買,官方將會於一周內刪除你在賣場內的所有畫面」。

事實上,探探的資訊隱憂早就不是新鮮事了,2019年07月中國人民報指出,探探因違反《網路安全法》蒐集個人使用資訊的相關規定,被通報需在30日内完成改善。除此之外,企業家拉里.薩利布拉使用Xcode對軟體進行逆向工程時發現該軟體缺乏加密措施,因此,稍有技術的駭客即可取得使用者的使用者名稱、密碼、電話號碼,甚至對話

據報導,男性右滑比例為60.8%,女性用戶右滑則為11.6%;官方表示女性受歡迎程度大約是男性的六倍,以我的角度來說,我則認為數據底下顯示了男性用戶得要花六倍的力氣才能贏得女性用戶的喜歡。在探探上,女性用戶所擁有的掌控度比男性更高,只要一註冊,男女用戶便是處在不同的起跑線上交友,而且男性的競爭者更多。這擺明了就是告訴用戶,要不你長得好看點,要不你就花錢買VIP增加曝光量吧。

然而,並非每個用戶都是高顏值或是有錢買VIP,探探內部便提供了一個提高曝光的機制,也就是「真實頭像認證」。一旦用戶完成認證,就能被系統優先推薦(我並沒有做有認證的對照組帳號,所以無法比對有無頭像認證是否對於配對會有影響,不過還是有破千人右滑沒有頭像認證的我)。驗證的流程非常簡易,基本上幾需要上傳自己素顏的照片即可,透過內部的AI人臉識別與你上傳的照片比對,確定為本人之後便可獲得藍色勾勾的認證標誌。

探探頭像認證的頁面(截圖來自我自己的帳號)

問題來了,真的有必要多這個流程嗎?

我用朋友的照片創辦的帳號,其中一張的人臉特別小,大約為畫面九宮格其中一格的四分之一;就是因為這張照片,系統重複告訴我人臉無法識別、疑似為假照片,但是以人的角度是可以識別出來的。人類的大腦對於臉部識別十分擅長,回想一下你看到家中的三孔插座,有時會不會想像那是一張吶喊的臉呢?大腦對於臉部特徵十分敏感,這是為了人類社交所設計的演化機制;但是,系統內的 AI 告訴我:

「系統檢測到這張照片並非本人,請重新上傳照片否則將無法使用滑動功能。」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矛盾「AI 該如何知道照片是否來自本人?」在我尚未提供本人的照片時,系統也會跳出類似的通知;但是,問題在於:AI 根本沒有看過我本人,它怎麼能夠判斷這照片不是我本人?若是我不上傳新的照片完成頭像認證,那麼我就無法使用左滑右滑的功能,也就是社交功能被中止。行文至此,大家應該明白了,探探就是要拿到你的真實人臉。

中國自90年代開啟的金盾工程一直到近期的天網系統,可以看出中國在蒐集人臉資訊的科技開發上推行得十分徹底。美國公共電視網 PBS(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製做了紀錄片「In The Age of AI」,紀錄片當中也提到了中國的天網系統;在中國出門不需要帶錢包,只需要「刷臉」即可付款,民眾只需要站在機器前掃描,畫面出現個人的相關資訊就能完成交易。

中國的資安工程將人臉轉為數據,再將數據轉為貨幣,系統化的建設讓人全面地「數據化」;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社會心理學家舒夏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同時也是《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的作者,曾說

「我們已經成為監控資本家的棋子,對他們而言數據才是主體,人類只不過是提供數據的機器罷了,壞了隨時都能丟。」

對於探探是否真的透過平台蒐集用戶的臉部資訊,目前沒有相關的報導,只有用戶數據外洩的爭議,因此探探內部的臉部資訊蒐集只是我的推測。然而,看似自由的交友平台,卻在使用的過程中無處不受監視,如同盧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受限制。」

探探的定位是免費軟體,用戶不需要花錢也能下載註冊,但是關心資訊安全的人都曾聽過這麼一句話:

如果商品是免費的

那麼你才是商品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光影筆記
23 篇作品

🎥🎞️📝《荒野機器人》| 一個學著當媽媽的 AI 如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不存在的堡壘、畸形的手部、七趾的腳|AI 生成的內容正在汙染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