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 沒有不可能,只有要不要

沒有名字的桃子
·
·
IPFS
·
說到2023年年尾話題性高的台劇,我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這部劇──《有生之年》。坦白說,我也是看了不少人推薦才去看這部影集的,畢竟我本身對於以「家常」為題的作品不太有興趣,但打開看完第一集我就知道我錯了。

說到2023年年尾話題性高的台劇,我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這部劇──《有生之年》。坦白說,我也是看了不少人推薦才去看這部影集的,畢竟我本身對於以「家常」為題的作品不太有興趣,但打開看完第一集我就知道我錯了。《有生之年》在2023年9月開始在不同平台播出,在不同的影評網站如IMDb上的評分也不錯,影集不只在台灣播出,在鄰近地區,如香港、馬來西亞亦有播出。順帶一提,這部作品的製作人是林心如,是繼《華燈初上》後的作品。

《有生之年》圍繞著高家一家五口展開。長子高嘉岳因經營不善,店舖倒閉。在面對創業失敗的同時,他發現自己的女朋友劈腿了。在兩重打撃下,再加以前女友的侮辱,高嘉岳萌生自殺的念頭。在死前,他希望回家看看許久不見的家人。回到高家後,高嘉岳看到他們的家人並沒有過得很好,父母吵架、三弟待在家中的早餐店幫忙、最出息的二弟忙著調解父母的關係...他希望在他「離開」的時候,家人可以輕鬆一點。於是他便以他的方式去協助解決家人的問題。然而當一切都解決好,高嘉岳正打算「離開」的時候,高家又發生意外,到底最後高嘉岳會不會留下來呢?

  • 執念與放下

高嘉岳:「人生苦短,讓自己輕鬆一點。」

《有生之年》這部作品的題材並不新鮮,同類型的作品我也看過幾部,但我個人認為《有生之年》之所以特別,是在於它的叙事角度上。圍繞家庭展開的故事不少,但以抑鬱的角度去回看家庭關係的故事並不多。當然亦有可能是我看得太少。

高嘉岳:「反正這次回來就是走走逛逛,想說至少在我下次離開的時候,心,不會留在這裡,才不會有掛念這樣。」

故事一開始高嘉岳就帶著必死的心態回家。他想要在他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向心中放不下的東西好好告別。他帶著距離感去接觸家人,亦正正是這種心態,他把家人間的問題看得很清楚。不管是內心早已離異,但不願意離婚的父母、把照顧家人當是職責的二弟,以及為了早餐店繼續經營而決定留到家中的三弟,高嘉岳把家人們的執念看得非常清楚。也許是他抱著必死的心態,他不希望家人們因為這些執念而忘記怎樣去生活,於是他開始勸諫家人要放下那些執著,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這個想法就如劇中,他看到書中內容所說:「我們以為的失去,往往只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

有時候失去並不是失去,而是在篩選生命中甚麼東西才是重要的。我們或會失去一些回憶、朋友或其他,而我們失去的必然是有某些原因導致。雖然這不代表失去的東西對我們來說不重要,但那些事物絕不會是接下來影響我們生命的影響因子。而在《有生之年》中正正是在告訴我們,有些失去不但不會為我們帶來負面影響,反而幫助我們打開新生活。

陳麗英:「我怎麼去?我去了早餐店怎麼辦?」

高嘉岳:「妳這個人好矛盾。妳又說家裡把妳困住,然後現在有機會出去妳又不去...不用擔心家裡,去吧。我們都大了,有甚麼好擔心的。」

陳麗英:「沒有人幫忙啊。」

高嘉岳:「妳就是想太多了啦!其實,這個世界少了我們任何一個,也不會停止轉動。」

在生活中有很多想法是人們自認為的,事實上與我們想像可能存在很大的一段距離。就像陳麗英覺得不去早餐店不行的,因為沒有人幫忙,其他人會很忙碌。的確,沒有她,早餐店那幾天非常忙碌,但即使這樣,早餐店還是順利度過了陳麗英缺席的那幾天。事實證明,即使她不在,早餐店還是經營下去了。許多時候,我們的想法會限制我們的做法。若我們想著自己努力也不會有用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去努力,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更認定自己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用。

在陳麗英的故事中,高嘉岳幫她踏出改變自己固有思維的第一步。當她聽到高嘉岳一番勸說後,她不禁哭了起來,她的眼淚不是為了別的,只是因為她終於能去做她去做的事情,不用去管早餐店了。我們自以為很多事情都是必然的,特別是我們習慣了一個做法後,更是覺得照著原來做法去做是必然的。如同陳麗英習慣了去早餐店幫忙後,她便認為陳麗英是她的職責,她一定要去幫忙。生活中有很多這種習慣,我們每天都去做,然後就會變成一種執念,會覺得自己「不得不」去做。

