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風暴後,我們面對著什麼樣穩定幣?以及什麼樣的理想?
上週的Luna事件,我只算得上擦傷,因為1月初就因上一波穩定幣MIM事件,把Luna清倉了,是在Binance持有少量UST存息,最後一筆在週三贖回,隨後出脫。
這些幣圈損失遠小於我目前在股市浮面虧損,但我對股市的佈局一切淡定,小小抄底中。倒是對此事件甚為震驚,後來花幾天到處翻看所有穩定幣新聞,決定把水位大幅降低,不論是USDC或USDT或BUSD。
誠懇地說,當初會想要投資穩定幣,硬道理不是不懂,一切是基於僥倖。那時記得看很多群組說,法幣美元存息有1%就偷笑,和美元掛勾,還能有10%以上利息,這種好事能有多久?這些發息的團隊或交易所,到底要靠什麼獲利?真相應該很灰暗吧。
不過笑著笑著,大家依然都是買進。
我那時盤算,應該玩到美國政府出面說要監管,再來收。近期確實已看到加幣貨幣存息相關的法案正在研擬。傳統銀行業,當然不可能容忍這些幣圈團隊長期不交保護費,就是時間的問題,只是沒想到Luna用另一種方式開第一槍。
另一個僥倖是,這些穩定幣,即便最穩的USDC,跟去中心化沒啥關係。當初加入區塊鏈世界,口口聲聲說是要追求去中心化的人如我,這件事真的稱不上實踐理念。
看看這篇評論,三大儲備穩定幣USDC、USDT與BUSD,其實分屬於三大交易所主導發行,文中並懷疑他們號稱的現金儲備,很有可能是來自於交易所上投資人的資金。如果說法為真,當幣市變差,投資人結清交易退出時,所謂的「現金儲備」,就會帶來很大考驗。
後來又看到Coinbase意外揭露,當該平台陷入破產時,連平台上用戶投入的虛幣,也會被凍結託管。
我是沒在Coinbase開戶,這讓我警覺一些交易平台,連政府監管的保護都沒有,那麼周轉不靈時,突然走人關閉,這個一直都知道的風險在熊市只會更高。
說起來,中心化金融讓人討厭的地方,也就是互相勾結,好時宰制市場、壞時一起拖下水,這些穩定幣一樣的。Coinbase為例,它是相當重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同時是USDC主導發行商,背後主要股東是美國華爾街知名「木頭姐」:方舟基金創辦人Cathie Woods。最近方舟基金因為投資小型科技股表現淒慘,Coinbase最新一季營收表現下滑27%,風險正一個個加乘起來。
我倒不是說它的未來一定不好,只是這時候反而要感謝Coinbase,還受著中心化的美國SEC監管。相信真正破產凍結了,用戶去叫一叫,SEC還可能看民情還你。
也有人說這些穩定幣未來會逐漸走向監管之路,一個個乖乖向政府投降,確實可能,但還會有豐厚年息我也挺懷疑。自去年以來匯差賺了不少,再加上年利息錦上添花,這份僥倖已夠。現在手上還有少量,主要是為了低點搶進ETH,也許,這才是符合自己理念的投資吧。
在這樣的風雨中,上週我和一位住在香港的台灣年輕女孩聊著元宇宙以及NFT的話題,結果得到她的稱許,因為她以為像我這樣年齡層與資歷的人,對於這類創新只會嗤之以鼻。中年大媽如我,當下沒有因為被提到敏感年齡話題感傷,還挺開心驕傲。
對NFT至今想法依然純真,也許是我從未拿這個當作投資。
上週在Luna極速縮小時,我花了10U買下當作紀念,也順便提醒自己,自己當初加入幣圈初衷是什麼。真的不只是投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