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之後,基督在橄欖園

Anders
·
·
IPFS
·

四個版本的《福音》都有記錄說此故事發生在 ‘‘最後的晚餐’’之後。

在到達耶路撒冷河流賽德隆時,耶穌和他的使徒隱退於客西馬尼(Gethsémani,阿拉米語,意為‘‘榨油機’’)橄欖園。

耶穌對其使徒們說他去一邊禱告,讓他們在原地等候,只讓約翰(John),彼得(Pierre)和雅各(Jacob)留在他的身邊。

陷入憂傷和焦慮的基督讓他們在其周圍守候,然後對上帝說道 : ‘‘我父啊,如果可能,求你讓這杯子離開我,可這卻不是我的意思,要按照你的旨意! ’’

耶穌見其使徒昏昏而睡,極其失望,將禱告重複兩遍後停止,並將三個使徒叫醒 : ‘‘你們現在安睡,那就安歇吧!時候到了,人類的兒子將被交到罪人的手裡。起來吧,我們走吧。看,出賣我的人來了。 ’’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Andrea Mantegna):《基督在橄欖園》
《基督在橄欖園》(1456-1459), 木上油畫,71 x 94 cm, 法國圖爾美術館 (musée des Beaux-Arts, Tours)

這幅傑作是意大利藝術大師安德烈亞·曼特尼亞(1430-1506)的代表作,他生於威尼托(Vénétie),死於曼托瓦(Mantoue)。他打破了至此意大利北部最為強勢的哥特式傳統,而此時弗羅倫薩的文藝復興藝術正漸漸綻放。

黎明佛曉,雲層後的日光在天上散落開來,將這場即將到來的悲劇蒙上了一層怪異的光芒。

前景中的使徒們倒在一片繁重而粗糙石土地上。遠處高大的山崗承載著耶路撒冷,致命的士兵縱隊在猶大的帶領下正走下山崗。

在這幅既有鄉村又有城市的全景圖裡,所有的景緻羅列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馬賽克式的整體。表現主義,戲劇主義,現實主義和科學解剖學在這裡匯聚一堂。

為了營造基督最後一晚的悲劇場面,曼特尼亞曾深入研究其自己所居住的,臨近帕多瓦地域的岩石結構。他既是博學的畫家,也是考古學家,又是自然主義的崇拜者,於是他用科學的理念來表達自然並仔細研究它們的體積,形狀和透視。

全景之廣闊讓人嘆為觀止,但也是這樣的空間佈局讓我們的眼睛嬉戲於細節之間。近景裡的樹雖然被折斷了,但它的末梢上則掛著葡萄藤, 預示了耶穌殉道後的複活。

此畫是曼特尼亞為維羅納聖芝諾修道院的主祭台所創作的多折裝飾屏中的一幅。 1797年裝飾屏被拆散,如今部分畫幅被分別藏於圖爾,盧浮宮和維羅納(在那裡可以找到缺損部分的複製品,以便重新建立整幅裝飾屏的視覺效果)。

士兵縱隊在猶大的帶領下正準備渡河。這裡有一個可愛的細節映入眼簾 : 一隻兔子一動不動地站在橋上聆聽軍隊的步伐聲,而步伐聲即將淹沒涼爽清晨裡所傳來的瀑布聲。

幻象般的耶路撒冷好似因雲層的威脅而凝固。這或那,我們看到一些迷人的小花園,一些高聳的塔,寥寥幾位清晨漫步者,幾扇已經被打開的百葉窗,幾條上坡路…… 城市正在甦醒,而橄欖園卻依然在沉睡。

近景的使徒們流露出令人難以置信的人世真情。於是我們看到張著嘴的約翰差一點將牙齒暴露在外,這說明他睡得正沉 ; 或者趴在地上的雅各,其身上裹著自然下垂的粉色衣服,和礦物色的背景融為一體。

畫面右上端的死亡天使從漩渦似的雲裡鑽出,向基督呈現聖杯,後者將在其受難的那個夜晚盛滿其鮮血。

埃爾·格列柯(Le Greco):《耶穌在橄欖園》
《耶穌在橄欖園》(約1610), 布上油畫,138 x 92 cm, 法國里爾美術宮 (Palais des Beaux-Arts, Lille)

埃爾·格列柯[原名多米尼克斯·希奧托科普羅斯(Domínikos Theotokópoulos ),出生於1541年希臘克里特島,生平在威尼斯研習繪畫,死於1614年]在其藝術生涯的末期,再現了基督完成使命的最後一個階段。

這裡,格列柯摒棄了自然主義的常規,而被分成天國和人間上下兩部分的畫面則呼應了風格主義後期的傳統法規,也是十六世紀後期的藝術風格。

如果造型的張揚和人形的舒展是為了針對以拉斐爾為代表的複甦的完美主義,那麼這裡體現的是另一種完美和理想:透視和解剖比例運用相當自由。

至於用光效果,它含有明顯的表達性和象徵性的特點:於是,冰冷的光線包裹著基督,將其與使徒們孤立了出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nders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