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曲情懷,之二
近日南北奔忙,爲文當下,正搭著高鐵南下,抓緊零碎時間,速寫日前〈詩曲情懷,之一〉未竟之言……
打從開始執行《河洛唐詩》系列專案起,我做了許多這方面的研究功課,也跟過幾位傳授河洛古詩詞的長者研習,漸漸才對「讀」、「誦」、「吟」、「唱」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內涵,建立起深度的認知。
年歲稍長的民眾,應該都對凌波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印象深刻吧!在戲中演出的學堂場景裡,台上的老師搖頭晃腦領著學生們「??」,我刻意用「??」跟搖頭晃腦的動作連結在一起描述,有讀者知道「??」應該填入「讀、誦、吟、唱」當中的哪一個?
記得在跟了梁烱輝博士上過河洛《詩經》課以後,課堂上梁老師播放著他幫師承過的私塾老師「誦」《詩經》的錄音,在聽過老師的老師「誦」以後,不禁感到一陣熟悉!那聲音聽起來就跟我從小到大在寺廟裡聽過的「誦經」沒兩樣,根據梁博士所言,他的老師還能夠隨手拿起報紙,「誦」起報紙的內文!這就是我對「誦」字含義的深度認知!
至於我對「吟」的深度認知,是在跟黃明輝老師上過課及跟李齊益老師有較密切的往來以後,才慢慢理解什麼叫「吟」。「吟」跟「讀」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讀」沒有放入太多感情,「吟」則是藉由拉長「讀」的聲音,自然會產生「吟」的效果……
所以,今天在經過我這樣解釋以後,您應該比較清楚「讀」跟「吟」的差別,也對「誦」有了深度的認知,那麼「唱」應該不用解釋了吧!
那麽您可想過「唱」、「歌」、跟「詠」之間的差異又什麼呢?等一會兒還要開會,先聊到這兒,咱們下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