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反思》:才德至上的陷阱,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社會?
我們的社會似乎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
從川普當選、英國脫歐,乃至歐洲極右派勢力捲土重來,世界各地包括台灣都出現了類似的派動。民粹崛起,社會嚴重極化對立,斷裂的兩方彷彿永無溝通、對焦的可能。
所以出了什麼問題?
今天談的這本《成功的反思》就是要解答這問題。作者邁可.桑德爾是知名學者,在哈佛的教授的「正義」課程累計超過1.5萬人修課,更被製播成網路公開課,屢創點閱紀錄。
本書中他直指斷裂的根由是:才德至上。因為社會崇尚這樣如此成功觀,讚揚努力與天賦,而將世界分成了贏家與輸家的分裂社會。
這篇心得中,我會先解釋什麼是才德至上社會,接著探討這樣的社會價值會有什麼問題,最後則會提出可能解法。
【什麼是才德至上社會】
首先來解釋一下才德至上的概念,書中如此總結:
讓所有人全憑努力與天賦競爭,將使市場依據才能給予報償。在機會真正平等的社會裡,市場會給予人民公正的獎賞。
也就是說理想中的才德至上社會不存在先天階級,所有人機會都均等,成功不會是因為你有富爸爸,而得靠自己拚搏,只用才能決定是否值得擁有尊敬與財富。
這樣的價值觀相當主流,包括我讀此書前,也對這樣的社會有憧憬。而我們所處的現在,雖然仍未完全實現如此理想,但起碼比過去貴族世襲或種性制度,下層人們永無翻身之日好得多了,不是嗎?
但才德社會並沒有想像的美好。我們接著來看看大家認為較「公平」的才德社會現狀。
【才德社會現況】
〔向上流動假象〕
才德社會的理想是:命運是操之在己的,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唯有才能與夢想能限制你爬得多高。
但遺憾地,世界並沒有這樣運作,甚至差得挺遠。
比如書中指出,在出生時所得在最低五分位的家庭的美國人,最後爬到最高五分位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雖然社會崇尚這樣才德至上、努力就能翻身的成功觀,但殘酷的是流動並沒有想像中顯著。
〔教育翻轉錯覺〕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才德至上的問題啊,應該要想辦法讓流動成為可能。那要如何做到呢?許多人的答案可能會是:教育。
但教育真的是不平等的解方嗎?
從目前的狀況來說,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書中提到常春藤名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全美收入前百分二十的家庭。在普林斯頓和耶魯,來自全美收入前百分之一的家庭的學生竟然比後百分之六十的家庭的學生還要多。
美國高等教育就像一部大多數人都在頂樓搭乘的電梯。
-《成功的反思》
事實上,SAT測驗分數與出身家庭財富高度相關。年收二十萬美元家庭的學生,SAT分數超過一千四百分的比例是五分之一,但如果是出身自家庭所得不到兩萬美元的家庭,這個比例會降到只有五十分之一。
這也印證我在《刻意練習》一文中的擔憂,就算能力的獲取只依賴努力,出身富裕家庭所擁有的優勢還是相當巨大。
〔問題是制度?〕
你可能會覺得那是現在的各種制度仍需改善,才德至上的想法依然沒問題。這樣想很正常,事實上,連思想南轅北轍的保守派與自由派,也不約而同認可才德至上。只是兩邊對於要如何達成這樣的社會想法有歧異。
自由派認為要透過平權措施(像幫弱勢族群加分)來達到才德至上社會;而保守派則認為,這些平權措施違反單純能力至上的初衷,反會導致不公平。
但桑德爾認為兩方人馬其實都搞錯重點,才德至上的想法有更根本上的缺陷。
【才德社會根本缺陷】
〔重視流動非平等〕
才德至上價值觀很大的問題在於,其重視的是階級流動而非平等。簡單說,它並不認為貧富差距拉大是問題,只要富人與窮人小孩會因才德差異互換地位就好。從不平等的角度說,它與種性或貴族世襲制差距有限。
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更糟。
