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短歌行二首其二,樂府詩集

柴相丞
·
·
IPFS
·

這是之前整理樂府的時候發現的,即使當時身心仍在搬磚狀態,但仍被深深震撼。

郭茂倩整理『樂府詩集』,大致體例便是先記樂府原題,然後依次按朝代錄述後人作品。因為後人都是依樂府原題續作,所以前後一般都有很強的內在一貫性,只是有時候並不明顯。依時代先後讀同一樂府題下的各續作,每當白居易的作品出現,常常會讓人不由感慨其天賦才華。正當你以為他已經是玩樂府套路的巔峰,已無人能出其右時,這時候一個叫李白的怪物就會狠狠給你當頭一棒。

白居易一生最大的不幸可能就是和李白活躍在同一時代,甚至還很不幸地在李白之後。因為李白太過耀眼,相形之下白居易的光芒就根本不醒目了。如果沒有李白,他很有可能成為那個時代最璀璨的星。在日本白居易的名號遠比李白響亮,某種程度上也是從傳播學意義上驗證了這一點。

這首是『樂府詩集』收錄的白居易所作短歌行二首中的第二首。短歌行,長歌行的主旋律都是感時,感歎時光流逝。大家熟悉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是其中代表。白居易的短歌行也不例外。其本文如下:


依文本五闋:

世人求富貴,多為身嗜。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

問君少年日,苦學將干祿。負笈塵中遊,抱書雪前。布衾不周體,藜茄纔充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奴溫已挾纊,馬肥初食。未敢議歡遊,尚為名撿

耳目聾暗後,堂上調絲。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彼來此已去,外餘中不

少壯與榮華,相避如寒。青雲去地遠,白日經天。從古無奈何,短歌聽一


依音律四節:

世人求富貴,多為身嗜。(入二沃)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入一屋)

問君少年日,苦學將干祿。負笈塵中遊,抱書雪前。布衾不周體,藜茄纔充。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入一屋)奴溫已挾纊,馬肥初食。未敢議歡遊,尚為名撿。(入二沃)

耳目聾暗後,堂上調絲。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入一屋)彼來此已去,外餘中不。(入二沃)

少壯與榮華,相避如寒。青雲去地遠,白日經天。(入一屋)從古無奈何,短歌聽一。 (入二沃)


(文本來源: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92926#p9 )


因為通篇用入聲韻,用現代漢語讀恐怕慘不忍睹,以下是朗誦處理意見:

(/ju:/^4)*(ru^4)(/ju:/^4)(/tʃu:/^4)

*:不寫「yu」是因為在拼音規則下「yu」實際上是「yv」,即「yü」,容易混淆。按漢語拼音y+u(非ü)亦可拼出。曲同理。

要想細品屋韻沃韻的差別,恐怕還得引入擬音了。以相對最友好的潘悟雲擬音為例

( jiok ) ( ɖiuk )

祿(luk)( duk )(piuk)(biuk) (siok)( ɕiok )

( ʈiuk)(ȵiuk) (tsiok)

(ʔiuk)( suk ) (kʰiok)

ɕ發音近s, ȵ 發音近n,ʔ發音近ng,即北方方言「俺」的前置輔音。引用原形是為了避免訛傳。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具體發音教程youtube上也有。中古音並非我所長,說錯見諒。


樂府詩有一個常見現象,那就是文意段落和音律段落常會相剝離。這是因為樂府詩作為一種對樂府題的續作、模仿作,是以入樂為前提的。樂府詩體多變,但配樂卻不容易大變,這就導致文本和旋律容易脫節。但如何在失序中重鑄秩序又成了詩人們玩味匠心的地方。

白居易這首短歌行,依文本很明確是應該分五闋的。

第一闋:總起,表明主題,人是有慾望的,人被慾望驅使,但人又因為種種不可抗力,難以滿足自己的慾望。

第二闋:這位同志的少年時代,勤奮刻苦讀書,但物質條件艱苦,生活不太如意

第三闋:這位同志的壯年時代,三十登用,五十入朝,下人都有棉衣保暖了,座駕也改善伙食增膘了,但是還要為清名約束自己,不敢鋪張用度。

第四闋:等這位同志耳背了老花了,終於開始養歌妓在家裡笙歌燕舞了。等這位老同志牙齒都開始掉了,終於開始吃山珍海味了。但是這個時候這位老同志已經沒有很好的身體條件去享受這些了,外表光鮮,裡面已經很惱火了。

第五闋:總結,年少青春和榮華富貴,就像冬天和夏天一樣難以同時出現。雲飄得很快,太陽也跑得飛快,時間很快就飛逝過去了。從古到今這事兒都沒啥辦法,您就聽我唱一首短歌罷了吧。


因為樂府並無樂譜流傳,所以推測樂府詩音律分節難免力不從心,只能從韻律規律上找出一些蛛絲馬跡。

雖然最早收錄的建安短歌行是六節(解),但後人續作極少有明顯六節的作品。不過至少自顧況起,已明顯可以看出一節一韻漸成主流。簡單引用一下吧

城邊,今人犁田昔人。||岸上,昔時江水今人。||今人昔人共長,四氣相催節回。明月皎皎入華池,白雲離離度清

白居易短歌行的第一首也類似。

曈曈太陽如火,上行千里下一。出為白晝入為夜,圓轉如珠住不。||住不得,可奈!為君舉酒歌短。||歌聲苦,詞亦,四座少年君聽。||今夕未竟明夕,秋風纔住春風。人無根蒂時不駐,朱顏白日相隳。勸君且彊笑一面,勸君復彊飲一。人生不得長歡樂,年少須臾老到

由此推測,在本樂府中轉韻可能意味著節與節之間的交界。而白居易在歌短歌行時,用的樂可能是四節。

但第二首轉韻過於頻繁。如果依一轉韻一節,那整首樂府不管是音律還是文本都過於無序。如果用樂依然是四節的話,可能上文中的排列是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即以入一屋二沃的互相轉換為一節。第二,三,四節,都是以2:1配置屋韻和沃韻的比例。第二節是三、四節的兩倍長,亦可能是同一旋律的適當反復。當然如上所述都不過是捕風捉影的揣測。


太累了,今天先就碼這麼多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