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雨中盛開的花和雨過天晴的落花

一隻會彈琴的貓
·
·
IPFS
·
最近這兩個禮拜一直下雨,然後家中瑣事多,就有些多愁善感,便整理一下腦中思緒的說。
七里香的落花花瓣。(拍於上個月泰利颱風過後的放晴日)

卡努颱風掃過北台灣之後,帶來了外圍環流,又加上西南氣流的影響,連續快二個禮拜,陰鬱的天空不停流淚,而且還把這滋養大地的淚水大範圍地滴落在南台灣;但有時候,哭得太歇斯底里,都成災了,就想打電話給老天爺,煩請祂好好安慰一下那位哭泣的神明,看有哪位小可愛願意貼心遞上衛生紙,陪伴在祂身旁,靜聽祂的心事。

凡人如我,沒辦法要到老天爺的電話,也沒辦聆聽那位傷心神兒的故事,只好認命地穿著雨衣騎著摩托車出門去了。在雨中騎摩托車時,看到在風雨中搖晃的那些路樹,便想起以前念書時期,曾經歷過好幾次成災的颱風天,外頭那狂風暴雨肆虐下的世界,人類則可以躲在安全舒適的小窩,那時候的我就常會想起中國明朝某位讀書人為東林書院題對聯,其中上聯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那句話。


以當時那個朝代來看,這裡的聲音可不是單純地指自然界的聲響,也不像我單純歲月靜好,那樣拿著書本望著窗外聆聽大自然發怒時的愜意心情;在那政治動盪、風雨飄搖的年代,身為讀書人,就得自動自發揹負著很些沉重的國家責任,甚至沒辦法好好自私地說我想要獨善其身,回想孔子、諸葛孔明那些不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以前年輕的我非常喜歡《論語》,常常就朗朗上口幾句,甚至自傲地認為讀書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好更美麗不在有紛爭,那時還跟大學的同學爭辦自己喜愛的原因;但這幾年經歷了一些令人心涼崩潰的俗事時卻,內心對儒家思想充滿疑惑和矛盾,為何呢?為何就不可以撇開外界國家政治這一切的風雨,然後就自私地躲在安靜的地方、逃避現實、與世隔絕孤獨地享受自我與大自然的約會,自言自語地不理會外界期待的眼光、更不用成為誰的理想。自己因為長期受到儒家文化浸染的關係,當時就自傲地認為讀書人就不得不背負這樣沉重的責任,想著群體的好更甚於個人的好,那時還大言不慚地和熟人說:「之所以寫作,就是想要用文字改變這黑暗殘酷的世界!」

這連續下大雨的禮拜,在我那安靜的小窩時,突然想聽蔣勳老師那不急不徐的聲音來講述《孤獨六講》,便打開之前看到的有聲書頻道,連續聽了三個單元〈何謂孤獨〉、〈情慾孤獨〉和〈倫理孤獨〉,裡頭便提到農業時代因注重合作互助需要大量人力,那時候的大家沒有自己的隱私,連隔間都只是薄薄一片木板,就算關上了房門還是會被偷聽和窺探;而「私」和「孤」這字在儒家文化中似乎是貶抑的意思,畢竟在儒家文化中似乎沒有提過「孤獨」這二字,以及「小我」和「大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仁義」的那些犧牲自我的觀念。

那時頂著風雨騎著車,就想著這幾天反覆聽蔣勳老師那幾章節,並用我那簡單的腦容量反覆思索著那些深沉的問題。到家中後,脫掉雨衣把它吊在門廊下晾乾,趕緊進屋內喝口溫溫的水,讓身體變得舒服起來;接著躲進自己的房間內,關上房門隔離外界,坐在椅子上翹起腳來,以最放鬆的姿態聽著狂風暴雨在那任性地呼嘯,覺得自己這一刻真是幸福極了!要是這時候被家人叫去做討厭的事情的話,內心會不太舒服且厭煩極了;但身為家中的一份子還是會起身去做的,做完這些瑣事,才可以放鬆自在地沉浸在自我的安靜空間中,這時候的我才完完全全擁有自我的自私時間,或者就像蔣勳老師說的西方文化強調的「個體」和「疏離感」。

在風雨中躲在房間思考這些問題,窗外的雨聲越下越宏亮了,竟還打起響亮的雷來,望向被雨打糊的毛玻璃窗,起身走到二樓陽台那,往下看去,只見那一叢一叢梔子花樹和七里香的樹搖晃著綠晃晃的身軀,那綠海中嬌弱零星白色點點小花在那隨波晃動,不知怎地,突然很感動,那樣的生命力,是孤單卻美麗的。我非常享受這樣和自然獨處的時光,沒有雜務纏身、沒有家務瑣事、沒有人際關係的糾結,就只是單純地、自私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望著那些在風雨中搖曳地白色小花,是否也像我一樣享受著風雨中內心寂靜的快感;如果今天我結了婚,有自己的家庭、丈夫和孩子們,那樣自私自我的時刻也許會減少很多,就會因為背負著對於家庭親情倫理道德的一些責任,我不在只是我,而是某個人的老婆、某個家庭的媳婦、某個孩子的媽媽,這時就必須犧牲自己的私人時間來換取家庭更和平、更安全、更美好。

也許那時候的我就會是那顆在風雨中搖曳的那棵大樹,而不是躲在屋內看著窗外世界的人;但也許我想要成為這兩者,或者在這兩者中取得平衡,不一定要犧牲大我完成小我,把儒家的文化和老莊思想互相互補平衡,也許就不會因為委屈自己而成全他人的期待。

這幾天,偶爾老天爺會偷趁著空放晴,走出戶外看著滿院裡的落花,和趁著風雨開了一整個爆炸的白色花樹,好的壞的都混雜進去,風雨帶來破壞也帶來滋養,那些落花、那些植物,就依照自然的法則做好自己的事,並沒有要成為誰的期待、或者活成別人眼中理想的自己。

那樣孤寂又孤單又有些任性地在風雨中盛開、在雨過天晴後落花;自由也好、有責任也罷,只是一種選擇,或者也都不選擇,只是單純地活在當下。安靜躲在房間反覆聽著蔣勳老師說的「孤獨」,回到地表現實生活,則聽著爸媽的閒聊八卦、電視中那些負面的新聞、親朋好友抱怨的情緒,這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平衡,我喜歡這樣的平衡。就像那些在風雨中搖曳的花,偶爾安安靜靜、偶爾熱熱鬧鬧、偶爾孤孤單單的。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一隻會彈琴的貓高敏感、內向、多愁善感的貓。 慢熱慢熟、又愛自言自語的貓。 寫作風格平平淡淡、寫作體裁不限,只要有興趣和靈感都想嘗試看看。 喜歡彈琴、聽古典音樂,和任何好聽的音樂,很隨興但不隨便的貓。 IG:han8.16
  • Author
  • More

年節春遊去(二):海上來的光

窗邊回憶錄
87 articles
窗邊散文集
46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