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大學系名?藝術設計怎麼選?

Kie
·
(修改过)
·
IPFS
·
藝術與設計、視覺藝術、藝術與造型、視覺設計⋯⋯。科系名稱有藝術、有設計,進去後才知道,可以是「藝術」與「程式設計」,也可以是「藝術」與「商業設計」。大學的藝術設計類系名太像,怎麼選?

每到高中/高職生選學校、科系時節,都讓不少準大學生(或是家長)頭疼。原以為未來要選藝術與設計類科,到畫室、補習班就好。沒想到選校/選系時,看到整冊厚厚一本,充斥各科系被審資料的總集,才發現⋯⋯

怎麼那麼多「系所名稱」都像在玩排列組合?

「新媒體藝術跟媒體傳達設計,都有媒體應該差不多?」
「新媒體又是什麼,跟媒體有什麼不一樣嗎?」
「藝術與設計學系,到底是藝術、設計?」

藝術學系≠設計學系?

一般認為,是在1920年前後正值蘇俄內戰期間,動蕩不安的氛圍下,俄羅斯政治家列寧(Vladimir Lenin)提出「藝術應該要服務人民與政權,讓人民都能明瞭。」❶論點,加上當時的一些藝術家響應,造成往後藝術與設計逐漸分家的局面。

回到現代,若用「行為」論,當代有的藝術家也加入設計、文創的行列,將自身作品商品化。設計師也可能在業外做著藝術計畫;用「過程」論,藝術的過程有時就是作品本身,設計相較下更著重成果;用「結果」論,藝術作品常帶動感官、引人思辨,而設計作品的「功能性」與「美感」常成為評斷標準。

對一些學生或家長來說,「作品結果」是相對容易判定藝術或設計的方法,但真的每次都適用嗎?

下兩件作品,分別為Bicycle Wheel,1913❷ & Juicy Salif, 1990❸,該歸屬藝術作品還是設計作品?


A圖. Juicy Salif, 1990
B圖. Bicycle Wheel Ready-made,1913

那怎麼知道哪些科系會是未來想走的方向?

臺灣藝術與設計教育,兩者前期訓練,大多仰賴傳統藝術的技術工法,甚至都需要知曉藝術史。但進入各院校後,開始融合不同專業的培訓,看是更著重工藝技法、科技程式、商業管理、媒體資訊、環境人文⋯⋯。

加上各校學院也會因師資與學校資源,去決定教學的方向。同樣標榜媒體,有的學校會教軟體操作,有的著重哲學、策略;有的機具充足每人一臺,有的需自購自學。

在填選校系前,避免進到學校後悔想轉系轉校不得,還得撐到畢業,真心建議預先調查以下資訊:

1. 課綱 ★★★★★

有的科系名稱有藝術、有設計,進去後才知道,可以是「藝術」與「程式設計」,也可以是「藝術」與「商業設計」,那要如何預先瞭解?

最快、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看課表

大學著重自主學習,大多是學生自己選課,只要畢業達到必、選修學分各學系門檻即可。既然是自己選課,那當然會想安排想學習的課程。你不會希望進到大學後才發現「系上能/想選的課程不多,導致唸得很痛苦」的事發生對吧?

這時可以從各學系官網中找到課表,其中也會說明學系目標與方向,雖然都會寫得很宏圖大志,但從些許關鍵字中,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例如清大的109學年度「藝術與設計學系 創作組」課表網頁中,可以看到各年級、該組必選修等課程,其中大多為藝術類別的科目,就可以從中斟酌,這個科系是不是你想要的。

🔎搜尋關鍵字:OOOO系課表、OOOO系課程

2.學系官網&學術成果 ★★★★☆

看了課綱,好像有點瞭解了,但畢竟是文字上的理解,實際上還是很模糊?那就參考「已經進去的學生」所做的作品吧。

學系官網、學長姐個人作品集、參賽參展影片等,這些能從Youtube、IG、FB、Issue⋯⋯等各大平台上尋找到。

記得過去曾有學生已經填了志願,其中有某大的藝術與設計學系(該系偏向藝術創作)。詢問後他說有興趣的是「遊戲設計」,或至少是「商業設計」,而且作品集也是以遊戲設計為主題製作。

大概知道那間學系方向跟他想要的可能相差甚遠,於是我就打開那間學系的官網公開作品影片給他參考。那時影片才播到一半、都還沒看完,他就瞭然且篤定的表示,他想要的走的不是這個科系(這間可是他原本的第一志願啊)。

但因為那時他已經送交學系志願的表單了,於是只好將心力移到其他想要的學系上。萬幸的是,後來他也上了自己理想的學系。

🔎搜尋關鍵字:OOOO系作品、OOOO系成果、OOOO系portfolio、OOOO系showreel⋯⋯
*就算時間有限,至少上述兩點所說的:各學系「課綱」與「作品集」,強烈建議最好都要看一下。

3.師資群★★★☆☆

有的標榜業師,暗示學系與業界的連結,甚至有著產學合作;有的師資學術經驗豐富,三不五時投投期刊、參加論壇、開開講座。從學系的師資群中,也可以大概瞭解系所的教學方向。

有學系的畢業條件(論文、策展參展、參賽、畢業製作⋯⋯)需要指導老師協助,這時也可以參考看看各老師的專長,考量未來可能可以有哪方面的學習協助。

🔎搜尋關鍵字:OOOO系老師、OOOO系師資

4.業界校友★☆☆☆☆

雖說不一定唸什麼,未來就一定要走哪條路,不過透過畢業校友走的路,可以提供未來畢業後出路的想像,例如特出藝術創作者?Youtuber?動畫師?產品設計師?藝評人?

或許可能找到那個啟發自己的人,在特定學校教課或是校友而拼命考上,這未嘗不也是個動力。


選填的學校也就幾間,趁現在花一些時間調查學系資訊,省去未來的煎熬,怎麼想應該都是滿值得的交換。

若還沒確定未來方向的學生,也不妨趁這幾年多嘗試一些項目,不論是自學或參與課程,從中篩選出想要走的方向。相信未來能走的路,會比你現在想像的寬廣得多。

已經選上大學,卻沒選到自己理想學系的學生也別灰心,有時的沒興趣或不喜歡源自於還不理解,若是想想目前沒有特別想去做的事,給個機會與時間,當作一次嘗試何嘗不可?


❶ 現代藝術的故事 What are you looking at? 150 years of Modern Art in Blink of an Eye,Will Comperts,大是文化,2016
❷ 杜象(Marcel Duchamp)的「現成的自行車輪(Bicycle Wheel Ready-made)」,1913年
❸ 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為義大利品牌Alessi所設計的「外星人榨汁機(Juicy Salif)」,1990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ie視覺/影像/設計/藝術,游離份子,在當代創作洪流中,尋找生存之道的90人。https://toastfang.com
  • 来自作者

斷絕外界期間,我過得比想像中的平靜

無條件基本收入假想題:不受生存條件壓迫的生活可能

與蘋果的邂逅:2019年初Apple面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