我自己在生活中亦有過這樣的體驗。在我搬家前我經常去一間餐廳吃飯,不知不覺間我與那間餐廳的店長建立了不錯的關係。偶爾總會不想去那間餐廳吃飯的日子,但我內心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我以往一星期會去消費好幾次。在我真的沒去那家餐廳一段日子後,我更不好意思再去那間餐廳了,我說不出是甚麼感覺,可能是我不好向他們解釋為甚麼這麼久沒去餐廳吃飯吧。時至今日,我內心一早就放下了,現在再去那間餐廳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或抱歉。不過這世上總有些事情是放不下的,就如劇中的高嘉揚。

高嘉揚:「我怎麼覺得我比較可憐?照顧阿公阿嬤是我習慣,但你應該要同情我才對啊,我要照顧你,我還要對你負責。我真的比較可憐好嗎?」

高承佑:「可是我覺得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超酷的。」

高嘉揚:「哪裡酷了?一個人逃跑,整個家都不照顧了,還酷到連自己都快養不活自己了。你啊,千萬不要學他。」

看過劇集的大家都知道高嘉揚並非高家的親兒子,身為養子的他為了穩定的生活和家庭放棄自己的唱歌夢想。工作與生活穩定的他對養父母很好,他甚至把照顧家人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照顧家人並無不好,只是他把「照顧家人」當成一份工作,他必須做得盡善盡美,不能讓家庭有一點破損。對此,高嘉岳曾經諷刺過他:

高嘉揚:「你不覺得你的人生很失敗嗎?」

高嘉岳:「這麼狠...對,你最棒,你最成功。吃個早餐一口也還沒吃,怎樣,一直回公司簡訊是不是?」

高嘉揚:「我這是對我的工作負責,對我自己負責,把事情做好,這是最基本的。」

高嘉岳:「這就被虐體質。對,全世界都需要你,整個家都需要你,爸爸媽媽也需要你,弟弟需要你,我也需要你,這樣好不好?」

高嘉揚:「你不需要我,你要是可以把自己照顧好,我才懶得管你。」

或許是因為高嘉揚知道自己是養子,他想要報答高家對他的好,所以他把高家看得很重要。這個想法默默地把高家變成綑綁他的地方。不管高家發生甚麼事情,大事又或是小事時,他都不得不去解決事情,而這個情況讓高家親兒子變得更加依賴他,因為高嘉岳和高嘉凱知道有事情總有高嘉揚去解決。

高嘉揚:「對,你以為我真的愛管,還不都是你。爸媽對我那麼好,我能說不管就不管嗎?我有權利說不嗎?我能嗎?」

高嘉岳:「你能,你可以說不,只是你不說而已。我現在回來啦,你可以走啊。你可以甚麼都不用管,你走啊。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你走啊。走不掉,還是喜歡當孝子。對啦...說來說去還是我不好,是我這個親生的做得不好,才會讓你這麼辛苦。」

這種有關感情的問題非常難去解決,因為當中牽涉不理性的部分。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即使我們內心不想去做,但最終還是會因為感情而選擇服從,這就如親情綁架、情感綁架等。不過在高嘉揚的故事中,這種綁架是自己造成的,因為長久以來的觀念不自覺地把自己綁架了,認為自己「不得不」去處理高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他可以依賴高家其他家庭成員,但他並沒有,而這個就是他在《有生之年》需跨過的考驗,只可惜他最終未能走到這一步就先離開了。

  • Moving On

高嘉岳:「爸,沒有不可能,只有要不要。」

你可能會有個疑問,那在《有生之年》中,高嘉岳的考驗是甚麼呢?我個人認為,是「學會承擔」。在二弟高嘉揚回歸靜土後,高家突然失去了重心。家人每個人都陷入悲傷中,在這個家庭中無疑需要要個新的支柱,在這個時間高嘉岳承擔了這個角色。他陪伴在家人的身邊,安撫三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亦看到在家人離去後,其他親友傷心的場景,而這一點亦影響了他想繼續自殺的念頭。

許雅欣:「我曾經想過走下這片海。但這次嘉揚走了,看到被留下的人有多難過,好像突然間懂了活著的意義是甚麼。」

在剛回家時,他不受歡迎,因為家中每個人都覺得他不負責任,把爸媽丟下,自己遠走高飛,對家中事務亳不關心。的確,在其他家庭成員眼中的他是這樣子的。但從觀眾的角度,我們看到他的成長和想法是如何的,我們知道他不滿家人只因固有印象而選擇不相信他,我們知道他覺得家人對養子的疼愛比親生兒子的多,我們知道他討厭家人把他和養子作比較。這些不滿並不是沒有提出來,只是父母覺得不重要。在這種環境下成長,高嘉岳對這個家慢慢失去了歸屬感,他不想管家中的事情,因為他覺得不關他的事,他只是這個家中的「過客」。