因為才德社會下,一個人的成功需仰賴努力與才能,這會讓贏家覺得自己的成功是應得的,畢竟他們的確能力突出,又奮發努力才能擁有如此地位,不是嗎?反之此制度下的失敗者則會陷入自我否定之中,覺得自己就是不夠努力又缺乏才能,才會落得此步田地。
而在貴族世襲時代,如果你是個貴族,反而會清楚知道自己只是運氣好。就算你是個個農奴,雖然日子煎熬,但至少不會覺得低人一等是自己的錯。
也就是說,才德社會創造的裂痕可能更深。
更糟的是,才德至上體制下贏家也非常痛苦。過去貴族可以輕鬆世襲而位居上層,但現在雖然世襲狀況仍在,但菁英要維持自身階級仍須痛苦拚搏。書中提到,高學歷富裕家庭的青少年出現憂鬱、藥物濫用、焦慮症的比例居然是全美青少年族群之冠。
而作者認為就是這樣的贏輸家心態,導致了民粹反撲。贏者覺得自己應得,不懂得體恤輸家;輸家則覺得自己被社會拋下,而走向民粹。
〔才德其實也是運氣〕
此外,擁有一項才能其實很大的程度是運氣,而非個人功勞。因這樣的運氣而獲取市場超額報酬真的是應該的嗎?
更進一步說,擁有這個市場青睞的才能同樣是運氣。書中舉Lebron James為例,在這個重視籃球天賦的時代,他每年可以賺取數千萬美元,但要是他活在重視藝術的中世紀,他的薪酬可能反不如壁畫家。
〔報酬不等於貢獻〕
此外,一個市場願意給予高額報酬的行業,真的就對這個社會有貢獻嗎?書中舉影集《絕命毒師》為例,主角用他的化學知識製毒,獲取的報酬遠超過他當高中老師的薪水,但難道老師的價值不如毒販嗎?
這讓我想到肺炎時期,許多國家政府封城停業,只留下一些要維持社會運轉的必要行業,如清潔、照護等,但諷刺的是這些「重要」的行業卻多半是低薪的產業。
【解方是什麼?】
上個段落我們談了才德至的諸多矛盾,包括階級流動其實並不顯著,教育也未能實踐翻轉,更慘的是我們創造出了傷痕累累又自認應得的贏家,與對社會失望的輸家。
那這樣的分裂的社會還有救嗎?接著我們就來看看針對這問題作者提出哪些解方。首先,還是回到大家最常講的教育。
〔反思教育本質〕
現在的教育無法實現翻轉,反而創造讓出頭者焦慮、落敗者灰心的慘況。有鑑於此,作者提出一個看起來相當驚世駭俗的想法:抽籤招生。
桑德爾認為一個人的才能其實很難預估。 與其用考試分數或是各種多元能力來挑選,不如直接用抽籤的方式,決定誰可以錄取。如此制度下的贏家就不會覺得自己是應得的。
當然這只是拔除才得篩選機器的一個方法。書中更進一步認為要降低進入知名大學的重要性,將四年制的大學開放給更多的人,並強化社區大學、技職體系和職業訓練。
這部分我覺得有些老調。以台灣的狀況來說,雖然我們的大學錄取率已然不低,似乎還是無法擺脫才德至上陰影。我想重點可能是要重新思索教育的本質。剛好最近超級歪有部影片在探討這問題,放上來給大家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ZBc0et3fXo
或許,教育不該為翻轉服務,而是要讓每個人都能適性的跟隨自己的志趣發展,並都能靠這些技能,在社會上安穩生活。不過具體做法我也還在思索,大家有什麼想法也歡迎跟我討論哦。
〔多元化政治參與〕
重新調整人民參與社會的方式,或許也會是斷裂社會的解方。書中提到美國雖有半數人口從事藍領工作,但國會議員中從這些行業出身的比例卻不到百分之二。
被拋下的輸家覺得這些政治菁英無法理解他們感受,更糟的是這些「聰明」的政治家們不願跳下來和這些他們眼中的烏合之眾溝通。如面對川普上台後的極化社會,歐巴馬卻說這樣的歧異是因民眾無法對基礎「事實」達成共識,認為他們缺乏「正確」資訊。
然而在政治中,說服、討論本來就是很重要的一環。民主政治本就該讓公民們能有效參與,唯有一同討論、思索,才能在重大公共問題上找到共識,實現共好。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護士和水電師傅比不上管理顧問,無法掌握民主論述的技能。
-《成功的反思》
〔重塑成功觀〕
但根本上來說,要解決才德至上的問題還是得從價值觀著手,重新思考我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社會。
假設你事先知道自己會生在上層或底層家庭,要是你生而有錢,你會希望自己活在哪個社會?要是你生而貧窮,你又會選擇哪個社會?
