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素人心理學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專業心理學|所有定義都是偏見

素人心理學
·
·
許多人覺得定義是不可動搖的,我卻覺得,定義只是人們的一種想法。

定義,一直覺得這個詞很有趣,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定義,說到桌子,就想到方方正正的、可供書寫的大板子,說到植物,就想到擁有根、莖、葉等部位的綠色物體,至於形容詞的定義雖然沒有特別明確的意象,但在字典上依然有註釋,例如「害羞」在教育部字典的意思就是:不好意思、難為情。我們所能看到、聽到、想像到的,都有它的定義,小時候我覺得這些定義都是神創造的,神為了更方便地治理這個世界,要求人類服從祂所打造的定義。長大後我才領悟到,這些定義有的是從古代慢慢演化至今,有的是由某些人來賦予特定意義,總之,定義原來都是人創造的。

定義的由來

這樣其實挺弔詭的,我認為「人」從來都不可能客觀,主觀的人卻要來定義客觀的事物,這樣不是很衝突嗎?你是否曾覺得,某些事物的定義和你想像的有落差?以前我認為「漂亮」就是要有瘦瘦高高的身材,白皙透亮的肌膚,和修長的美腿,最好是像韓國女團那樣有精緻的臉蛋,也因此,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漂亮,甚至一點兒也沾不上邊,直到某次我的朋友跟我說我很漂亮,我才開始仔細思索漂亮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是由誰來訂立標準的?

我想定義這回事,其實就是當代主流的看法而已,大部分人都能夠認同的,就會成為當時代的定義,所以少部分與大眾想法不合的人,只能懷疑自己,或是屈就於現下的定義。例如我之前發布過的家人的定義,以前大眾認為家人應該要有血緣關係,現在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覺得家人也可以是親密的朋友,這就是主流看法的轉變促成了定義的改變,又例如時尚這件事,曾風靡一陣子的流行元素可能被認為過時了,早期的復古設計卻又被認為是走在潮流尖端,因此定義從來都不是客觀的,只是大多數的人都能認同罷了,說白了,就是一種偏見。不管是多數還是少數人的看法,只要是出自於人的想法,其實都是偏見,定義看似中立、無法動搖,但只要人們的價值觀改變,定義就跟著改變了

人人都是糾察隊的時代

偏見或是刻板印象,即使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矯正,仍深植於我們心裡,不容易被改變。看到流浪漢,就算沒有聞到什麼味道,仍會覺得他髒兮兮的而不敢靠近;看到原住民,仍會忍不住思考他是不是很會喝酒,或很會唱歌;看到假釋出獄的犯人,仍會對他心存戒心,擔心自己的安危。這些想法都是當下第一個瞬間湧現的,就算沒有說出來,心裡還是會知道:我這樣是有偏見的啊!即使反省了好幾次,仍可能會因從小培養的價值觀而難以改變。至於那些把偏見說出來的人,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等待他們的永遠是社會的譴責和抨擊,甚至是人身攻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出現了許多「糾察隊」,只要思想或言論稍微不符合社會期待或道德標準,就會被這些糾察隊批評和攻擊,導致人們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的看法在別人眼裡其實是偏見,漸漸地,有偏見變成了社會上不容許的存在。

追求「政治正確」的時代

並不是說抱持著偏見是對的,想要改變偏見的人們,本意應是想尊重不同的聲音,但過度矯正別人的想法,反而又回到了少數人的意見被壓迫的窘境。那些「沒有偏見」的想法,成為現今所謂的「政治正確」,人們被迫朝著政治正確的方向努力,不想被貼上「有偏見」的標籤。舉凡近年熱門話題如女權主義、同性婚姻、兩性平等,不外乎是為了提升弱勢族群的地位,然而只要稍有不同意見,立馬會收到「你是個自私的人」「沒有同情心」等這類道德綁架的批評,如同志祺七七的你真的了解政治正確的意思嗎所說,到底什麼樣的人算弱勢?糾正別人的同時,不就也是一種「自我優越感」嗎?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和社會道德,我們不能對看似「不正確」的事情給予認同,於是看到符合政治正確的影視作品,不敢發表負面評價;為了因應環保意識,不能用任何跟塑膠有關的產品;避免被別人視為女權主義,不能在任何狀況下使用「捏手指」的手勢。
所有言語和行動都必須建立在道德規範下,否則就會被周遭的人或網軍圍剿。

需要互相體諒的時代

成長環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個性和價值觀,所以對任何事情的看法本就不同,沒有誰對誰錯,就算你的想法和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相同,也不代表一定是正確的,道德規範會順應時代而變,定義也是。不論是否政治正確,如果只讓某個立場的言論壯大,而不讓持相反立場的人發言,那麼這個社會又會淪爲「一言堂」的局面了。這個世界上很多問題其實都沒有答案,不需要靠批評和攻擊去得出結論,很多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互相體諒而已,若學會體諒別人,你就會發現,世上的真理就是「沒有真理」。
在民主如此進步的文明社會,希望大家不要還有「所有問題只有一個答案」的想法,傾聽別人的聲音,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去活在自己的定義裡,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