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学习是不自由的?

仨仨
·
·
IPFS
·
再次一篇与自己reconnect的尝试 (日记)

这个问题很值得给自己写一写。对于学习到底可以带来自由还是不自由感,不只对我这样一个想着以学术为业的人重要,可以说对于无数中小学生也是重要的。有多少家长愁孩子学习,多少孩子觉得学习是不自由啊!

记得刚拿到奖学金开始读硕士的时候,从心底觉得自己是占了大便宜——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白白的读书有钱拿?这简直是伍尔夫笔下的终极自由了——一年拿上500英镑,买咖啡,散步,有个自己的房间进行自由的思想。每个学期选课都是特别兴奋和幸福的,注册的旁听的,简直如饥似渴,学习真是等同于自我实现。

硕士读完,感觉对学习的热爱变的越来越不纯粹。要上一门社会理论,能看看大海中得几粒难得的明珠对世界有什么见地,我心里是兴奋的。但又打鼓,担惊受怕。这种忐忑一时还想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总之是感觉世界有求于我,这课要向我索取。可以说是我能力有限,只能用极其有限的论证搪塞作业,匹敌不了那些明珠的浩瀚和深邃;但我又觉得外界对我的期待越来越高,那我自然就有了剥夺感。

好,问题的成因发现了,学的不从容。我拖延-焦虑的圆圈也加重了这种捉襟见肘,就和小学生一样,仓仓惶惶的学不会学不好,肯定是越来越不想学了。

怎么治这么一个小学生呢?首先要辨别这种落差感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要建立自己的reference group:不能总是跟牛人比,老师比,好高骛远,无效内耗。

但让学习变得不自由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那种莫名的傲气和责任感。我要从一个知识的获取者变成一个知识的生产者。这个角色我并不熟悉,而且它远远没我想象的挥斥方遒,高尚,爽。尤其是初学者,每天看大师的作品,自己费劲半天都做不出一扣扣。能做出来的研究自己又看不上。

这种上不接天堂,下不接地气的感觉特别麻烦。从前觉得自己做的研究能够在地的有用,就很有动力。越接触学术界越发现在地有用的东西学术界根本看不上,我哪边都不归。学术上想找到一个赏识自己的社区也很困难,也不赖别人,毕竟自己也一直在变化。今天还在做农村,明天又想做金融。我也没有努力向确定的观众推销自己。

抱怨了这么多,在地联络的时候还要联络,该学术合群的时候还要迎合。好高骛远,只能是一步一步的走只能安慰自己学习也没那么重要,生活还有其他。只能安慰自己说自己也没那么重要,世界还有别人。这样想就能更自由。心里一直觉得奇怪,就这样觉得吧。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