-《成功的反思》
如上面推演的,才德至上社會只創造出受創贏家與失落輸家。現行機制輕視不會念書的人,並用市場上的低報酬否定他們的價值。要改變這狀況,必須先讓贏家了解成功並非應得。而對輸家,則要幫重建工作尊嚴。
只有死硬派放任自由主義者才會堅持賭場大亨對社會的貢獻是小兒科醫師的一千倍。
-《成功的反思》
不過書中的給具體方針並不多,只有提到一些基本收入之類的想法。就我來說,如何在經濟上給予認可還是很重要的。你總不能對清潔工說:「雖然你薪資不高,但對社會很有貢獻哦。」這樣只是討打而已……
【總結】
總結一下。首先,看似公平的才德至上制度,其實千瘡百孔,不平等與階級依舊存在,甚至創造出更多受創贏家與失落輸家;解方可能是透過教育,讓學子擺脫才德陰影。此外,政治參與必須拋下菁英主義,讓更多人的需求能被聽見,一同尋求共識。最後則得屏除才德至上的窠臼,破除贏家應得的想法,並重建輸家的工作尊嚴。
事實上本書的英文名The Tyranny of Merit,直翻就是才德的暴政,簡單粗暴地點出問題。不過中文的書名也翻得極好,很符合書中旨意,不然直翻大概不好賣(笑)。
這是本讀來很過癮的書。閱讀過程我的想法不斷被挑戰,很刺激。硬要說缺點,大概就是具體措施稍嫌貧弱。但總得來說,才德至上的問題論述是很能說服我的,因為這與我的人生經驗相當吻合。
在《大腦喜歡這樣學》中我曾提到高中時被怪物同學們慘虐的過去。那時的我相當憤世嫉俗,常覺得老天不公平,為什麼我頭腦那麼爛。因此當我考上交大時其實相當心安理得,因為我很清楚比起那些上台大的同學,我付了更多努力。
這樣的想法在我進國小當替代役時有了轉變。在偏鄉看到許多弱勢家庭小朋友,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憑藉不算太好的頭腦,能一路唸完四大學碩,其實很大部分是靠運氣在支撐。
也是從那時候起,我不時會思考這個社會有沒有改變的可能。而這本書可說是為我這幾年一直在思索的東西,打開新的方向。
當然此書的期許很理想,桑德爾希望民主社會能重建社會紐帶與公民連結,藉由理解我們都在一條船上,共同打造一個共協共榮,人人富足有尊嚴的社會。
但具體要怎麼達成呢?讀完此書,我的答案依舊模糊。某種程度來說只是更加確信自己的幸運。
不過這倒讓我想起劉安婷在成大畢業致詞時問的那句:「我想要拿這份幸運,做什麼事情?」
如果這社會有更多的人如劉安婷說的,找一處值得耕耘的地方,放開手,把自己的一點幸運種下去。那世界或許就真能有些不一樣吧。
請相信我,你種下的幸運不會是白費的,他會發出芽,他會結果,他甚至有可能會長成森林。
-劉安婷
我想,在這裡寫東西,就是我所種下的幸運。願這份幸運有天真能長成一片森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