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黃老思想】第四篇 勇於敢者則殺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罔恢恢,疏而不失。
勇於冒險招殺禍,勇於謹慎無死地,敢與不敢,或利或害,其中禍福,又有誰知?必然之理:戰於必勝,說於必應,招於必來,料必於先;規律雖少,卻無例外。
此篇文章有一些邏輯問題,例如「天之道」卻非法天,敢與不敢又何干天惡?雖然號稱天道,實則效法人道,戰與勝、言與應、召與來、彈與謀無不是人道,難道還須以天理附和人情?因此,翻譯有略作修飾,使道理更為通暢。
此文可能出自夏后末期,當時夏后朝勢力仍強,敢於逆反的諸侯都被滅亡,而商暗中結合東夷及反夏后諸侯為小商朝,暫不敢與夏后正面衝突,並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作者應該就是這個時代的用兵者,但「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這段兵學思想卻似乎源自於夏朝。
「不戰而善勝」與「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道理相似,都是推崇不戰而勝;「不言而善應」與「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道理相似,將口誅改為兵伐而已;「不召而自來」與「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不得至者,害之也。」道理相似,就是使其不得不來;「彈而善謀」與「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道理相似,唯有善謀多算才能提高勝率。
《孫子兵法》雖是孫武所著,但兵法十三篇卻在其輔助吳王之前就已寫好,沒什麼實戰經驗的孫武,兵法究竟是哪來的?他究竟師從何人?大量古籍被西周王室搜刮儲藏,若沒有孫武融會貫通歸納整理,許多古代兵學思想都會失傳。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