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摘記-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在法定貨幣(1)
購買了高重建的"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在法定貨幣"這本書級發行的新嘗試,最後一刻我才以9.9美金刷卡購買,雖然這本書裡面是高重建先前發表文章的編彙,在網路上也都看得到,但編輯成書後,確實是可較順暢且較連貫的閱讀。
我還未全部讀完,所以這篇只是摘記(1),後續邊看邊分享,請持續關注😁
貨幣
從原古以物易物,直到物品有多餘,需要儲存物品的價值,或者是物品間的對價不同,需要有中介物,才逐漸演變到利用貝殼作為物品價值儲存的中介物,到後來幾乎所有文民都轉用具有耐久性與稀缺性的金屬作為中介物,這些被創造出來的中介物,就是"貨幣"。
貨幣:原指帶有「內在價值」的「貨」與「幣」。
貨幣特徵:(1)有用(有內在價值)、(2)方便存放不易變壞,適合價值儲存、(3)單位小、適合用作計價單位和交易媒介。
貨幣並非本身真的有價值,而是因為他所承載的價值,如果沒有價值支撐,貨幣就只是個象徵(symbol)或是數字。
虛擬貨幣,虛擬的是價值,並不是把貨幣虛擬,因為貨幣本身就是價值的虛擬化。
一張一張的紙幣才是錢,對老一輩來說是天經地義且不可動搖。但對我而言,在開始使用信用卡之後變得模糊了,信用卡又稱為塑膠貨幣,手中只剩下一張卡,不再握有鈔票或是銅板。可以花用的可以支配的就是錢(也就是價值)哪怕他並不需要以「錢幣」的實體形式存在,如果是不能使用的錢,基本上都是虛擬的錢。
先前在大陸生活將近一年都使用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對於紙鈔==錢,這個概念又更再次模糊。剛回台灣確實覺得怎麼還用紙鈔那麼不方便(落後)的方式,還要拿紙鈔,算對數量再找零錢。手機支付,Beep! 搞定。直到有了LINE支付後,總算覺得方便些。台灣在行動支付普及率是落後大陸的。
LINE PAY也好,支付寶也罷! 底層是法(定貨)幣,轉帳時只是透過後端系統先行註記,之後在透過複雜的跨單位、跨公司的金流系統完成結算。在這樣的系統下,金錢流動就像是玩麻將時不一定要錢(籌碼)拿來拿去,也可以用一張白紙,上面寫清楚初始本金多少,然後張三賺多少,李四輸多少,等到最後要離場時,在結算換成"錢"。
區塊鏈技術,轉帳時所轉移當然也是"數字",正如前面所說,數字其實只是承載價值的符號,區塊鏈只是透過技術手段,簡化結算方式且確保不被雙花(同一筆資產被賣兩次),只要有人接受加密幣,可以用它換取某些物品或服務,那麼他就有價值。
交換 (swap)
買賣的思維,是基於貨幣。你今天會說要買某某東西,就表示他有一個"定價",否則一個無定價的物品(或服務)就算要買,你也不知道怎麼支付。
買賣,假定的是以美元計價,同時假定美元(法幣)是穩定的。
- 穩定是相對的概念,人覺得自己站著沒動,是因為相對於地球本位。加密幣被視為波動大,是相對於美元本位。
- 全球追求價格穩定的人都得購入美元,但唯獨美國可以任意增發,進而造成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你還認為美元(或是法幣)穩定嗎?
事實上,買賣只不過是透過“XXX"(可以說美元或其他法幣,也可以是某項東西或技能)去交換(swap) "YYY",而這中間交換的比例,由供應與需求的比例所決定交換的比例(也就是兩者之間的價格)。
整個社會都在進行交換,你上班用時間換金錢,你用換到的金錢(薪水)換東西,只是已經習慣有一個中間媒介--法幣,才讓人把這種"價值交換"稱作"賺賠"或是"買賣"
其實你已在投資
書中說到只要不是月光族(或是欠債族),每個月總有"閒錢"可以"投資"。有些人認為閒錢太少,無法投資,在實體世界確實如此,買賣股票至少1股,在虛擬幣上,則投入資金可以小到10元台幣,所以沒有投不起,只有不想投。
假設月薪3萬台幣,每月結餘5千台幣,你說投資風險大,不敢投資! 於是全放在銀行。
孰不知,你認為沒投資,其實也還在投資,只不過你投資在低波動低收益的商品,它就是「台幣」。不是嗎?
有人說加密幣就是空中樓閣、數碼虛幻、龐氏騙局,不可否認,有些(應該是大多數)加密幣確實就是賣空氣,理念(或是願景)是支持加密幣的價值所在,當那些理念被更多人認同(共識),甚至被實現(應用)時,他就更有價值 (價格更高)。
加密幣的價值在於共識。共識越高,價值就越高。
二級市場能買賣的股票,除了IPO(首次發行)外,其餘的交易,都只是張三賣給李四,李四賣給王五,不管交易多少次,這些投入的資金完全無法進入到那間公司上。比方說,你買台積電的股票,其實是由上一個買家買他手上的股票,也就是他退股你進股,他認為賺夠了,而你認為可以接盤,對於你買入公司或企業的增長,根本毫無幫助。而長期持有一間好企業的股票,只是從失去信念的股東 (或賺得盆滿波滿的初期股東) 手上買入他的"股份",分享企業後續的"收益"。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買賣股票,說是投資,其實只是不同方式的收割而以。或者,股票交易也是種包裝成幫助經濟活動的投資,實則為一種廣義龐氏。
絕大多數的散戶(投機),買股票只是以為看到未來飆漲的機會而購入,期待有下一個人接盤,股市如此,房市如此,幣圈也如此,因此有炒股、炒樓、炒幣,本質上是一樣。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