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流麻溝十五號》

蔡凱西
·
(修改过)
·
IPFS
·
很淺很淺

很少寫影劇的觀賞心得,其實我是個記憶力不好的人,觀影完畢,腦袋總是很難精準的回放劇情細節,總是擔心依賴映像的片段,寫出來的跟演出來的有落差,造成讀者的誤解(醒醒吧你哪有讀者)。

上個月初,跟我邀過稿的《新活水》雜誌,他們的發行單位,也就是中華文化總會,來信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流麻溝十五號》10月6日辦在國賓的試映會,請我前一天回覆參加人數。臨時詢問某位曾經涉足影視業的友人能不能去,當時他在隔離還不能出關,於是就跟文總回報,只有我一位參加。

photo by Cathy Tsai

我似乎是看周美玲導演的電影長大的。最初是剛讀研究所時,參加幾個社團合辦的《私角落》紀錄片欣賞與座談會,在觀眾席裡聽周導說明劇情的表現手法。接著陸續看過他指導的《豔光四射歌舞團》、《刺青》、《漂浪青春》等作品,然後,就是近期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

小八卦一下,忘記多久之前,可能有個一兩年吧,在前述那位曾是影視從業者的友人的臉書河道上回文,有個人跑來按讚,那就是周導,我還很高興的回覆:

天啊!我被大導演按讚了!

書封取自網路

電影改編自口述歷史文本《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我在觀影的過程中,腦海裡一直在搜尋每個角色在文本中的各自原型,陳萍、杏子、嚴水霞,究竟分別以哪位女思想犯的形象藍本去描繪的?這樣的思慮其實有點多餘,實則每位主線角色,是從文本中所述,將各種具共相又紛雜的白色恐怖受難記憶細緻的融入,呈現出每個角色,各有鮮明的性格、又有共同的受迫經驗,又各自走向生離死別的不同結局。

全片開場,杏子寫給母親的家書旁白;以及獄方為了威逼其參加良心救國運動之際,銷毀由家人寄來的相片、食品的劇情,彷彿能看見受難者施水環在獄中寫就的數十封家書,信中要求寄送生活用物,與向母親表達平安的文句,以動態的畫面呈現。

而杏子在劇中的人設,因幫忙學生會繪製海報,莫名其妙成為政治犯,被押送至火燒島服刑,或許有受難者張常美女士的身影在其中。張常美女士曾是學校自治會的一員,受到會長吳明正被指為共諜案,遭受牽連而莫名入獄。至於杏子在獄中繪製素描的日常,或有來自張常美女士的夫婿歐陽建華,在服刑期間的作畫經驗。

被槍決的嚴水霞,則是被賦與了死於白色恐怖的施水環、丁窈窕與傅如芝等女性受難者的最後命運。嚴桑在特別接見時,見到父親帶著幼子來探望,但兒子卻已不認得母親,這幕劇情則加入當年移監綠島的受難著陳勤,與女兒在特別接見時,幾成陌生人的經歷。

在預告裡看見穿紅色舞衣的陳萍,很難不令人聯想到,也曾在綠島度過監禁生涯的現代舞先驅蔡瑞月老師。不過,那件紅色的舞衣,最初就是個劇情伏線的隱喻。萬藍從中一點紅的鮮明,傳達陳萍在女思想犯的群體間,有種特殊的位置。因為是舞團的首席,練舞讓他不用參與勞動,又似乎掌握了上達獄方管理階層的溝通管道。

最終,紅色的隱喻逐漸清晰,陳萍作為舞者,同時也是大隊長秀色可餐的獵物。兩人不能見光的男女關係,既有為活命暫時求全的考量,與權力的宰制,同時又在不對等的權力位階下,帶著微妙且割捨不掉的情感,在相互拉扯。

劇中的男隊員林耀輝,在與杏子防範著隔牆有耳的對話中,曾提到「台灣為什麼不能自治」、「成立一個國家連心裡想想都不行」,再對比火燒島上,浪濤襲岸的自由來去。電影畫面中屢屢出現拍打岸邊礁石的狂濤,在我看來,拍岸的濤聲意味著因思想問題獲罪的受難者們,面對當權者施以意識形態的清洗,精神與肉體的刑求,卻難以吶喊出聲的苦痛與真實心境。


即使我們現已不會再因思想與言論而獲罪,必須入獄改造新生。但各式各樣的言論審查仍如影隨形,例如臉書對特定政黑貼文的審查,與降低觸及率;或在社群上表態支持這樣的一部電影,被指為舊事重提藉以製造分裂與仇恨;另外像是敵國的新疆再教育營,就不贅述了。

甚至我,在日前才被勸導過,不要在網路上亂寫亂罵,如果要罵人就去當名嘴,如果沒能力又沒人邀請上電視罵人,就不要寫,要寫就寫有趣溫馨,又能拿錢的文章,不要書寫人際關係的矛盾衝突之醜。

過去被黨國與威權所消音的歷史,看似很遠,其實還仍未遠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三個版本的契訶夫旅記:《薩哈林旅行記》、《薩哈林島行旅》、《薩哈林島:契訶夫旅行札記》

奈良吉野山:搏命演出的平安「御嶽詣」,參詣之路的今與昔

「換乘案內1872」:帶你穿越歷史上的10月14日,重回日本百年前首條鐵道的歷史與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