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散文應該如何寫?她十分值得參考......——Reader review
看完 替替 No.4 的 关于广州 | 会城状如大舶,二塔其樯,五层楼其舵後,覺得十分驚豔。關於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或者一個地方,替替 No.4的一系列文章真的十分值得參考,不論是行文方式,線索安排,文筆都是上乘的。
在這裡想要再次推薦這位作者替替 No.4,希望更多人去欣賞她的作品,絕對不虧。
1文字風格
我不曾见过真实的海,波浪在礁石上拍打出浮沫,风裹挟着冰。我的每一次近海体验都极其短暂且虚幻,大日头底下的游客,戴着墨镜撑着伞,害怕沙砾里的小石子侵袭脚趾,茫然地看裸着背的男男女女。
從文章的第一句,便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海風,以及風裡裹狹著的鹹味和那些有關照相的遙遠回憶。
作者以在曾待過廣州的攝影師為線索,串起一個又一個攝影師的所見所聞,以及一個又一個的廣州面貌。
费利斯·比托、黎芳、约翰·汤姆逊,這些人都是擔著風險來到異地打拼的,關於他們,作者更側重於通過他們來訴說那個時代的軼聞和城市的細節。
其實最先讓我感到驚豔的是作者的文筆。作者的文字細緻、寫實,有著滄桑、殘破、雜亂,詞句間帶著一種潮溼,滿是海水鹽味的感覺。有站在至高點俯視廣州的變化的視角,也有穿梭於街巷疊屋中的特寫視角。
如果說寫一篇散文應該是怎麼樣的,作者的文字絕對可以作為參考。不誇張,不情緒化,帶著一種悲憫的角度,盡可能客觀地記錄這個城市,將評判的決定權交給讀者。
好的文筆並不只是拿來炫技的,如同一切創作技巧一樣,僅僅是作為道具一樣,它們最終都是要為主旨服務的。
於是這篇散文有著歷史的蒼涼,被遺忘的悲哀,挖掘的興奮。意境立起,便不會倒。
2一座城市是如何書寫的
如何寫一個城市一個地方,這是一個難倒許多文人的問題。很多人以自己的見聞來記錄這個城市,也有人將自己的見聞與歷史結合,更有人以一個個不同的故事來串連起對於城市的印象。
這篇文章就是最後一個。
一般來說,我們人對於一處地方的印象主要是通過它的外在來認識的,但這樣有很大的弊病:我們不知道它更為深邃的含義,不明白它所承載的記憶和文化。
所以更顯得這種寫作方式的特別和有意思之處:作者不追求詳細面面俱到地將廣州呈現在我們面前,而是選取一連串彼此相關但又獨立的故事來在我們心中構築起廣州的印象。
碎片化的優勢在於,它打破了讀者對於眼前景象的消費,城市的意義被擴大了,於是我們消費的東西開始從碎片轉移到了背後更為宏大的大敘事世界觀。
從眼前轉移到背後的想象,這是這種寫作方式帶來的改變,也更能讓人享受一座城市。
3結語
依海而生的廣州記錄著無數的冒險家的故事,記錄著時代的更替,記錄著市井小民和投機商人的舊時光。在作者筆下,廣州是有生命的,它在不連續的故事裡棲息著,從碎片中拼湊出更為宏大的廣州。
在最後,作者寫道:
不论是香港还是广州,都只是这些人进入更广阔的远东的跳板。在这个封闭的糖罐只有一个破口的时候,人们拼命地聚集在那个破口处,直到把破口撕扯得越来越大。外来者大喘口气,去别处寻蜜。原来的伊甸园陷落了,人们甚至记不清他本来的面貌。
因为它承载了太多,战乱,火灾,瘟疫,反抗与镇压,夷馆的建筑修了又倒,倒了又修,永远在废墟之上新生,干净明亮的橱窗里,闻得到煤炭的焦味。
這個傍海的城市就是這樣,有生與死,有新與舊,混合著許多好的與壞的事物,正是這些獨特的歷史,才使得廣州成為廣州。
很幸運能遇見這樣的文章,讓我收穫匪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