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文明之眼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中華文化】被竄改的中華

文明之眼
·
·
《道德經》是傳世最廣的中國經典,他有什麼魅力又有什麼價值?今日盛傳的《道德經》是漢武帝竄改後的結果,竄改《道德經》究竟是功還是過?

儒教腐化中華兩千餘年,腐化早已深入靈魂之中,中國人皆有迂腐、貪腐、陳腐的痼疾,就如同地球上的鐵,一旦有水有氧就快速氧化;此外,每個人抗腐能力不同,有的迅速腐化,有的卻不受腐化,將不腐化的原因找出並應用推廣,就能產生不鏽鋼或防鏽層的效果。

中國歷經秦暴、胡亂、元消、清倒... 等等危亡,仍能存在的原因,絕不是因為儒教的腐化之功(臭老九),而是有種力量默默守護著中華,它深藏在每個華人的靈魂之中,在每個危亡的關鍵時刻,無形中挽救了中華文化。

在周公旦禮教腐化中國之前,中國的文化已綿延二千多年,自炎帝、黃帝以來累積的理政經驗,到堯帝、舜帝時已相當成熟,至諸侯朝夏大禹被推戴為共主時,華夏、中華的特性已然顯現,即不斷融合文化綻放盛開,而人文同化所及就是中國。

經歷夏代數百年的人文同化,「東夷」早已是中華民族的成員,所以無論夏族夷族都是中國,同樣的,東夷在建立商朝後,也循著華夏的治理之道,所以西戎也變成了中國;這些治國理念與文化中華的方式,就是現代中國人應該重拾的瑰寶。

為什麼要追溯文化到這麼久遠?何不乾脆繼承前朝舊制就好了?原因在於華人腐化已深,就好比地表水(產業毒化)與地下水(儒教腐化)都已不堪使用,就只能再向下挖更深的井,才能獲得健康的水質,取得水樣並非直接飲用灌溉,而是要作為水質改善的標準。

因為嬴政的頑劣無知,妄想靠暴政統治天下萬世,一把火燒了民間藏書,而夏商古籍也進了始皇陵寢,使中華之道無法教育傳承;百年後,與嬴政一路貨色的劉徹,忘卻了父祖的教誨,為了皇權私心竄改了僅存的黃老思想

《道經》與《德經》是考古學家在漢墓挖出的前秦版本(不諱「邦」字),它與今日流傳漢儒改編的《老子》或《道德經》文意相差甚大,關鍵處甚至完全相反。

《道經》與《德經》由周守藏室官吏李耳編著,李耳在告老歸隱途中,因受不了守關將領尹喜的糾纏,不好名利的李耳只好拿出筆記讓他抄錄;因為這個無心之舉,戳穿了帝王糊的窗戶紙,才讓後人能夠窺見真正的黃老思想與中華之道。

《道經》上善治水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瀟,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故無尤。

漢儒竄改後:

《老子》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治理』是今日人們常用的辭,『治』本於大禹治水,『理』本於華夏王道。《道經》是要闡述大禹的治理經驗,而漢儒改「治」為「若」抹除了黃老痕跡;於是將原本科學實用的學問,竄改成玄虛迂闊的經文,按此修練怕是要變成歐陽瘋。

大禹治水原理:水流經萬物而能靜止,既然水往低處流,故須依山川形勢開通疏導。

第一段是治水經驗,第二段才是治理應用,治理之道必效法自然;因此,以地理為居之道、以瀟理為心之道、以信理為予之道、以治理為正之道、以能理為事之道、以時理為動之道,能夠靈活運用,故能夠無患害。

漢儒將「瀟」改為「淵」、「正」改為「政」,「予善信」拆解為「與善仁,言善信」,估計是真看不懂《道經》,只能用己意強行竄改;畢竟這無關皇權,僅僅是治理之道。例如「正善治」是說以治理為正之道,水往低流就以水為準,而不該以人造逆自然,例如黃河被稱為「地上河(懸河)」,若遭逢暴雨黃河潰口,一淹就得死數百萬人,就是人造逆天的結果。

或許商朝屢屢遷都,並非沒有能力興修堤壩,而是不敢違逆自然之道。

瀟與淵截然不同,前者形容心清,後者形容心深;心深則「居善地」,人人都往好地方,哪能叫人不爭呢?予善信如徙木立信,承諾多少就給多少,卻被拆成與善仁、言善信,與人為善、言而有信?改為「政善治」則多餘,如果「治」作動詞更慘,把無事生非當成政,把無故擾民當成治,國家豈能治理得好?文意錯亂正好交差!

如何運用上述治理之道?
舉例而言,美國靠油幣維持經濟,而各國也靠石油維持繁榮,但石油帶來的現代產業與能耗模式,卻會造成環境汙染生態惡化,該怎麼辦?

居善地即不居惡(如無公害),心善瀟即不淌渾(如去油幣),予善信即按計畫(如棄石化),正善治即依自然(如淨能源),事善能即務可成(如重研發),動善時即時機對(如救生態);中華之道取法自然,合乎自然方能久長。

The Oxen and the Butchers
The Oxen once upon a time sought to destroy the Butchers, who practiced a trade destructive to their race. They assembled on a certain day to carry out their purpose, and sharpened their horns for the contest. 
But one of them who was exceedingly old (for many a field had he plowed) thus spoke: "These Butchers, it is true, slaughter us, but they do so with skillful hands, and with no unnecessary pain. If we get rid of them, we shall fall into the hands of unskillful operators, and thus suffer a double death: for you may be assured, that though all the Butchers should perish, yet will men never want beef."
牛群和屠夫
有次牛群想消滅屠夫,因為屠夫以宰牛為業,便聚會商定磨角備戰。
但一頭老耕牛說:「確實屠夫宰我們,但熟手做較利索。如果擺脫了熟手,落入生手更遭罪:要知道,屠夫雖全都該死,人卻並非吃素的。」

見多識廣的老耕牛說出了實情,屠夫殺牛是不對,但重點不在屠夫,而在人們要吃肉,莽撞行事後過更慘;道理相似,美元宰制石油價格是不對,但重點不在油幣而在石油需求,只有將產業能源升級,石化的禍害才能降低。

《道經》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根,歸根,情,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㠵,㠵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漢儒竄改後:

《老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俗話說「落葉歸根」就是常情,周王的祖宗故舊皆在秦地,卻被中原諸侯歧視,還用長城隔絕在外,這恐怕是姬旦禮教宗周始料未及的吧,這就是不明常理導致的荒芒,最終,秦併天下而逞其凶頑。

明理則能容物,中國不容外夷,就是禮教使然;容物才有公心,大禹因有公心,故被奉為共主,此處「公乃王」被竄改為「公乃全」,劉徹私天下漢萬世的用心很明顯,因為皇帝世襲用不著公道,甚至飼犬牧羊用不著公心。

治理取法自然,自然有其道理,道理通則永續,永續則無危機。

這段話像是在說給現代人類聽的,今日地球生態的危機,就是因為沒有永續考量,不永續是因為道理不通,道理不通是因為不懂自然,不懂自然才導致人類的危機禍患。

復興實踐中華之道,不僅能讓人類脫困,更能迎來太平盛世,因為,歷代的太平盛世,通常都效法三代,皆偏好道家思想;三代只剩傳說,漢文卻好黃老;黃老早被竄改,李唐卻重道家;開皇、貞觀、開元、康熙等朝之所以能致太平,是因腐化較輕,且能共鳴於心,三代的中華之道,永存於華人心靈。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