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07 京都戲院

阿嗅
·
(修改过)
·
IPFS
·
如今,京都戲院已經很舊很舊了,也廢棄了好多年。它也曾奮力求存過,變成網吧,也變成打Pool的地方。小鎮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好玩的事情越來越多,京都戲院也越來越破落。
第七天( 6 月 9 日)請寫出一個代表家鄉,讓你感慨萬千的地方或場景。


這個華人新村曾有座電影院,它的名字叫京都戲院。

大概是小三的時候,姑姑請我們所有人包括表弟妹一起去京都看電影。看的是101忠狗。劇情是什麼我全忘了,是身上滿是黑色斑點的狗兒最後救了主人嗎?

只記得戲院是個光線昏暗的地方,廁所前垂有一塊絨毛布,撐起豪華的感覺。裡面大概只有一盞昏黃的燈,隱約照出臉的輪廓。當時大概也太小太矮了,最多看見半張臉吧。

戲院是另一個世界。除了書以外,可以讓我暫時走進別人生命,凝視人們各種情狀的世界。

第二次走進戲院是隔了幾年吧。看的是《食神》。齙牙的莫文蔚,小氣的方丈,可以用來當乒乓球打的瀨尿牛肉丸,也可以用來喚醒初戀的滋味(那個,拉著條白布條在海邊奔跑的感覺真的是初戀的感覺嗎)。

當時看完後只記得壞人變成小狗這件事。還有薛家燕額頭上那顆大大的痣。也想到了《妙手小廚師》裡嚐到美食各種上天下地暢遊在各種滋味的片段,覺得親切。

在《食神》看似無厘頭的世界裡,誰都可以跌落神台。誰都可以是神。

黯然銷魂飯是叉燒飯是後悔莫及也是一切還來得及。大限之前,還來得及一手洗米一手串起醃肉,用指法戳開筋肉,讓肉變得入口彈牙,肥瘦得宜。

也還來得及用內功熬出一碗白米飯、烤串、煎一粒荷包蛋。

這些細節,也許不是第一次看的時候就看見的。多次重看《食神》,從前以為是在哈咯或是沒看懂的部分突然又有了新的意義。

家鄉的電影院(不知過了多久,我們已經不稱它為戲院) 打開了這樣的一個世界,讓我看見別人的生命,看見他們生命中的苦痛、思索、虛無、找尋、迴旋、視而不見、尋而不獲,抑或是狂躁暴烈。被打開的門不會輕易關上。有時候只是忘了這裡還有一道門。

如今,京都戲院已經很舊很舊了,也廢棄了好多年。它也曾奮力求存過,變成網吧,也變成打Pool的地方。小鎮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好玩的事情越來越多,京都戲院也越來越破落。幾年前因為家鄉的百年慶,重新粉刷了外觀,佈告欄上沒有「不日上映」,卻貼上了打印在A4紙上的《劉三姐》,大概還有林青霞、秦漢吧。

島國也有一間改成非常潮的舊戲院,叫The Projector,它從前是名字是黃金戲院。我在那裡看了好多主流電影院根本不會播放的電影。大開眼界。他們每個月出的小海報都有種惡趣味。開演前會叫你關掉手機,不要大聲說話,不然土耳其壯士會要你好看,最後會出現兩個線條簡單的女孩,叫你 Don’t be Gwai-Lan. 才沒在管你政治正不正確。

沒有京都戲院,我也不會走進The Projector吧。不過是偏鄉的孩子。成長的時候沒有好的學習資源,沒有會看書的老爸老媽,也沒有網絡。世界對我來說,應該只有一個樣子:努力考取功名,出人頭地。誰會告訴你「真誠才是最大的本事」。

只是這樣的地方,也消失了。




2024.6.10

她在打包行李,而我在寫字,這次寫了一小時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