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三千的人决定了文化高度和深度
作者:野花的梦想
随着审核越来越严,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微博,都在不断招人,动辄就是几千,但即使如此,人员还是不够。这不是人数不够,而是审核任务越来越严苛。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越来越难看到好作品。
不管是微博还是公众号的文字,大部分都平平无奇,一般是抢新闻发。已很久没有看到过可以左右互动的争论,不管什么观点都没有新意,甚至骂人都骂得乏味,以前我们是不准这边或不准那边说,现在好像是都不能说了,不管观点是什么。
总说要建设软实力,要输出文化,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输出不输出先不说,至少要先有吧。从一句话到一个观点,再到成系统的思想理论,我们甚至在一句话上面就已经困难重重。总在说内容平台,现在的平台哪里还有内容?
微博在一开始就严格审查内容,路透社曾专篇报道,介绍了位于天津的新浪微博审查员的工作内容。一天24小时,所有的审查员要看300多万条微博,且审查员只有男性。绝大多数审查员是20岁出头,月薪3000左右,一位受访的前审查员说。工资和天津普通木匠或者房地产销售人员差不多。
这么大的工作量,意味着拥有者绝对的权力,并且极少有申诉成功的例子。一般不能通过,也不会有人浪费时间申诉,一个作者的心血就白费了。对于创作者,作品意味着生命,不管是写短句的微博还是写长篇的公众号,微博和腾讯的任意审核,意味着直接毙掉了所有人的努力。
超强的工作量加上低廉的薪水,以及重复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些审查员哪里欣赏得了一个创作者为作品付出的奇思妙想,欣赏不了,就只能不通过审核了。
要想产生系统的思想论著,必须要有长期文章的积累,而文章积累来自于平时思想和语句的碰撞。一句话的点亮,甚至有时候是一个词一个字点亮的思想。而这一切全部被推给了一群没什么文化又年轻的人,他们没有思想和阅历,也没有多高的学历(有能力和学历谁还干这样的工作),没有词句和文章的碰撞,怎会有伟大的思想论著?
所有伟大思想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是来自日常一点点积累和思考,看到的,想到的,别人的,自己的。只有如此,才会慢慢形成系统的思想。我们整个文化高度停留在一群月薪3000元这个水平,所有你能看到的、听到的,只有符合他们的标准才能被发出来,这何尝不是文化的堕落呢?
总是说文化要走出去,只是这样的东西怎么走出去,为了迎合一群月薪3000元人群的趣味,创作者不断降低标准,降低文字的思想性和观点。好好的一顿大餐,不得不搞得像一杯白开水,就这没有营养、没有思想性的东西,还走出去,自己都看不下去,怎么拿出去。
不反思这样的安排,谈何文化。在一个本应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却没有出现思想深刻的作品,不能不说这群月薪3000元人群起到了关键作用,没有碰撞哪里有思想火花,没有火花哪里来的思想巨著。所有人要不碌碌无为,要不委曲求全,剩下的抵抗唯有闭门造车。只是这样的方式,不要说思想宏论,能有小浪花已然不错,而即使这样转瞬即逝的浪花,都随时会被关掉。
将自己的文化内容交给一群月薪3000元人群,文化高度就这水平,就这思想高度和深刻性,除了喜欢婆媳关系和苍井空的故事,还能有别的吗?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内容平台,真的有内容吗?
欢迎关注推特账号:青年呓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