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給你 ▇ 如何用《提問力》讓人說出心底話?
▇ 書給你 ▇ 我讀的書,我的個人觀點。給你參考。
寫在前面:我的閱讀守備範圍很廣,但不是每一本書都寫讀書心得,只有我真正想要推薦的書,或我自己非常有感的書才會花時間寫下紀錄。讀書心得是一種很私密的東西,然後其實我蠻龜毛又蠻懶的,書要好看,要讓我願意為它寫出好處分享給別人看,那肯定是真的很值得才會花時間的事。
今天推薦的這本《提問力》,是我在親子天下任職時做的最後一本本土作者書,作者是有教育界女俠之稱的藍偉瑩老師,這是她在親子的第二本著作,前一本是2019年9月的《教學力》,很榮幸的,兩本書的責任企劃都是我。
《提問力》在2021年的11月出版,目前累印已破萬。這個數量是非常值得紀錄與慶賀,紙本出版能夠破萬已經愈來愈難,而這麼有深度又有難度的書,竟能有此閱讀市場,無疑為教育類書籍注入一劑強心針。
本土書非常吃作者的內容實力,行銷發動和出版社宣傳資源的加乘則是錦上添花。藍偉瑩老師不僅有實力,她個人的性格特質魅力、長期深耕校園及教師社群的入世影響力,以及一直以來在教育現場付出的恆毅力,都是這本書能夠有亮眼成績的原因。
以行銷的角度閱讀是當責,從出版前兩個月開始密集促動到最近,三月下旬辦完了五場演講活動,已經過一段漫長的旅程了,然而除此之外,我也是一個讀者。一個很幸運的可以近距離與優秀作者共事的讀者。
所以藉此,我想引用藍老師在《提問力》中的四W架構,來說說特別想把這書推薦給身邊【家長】朋友閱讀的原因:
Why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如果我們的孩子未來面對外在的世界,都沒有辦法提出一個明確的問題,那麼他可能連著手解決這些外在世界現象的機會都沒有。」
提問的能力連成人都不見得具備。因為我們太習慣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拿到球就丟出去。可是說真的,丟過來的都是球嗎?
開宗明義的說,這並不是一本易讀的書,因為提問不是一種讀完書就可以具備的能力。正因如此,藍老師用詳細的篇幅說明問問題的情境與心態,我們與孩子對話中的問題多半是確認事實或傳授內容,而非引導思考,但也不是說問個話壓力這麼大,都要經過設計,都要引出問題背後的問題。不過,可貴之處就在書的中心思想裡:
這本書點出成人容易慣性思考以及對於既存事實認定的框架。於是我們會跳過形成意義的過程,想要直接把答案放進孩子腦袋裡,潛在的影響就是孩子失去問題意識,聽話就好了。
如果你並不希望孩子變成應聲蟲,無動力,不思考。每一次對話都只剩下單詞,或者敷衍的應付兩三句,現在跟他對話的方式就不能偷懶,不能只是命令句,這樣的溝通默契培養是絕對無法省略的。
這也是一本沒有捷徑的書,紮紮實實的,跟練內功沒兩樣,日久積累,並且身體力行,把提問的對話方式點點滴滴融入在你和孩子的溝通裡,「討論」才會開放,對事物的好奇與動力才會持續。
畢竟這世界有太多事情是沒有解答的,如果你願意且希望,你和你的孩子都持續追尋更多未知,或者願意在已知的困境裡挑戰。那麼,你不能沒有《提問力》。
What 這本書在講什麼?
深入而詳實的從提問的四方八面,條列脈絡化的闡釋了提問的形態和方針,正面反面的表述都有。什麼是常見的提問情境,哪些NG的提問方式要盡量避免,如何可以在需要的情境裡問出更好的問題。
How 如何閱讀這本書?
我個人建議,照著書的順序讀,不要跳章。章節安排是有意義的。
慢慢讀。讀完一遍過一陣子再讀。讀的時候註記覺得對腦袋裡的思考有衝擊的地方,多看幾次,跟自己對話一下,練習看看如果遇到某個人際情境,會怎麼運用提問。
When 使用這本書的時機?
在我讀完之後有一個深刻的感受:
問問題,不見得是為了聽到答案。
你給了一個帶著期待的問號,
還是給了一個預備核對的問號?
你有感覺自己的提問,
總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嗎?
可是明明對方就不是你心裡的蛔蟲,
你為什麼會預設想要的答案?
為什麼我們問孩子問題,
沒有辦法像對成人問問題一樣客氣?
為什麼我們這麼希望,
把自己會的東西硬塞給孩子?
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
孩子不喜歡或不認同我們的提問?
最後我發現,學會提問能力,其實是學會更深刻的內省。向自己的內在提問:我需要或想要知道什麼,是為了解決什麼,又為了達成什麼?
這些對於提問引發思考的動作,是一種「自我」學習,不是學來掌控「他人」的。這是一個 mindset 的改變,而 mindset 的改變是最困難,卻也幫助最大的,只要調整心態,對於和他人(尤其是孩子)對話的方式願意有所調整,改變就會發生。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常常覺得,即便是像我這樣高度與知識內容為伍的工作者,也很容易掉入想要速成的陷阱裡,想要盡快完成,想要盡快弄懂,想要盡快知道結果,現在、立刻、馬上。
然而我明明也知道: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一個重要的價值觀要落實在行為中,絕非一蹴可幾。提問力,就是一個這樣的重要觀念,一個足以翻轉許多句號的mindset。
我用兩千字的篇幅來梳理心得,最大的受益人是我自己。總是如此,一向如此。
但希望我的朋友們,尤其為人父母者,如果你不希望和孩子在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就只剩下空洞的課業和考試對話,如果不希望成為青少年的他們關上房門或總說沒事,兩三個字輕易的句點你,真的,花一點時間,先改變自己在對話裡慣性的確認型提問吧。
要怎麼問,才能讓跟你對話的人說出心裡話?為什麼長篇大論的諄諄教誨,抵不過一個核心的問題?沒有真正找麻煩的問題,只有以問引問找出麻煩在哪裡,才有可能理出源頭啊!
▇ 書籍資訊 ▇
提問力/藍偉瑩/親子天下出版/2021.11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