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柏拉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書#3 |貪戀紅塵,不說結束| 06

柏拉兔
·
·
看社交網路,底層的邏輯是,對一切「有毒」關係都敬而遠之,彷彿我們是最有智慧的一群人,能夠判斷哪些是「對我好的」。如果沒有經歷朋友的事,我也許也是這樣,不假思索,覺得極簡和斷捨離是對的。在這些看似有毒的關係裡,為什麼不太聰明的當事人為什麼不終結則斷呢?現在問我的話,我會覺得,飲鴯止渴又為什麼不行?畫地為牢也沒有什麼錯,陷入我執如果是命運的深意,那執著一點、不想放棄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渡。

只是搜尋了一下「結束關係」四字,就在網路上得到各種訊息,教我們終結各種惱人的人際關係,關注自我,打造成一副絕情絕愛、五毒不侵的大女主角/大男主角模樣,越看越有點不適。

在人世,與任何人和事分離,大抵分為兩種,phyisically or mentally。

先來說說物質生活上的,有兩個很火紅的概念:極簡主義和斷舍離。

從60年代發展出來的極簡主義藝術,是抽象藝術的一種極端形式,代表作品大多是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基礎的簡單幾何形狀或線條組成。極簡主義不嘗試真實地呈現外在現實,藝術家更希望觀賞者對最基礎的圖形或線條做出反應。換句話說,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ist Art追求的是一種高度純淨的美,它尋求真實、秩序、簡單以及和諧等品質。

Lovers, 1968, Rasheed Araeen
Two Open Modular Cubes/Half-Off, 1972, Sol LeWitt

這種「Less is More」的精神逐漸在物質生活上影響了一代:擁有的越少,越自由。它號召將個人物品數量減至最低,不需要的物品全部丟棄,只留下生活必需品。這種理性節省時間與精力,以此專注有益事情,才是極簡生活的核心。

日本的雜物管理顧問山下英子則推出「斷捨離」的概念: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不買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氾濫的雜物=家裡不能堆沒用的東西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讓自己自由自在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這本在2009年首版的《斷捨離》家庭生活類著作反應熱烈。幾年後,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也出版了,斷捨離的概念又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在書中,她重點介紹如何整理、與誰一起整理等實操建議,但出發點卻極為感性:這件物品是否讓你怦然心動?怦然心動是決定物品的去留標準。而這個標準,無法量化,每個人都不同。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才可以判斷。

在我看來,極簡主義和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是資本主義經過高速發展之後的必然走向,經歷過物質豐盛生活後尋求心靈回歸,內在精神相通的,重新放慢腳步、追求生活品質,尋找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斷捨離更注重內心的感性,多了點東方禪蘊和哲修的意味。相較之下,極簡中強調秩序井然、直指本質的特點,更情調理性。

再來看看精神上的極簡與斷舍離。

愛情、友誼、親情、無法定義的感情,在這些感情裡,總是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出現離別。來是偶然,去是必然。我們也把極簡與斷捨離不斷地用到精神領域。

愛情裡,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成年人的世界就沒有容易的。開始一段親密關係,沒有人做活好準備,離開往往不是聲嘶力竭的爭吵,而是默不作聲的疏遠。我們失落,我們痛苦,我們心生怨懟,最後勸自己,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有人從此斷情絕愛,遊戲人間。

琉璃易碎,彩雲易散,友情的離別同樣殘酷,明天與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當朋友開始冷淡疏離,你卻兀自停在原地,一味糾纏糾纏,期盼對方回心轉意。卻不知,糾纏,只會消耗完這段關係中彼此保留的最後一絲好感和體面,兩敗俱傷。我們勸自己,曾經的如影隨形是真的,如今的天涯陌路也是真的。人看清就行,事看透就好,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親人生疏會讓我們不解不安。這世上確實有親緣天然的冷淡,有些人注定很難得到家人的偏愛。當一切過往都煙消雲散的時候,一切企圖挽回的方式都是徒勞蒼白的。有人選擇絕地求生,用愛情友情為自己織一張網子。有人選擇畫地為牢,在自己的世界找不到解藥。

看社交網路,底層的邏輯是,對一切「有毒」關係都敬而遠之,彷彿我們是最有智慧的一群人,能夠判斷哪些是「對我好的」。如果沒有經歷朋友的事,我也許也是這樣,不假思索,覺得極簡和斷捨離是對的。在這些看似有毒的關係裡,為什麼不太聰明的當事人為什麼不終結則斷呢?現在問我的話,我會覺得,飲鴯止渴又為什麼不行?畫地為牢也沒有什麼錯,陷入我執如果是命運的深意,那執著一點、不想放棄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渡。

村上春樹寫過,“回憶會從內側溫暖你的身體,同時又從內側劇烈切割你的身體”,每一段關係無不滋養著人又給人痛苦矛盾。在這個何等兇頑的世界,同時也得知,世界也得溫存和美好。

大宅門裡的白玉婷,癡情執著、遺世獨立,是家族與時代之中最特別的存在。她錦衣玉食,有家人照護,打小就喜歡聽戲,她全部的興趣和精力,都用在了戲曲上了,當時最紅的旦角萬筱菊德藝雙馨,對戲劇的造詣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白玉婷先是癡迷他的戲,後是癡迷他的人,到了非君不嫁的地步。她身為醫藥世家的千金小姐,卻絲毫沒有世俗的門第觀念,沒有看不起下九流的戲子,反而卑微到塵埃裡,只要能嫁給萬筱菊,她寧願做小,哪怕是當他的丫頭也行,這被她的家人怒斥為沒有羞恥心。

但當母親過世之後,她立刻就求哥哥白景琦去向萬筱菊提親。但是萬筱菊卻拒絕了她,輾轉多年,白玉婷已經是三十多的老姑娘了,但是對萬筱菊的痴迷和愛慕絲毫沒有減退,愛而不得,她決定與萬筱菊的照片結婚,並且與照片一過就是一輩子。

《大宅门》

這樣的舉動可謂驚世駭俗,離經叛道,我行我素。後來萬筱菊深陷險境,白景琦安排他到白玉婷的宅子裡避難結為真夫妻,當他走進白大小姐的屋內,頓時被屋內陳列的彩色照片和滿菊花所震撼,這都是這個女人對他純粹的愛。白玉婷只平靜道,“我和您的照片結婚都10年了”,隨後她將紅蓋頭戴在頭上,讓萬筱菊輕輕挑起,完成了心中的儀式。萬筱菊本以為這一晚後他們能夠結為連理,但可白玉婷卻孤身走出了宅院。白景琦不明白她這是何苦,白玉婷道。 “七哥,我是和相片結的婚”,隨即便選擇避嫌,前往娘家。

從不參與家族爭鬥,有愛有自尊的白玉婷詮釋了什麼叫成全自己。這樣的女人,至情至性、敢愛敢恨、忠於自己。在白玉婷彌留之際,白景琦對她說,「人生一世曇花一現,盡在虛無縹緲中。你呀,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你活的比誰都實在」。

故事的原型來自導演郭寶昌的十二姑和梅蘭芳先生。藝術來自生活,生活比藝術更精彩。紅塵精彩,丟不開的、放不下的,不必輕易說放棄。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