這個觀念顯然地與家中其他成員並不一樣,正正是因為這樣,其他人才會覺得高嘉岳不負責任。而當他回到家後,這種想法更加強烈。因為高嘉岳回家後,看到父母不和就勸說他們離婚,高嘉揚覺得高嘉岳回家就破壞這個家。

高嘉岳:「但感覺這個家,能說得出這樣的話的人只有我啊。我不說誰說?給爸媽多一個選擇。兩個人感情這麼差,硬把他們塞在一個家,你不覺得更殘忍嗎?」

高嘉揚:「他們感情差,狀況不好,但這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你到底為甚麼要回來啊?你知不知道維持他們這樣的狀況很不容易。你到底為甚麼要回來破壞這一切?他們離婚之後呢?爸媽誰照顧?你照顧嗎?還是我繼續照顧啊?」

要維持這種虛偽的和平婚姻關係並不容易,高嘉揚在當中花了不少心血,而高嘉岳一回來就鼓勵父母離婚,讓這個家庭變得不完整。而在高嘉岳的眼中,他覺得活得這麼痛苦,為何不選擇一個更輕鬆的活法呢?兩人觀念上差異可見於他們對生活的看法,一個穩重,一個輕鬆自在。而只想活得輕鬆自在的高嘉岳在高嘉揚離開後不禁重新考慮他的人生觀。

是甚麼影響了他呢?我個人認為是「被需要」的感覺。他一向抽離自己在高家的角色。年少的他總覺得「一有機會我就要離開這個家」。到考大學的時候,他故意選擇離家非常遠的大學,為的是逃離這個「不喜歡他」的家。到創業偶爾回家時,都是選擇住旅館。他覺得自己在家中可有可無,不被重視亦不被需要。不過在這次回家進行人生最後的告別時,他感覺到被需要的感覺,換句話說,他感到被「愛」。不管是洪詩詩對他的珍愛、高丞佑對他的敬愛、家人們的喜愛等等,他覺得自己原來也是被某些人需要的,而不是被拋棄的。

高嘉岳:「其實這段時間領悟很多道理,都跟這片大海有關。人生有潮起,就會有潮落,漲潮的時候,大海會把這邊全部蓋住,你什麼都看不到;潮落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很多東西。」

在故事的最後,他拋開以往對家人負面的想法,重新感受到家庭的力量,他明白有些東西和事情要在潮落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只有真正放下以往的執念和固有想法,才算是「Moving On」。而高嘉岳就像沒有腳的小鳥,最終找到自己的棲息地,不再離開。

  • 會笑就等於開心嗎?

高承佑:「為甚麼要假裝忘記啊?你一定有什麼事情,是想要做但是還沒有做的。一定有...但是不管是甚麼,勇敢地去做,我沒有留下遺憾,你也不要留下遺憾,好嗎?你有感覺到我的心跳嗎?我也有感覺到你的,因為我們都活著。去做啦,勇敢一次。」

在這部劇集中,高承佑和高嘉岳毫無疑問是雙向拯救。高承佑努力挽回高嘉岳,而高嘉岳幫助高承佑走出朋友自殺的陰霾。在這部作品中,高承佑承擔了太多,他知道了高家的各種祕密。年少的他敢愛敢恨,平時看著大大咧咧,但實質上心思敏感細膩,這種性格可說是結合了高嘉岳和高嘉揚這兩個極端。親眼看著朋友自殺對高承佑造成極大的影響,當他知道高嘉岳也有這個想法時,他想幫高嘉岳一把,因為他曾經錯過一次機會。他幫高嘉岳介紹自己喜歡的女生,鼓勵高嘉岳去做想做但未做的事情,跟高嘉岳一起打籃球並用賭注來留下高嘉岳,他做了許許多多事情,一次次的努力看起來沒有成效,最終讓他情緒崩潰,和高嘉岳吵了一架。

高承佑:「你一定要去,我這樣對你才有意義,你這樣才會記得我啦,阿伯。」

但高承佑不知道的是,這些事情其實默默影響了高嘉岳的想法。他知道有人在關心他,而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有了第一個人的關愛,高嘉岳才明白如何感受到其他人的關心,這對於一個從小認為自己不被人「愛」的小孩來說非常關鍵。自此之後,他慢慢感受到高家其他人對他的關心,亦最後決定留下來。在最後他亦選擇不再逃避,跟媽媽說他曾經想離開的想法。雖然不知道媽媽有沒有看到高嘉岳想說甚麼,但我個人覺得是有看到,然而媽媽並沒有說出來。

在高承佑高嘉岳與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其實高承佑曾經點出一個重點,他對高嘉岳說過:「笑,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假!」我個人認為這一句非常重要。高承佑不理解為何一個內心悲哀的人要強顏歡笑,不快樂就應該說出來。這種平日開朗,卻內心抑鬱的人,我們都知道他們有「微笑抑鬱症」。

高嘉岳看起來是一個大膽、幽默、豁達的人,但內在的他敏感、自卑,缺乏愛。他是個能笑著諷刺自己去安慰別人的人,他亦是個能主動關心他人卻內心渴望著被理解和被愛的人。這樣的人是最需要別人的關懷,因為他們的抑鬱並沒有表徵,而是埋在內心深處,用著微笑去掩蓋自己的悲傷,因而稱為「微笑抑鬱症」。每每看到他的眼神,我總是不自覺想哭出來。因為高嘉岳總是用告別世界的眼神去對待所有人,他知道他總有一天會「離開」全部人。

值得一提的是,《有生之年》中的許雅欣亦曾是抑鬱症患者,與高嘉岳不同的是她並沒有用笑容去包裝自己。而她的想法在遇到高嘉凱後就慢慢改變了,最終也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高嘉揚離去後,許雅欣更明白生命的重要,她與高嘉凱的感情更加穩定。而在這個時候的高嘉岳還打算離開這個地方。而製作團隊非常利害,他們用一個畫面中呈現不同角色的想法。

在許雅欣請高嘉岳去安慰高嘉凱後,高嘉岳留一點空間給這對情侶,自己走到一旁,而這個時候畫面不知不覺間分為三個部分:海邊、高嘉岳站著的走道和情侶坐著的梯級。這個畫面不但描述了高嘉岳與這對情侶的距離感,亦訴說了高嘉岳與海邊的距離並沒有很遠。這或代表著在這個時候的他還沒決定要不要繼續走下這片海。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猜想,導演可能單純覺得這個比例的畫面比較好看(笑)。

看這部劇集的時候,我總會不自覺想起那部出色的韓劇──《我的大叔》,兩者相似又不相似。兩部作品同樣是以「日常」與「挫折」為要素的《我的大叔》,在整個氛圍感上更具灰色調,的確,《我的大叔》主角朴東勳遇到的挫敗更多,但即使這樣,他對生活還是充滿希望與友善的。而在《有生之年》中,整部作品的氣氛並不如《我的大叔》般沉重,而是在唏噓中帶著歡樂,而這個效果可能是源於台灣電影劇的特色,加上高嘉岳的角色設定本身就是帶點不正經,這讓整部劇沒有過於壓抑的氣氛。

製作團隊非常懂得要如何在壓抑和歡樂中取得平衡點。在作品的後期,多了不少高嘉岳回想昔日的鏡頭。在螢幕中播著高家三兄弟往日歡樂的回憶後緊接著高嘉岳獨自一人哭泣的畫面,這種視覺衝突把悲哀和唏噓的氛圍拉到最滿。另外,為了補充故事中的片段,製作團體選擇在每集劇尾播出當集提及過的往事,這個做法不但有利觀眾的情緒能順勢發展,不用在氣氛正濃的時候插入過往片段來暫停觀眾產生的情緒,同時這個做法更讓觀眾期待片尾會看到甚麼彩蛋,所以這個做法非常聰明!

不怕大家取笑,我看《有生之年》的時候差不多每集都在哭。哭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劇情,而是我與角色產生了共情。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挫敗。在寫論文時、在工作時,在這些壓力大的時候,人們或會有負面想法,我亦有過。這些人或許外在毫無異樣,但內心早已崩塌,他們帶著微笑去生活,但對未來不抱有一絲的希望,這群人是非常需要關注的,因為他們很接近在生與死之間的界線。然而我們並沒有辦法去分辨這些人,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善待他人,把每次相遇都當是「一期一會」,這樣做的話,或許這群人會感受到這世界對他們一絲的善意。

如果大家喜歡看這類型的作品,非常推薦你們看這部《有生之年》,看完你可能不會學到甚麼大道理,但可能會改變你對生活的看法。

P.S. 在陳麗英學車考駕照的劇情中夾帶《陽光普照》的小彩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給你們一個提示,看看扮演教練的演員是誰?

再P.S. 這星期記得要去投票!還沒有台灣身分證的我都知道要去投票了,有投票權的還不去嗎?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沒有名字的桃子在這裡,你會看到... │影評分享│閱讀心得│遊戲介紹│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定期的不定期更新│ 我是一個普通的在台研究所的畢業生。2020年,我開始為自己努力,亦希望在世上留下些甚麼。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