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向标 002 | 《非流行说唱》狂cue爆点,AR刘夫阳你自洽了吗?

温带复调
·
·
IPFS
“说唱要贴近生活”这种传统的文艺观看似已是陈词滥调,但很少有人像AR一样将“做说唱”本身作为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尽管作为他们的生活往往都“只有音乐”)在音乐中重点刻画和讨论。
AR刘夫阳《非流行说唱》

002

《非流行说唱》

AR 刘夫阳
胖夫文化

综评:6.1分


鲁伯·海格:6.0分

我听这类说唱吵闹唠叨,不过是凑个热闹,对歌词的关注投入,远大于对它们编曲制作的在乎。如今国内的流行音乐门类里,说唱最犀利而接地气,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Rapper们都敢说敢写地捕捉现实。这点尤其值得某些酸腐的独立音乐人们学习。

说唱歌词很好玩,会尝试建立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当然,曲子采样同样可以做到):“抖音QQ微博”、“昆汀漫威肖申克盗梦空间”、“新说唱好歌曲”、“窦唯汪峰马东”等等。有时谈不上所谓的优雅、深度、诗意,像《粤A在北京》,却往往会更现实、真诚、低姿。尤其《House》,一姓一名地编织说唱音乐人的群像,天南海北,从地下到台面,还让人蛮唏嘘。

然而确实,刘夫阳的“非流行”唱腔如他在开篇所指,对于旋律耳朵而言,这张太没音乐性了。


德拉科·马尔福:5.0分

第一次的乐评

这张专辑我就听了两遍不到,我现在已经彻底忘了唱了啥念的啥了。我今天还特意听了他之前那张《流行说唱》,逼着自己听完了整张,实事求是,负责任地说:都不咋样。

这才第二期!我也想负点责任!多逼逼两句的!但就,抠不出一个让我想写的点啊!不管是槽点还是好的地方!

第二次(在催稿压力下增补)的乐评

太无聊了,从一个非嘻哈乐迷的角度来说。真的,既然你说“去跟不去,是一样的合理”,可惜通篇的“反对流量”、“你不懂我”、“你不配”,这有啥意思吗?而且我非常不喜欢这种矮化大众的行为,什么叫做‘喂猪食’?既然执意用奶头乐理论来看待大众的话,那这边建议亲还是回清代做个上流人呢。

这也算非主流说唱吗,这么流水线的流行旋律也算?这哪里非主流了?感觉听和尚念经都比这个更有审美追求惹。BTW,当提到“崔健跟窦唯”时,这是我整张专辑听下来最有印象的地方,就真的,很好笑。

AR刘夫阳《非流行说唱》专辑封面

聪仔:7.5分

十四曲分三卷,一卷一主题。卷一是传统嘻哈范题——态度与炫耀;卷二是活页生存日记,英文语境爱用struggle;卷三是社交内考,算作卷一延伸。首先,平庸的争论引出平庸的流行研究:与评论家对台,三请某无才明星一道原地打转,惯例借用无价值言论作立场踏板,够过时,除非装作自己从没涉足境外流行音乐论坛,硬要视旧为新。挑旧事立即招来跌盘,同名曲累赘到不必多赘述,ABC的1+1+1>3计划里,AR持中位,Buzzy拖后腿,Cee拽均分。“请你说点real life,不要只是娱乐”,这对听众对AR都生效。我 pt.1/pt.2、选择、粤A在北京稳接《校园寓言故事》,算本作正番,这才正式介绍AR主职——合格的自察家,一切皆是以“我”见大,有经历才会写“以前这里我到过,现在我到了这生活”,这是个体记忆;纽约市歌唱Everybody here was someone else before,那是多元色盘。处女秀已把大学人际关系聊透,再来同一出就会生出乏味,AR另辟的延伸路线是转移战场,痛打意见领袖,但社交平台上动人的心得不是这些,How do I disappear/Without anybody knowing/Will anybody even miss me/When I'm gone?Rich Brian写的才是。


Zzz:4.0分

第9、10、11首苏的编曲印象深,弦乐的运用以及类似复古蒸汽波式的鼓音色和编曲等等还算有一些想法,能听得出整专还是想有些不一样的突破,起码对于那个圈子来说。然而整体真的幼稚浅显到令人尴尬,比如搬出诸如窦唯、崔健、Bob Dylan、MJ、汪峰等等来说教,再比如极其直白又毫无趣味的喷着行业内乱象。一切的意识表达也和单薄的人声音色以及律动呆滞的人声节奏形成闭环,尤其前5首。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wordplay好比相声里的包袱,有的包袱就是无聊尴尬不好笑。毫无地下质感和灵气,又用着pop的编曲和音色做出的这张名为“非流行说唱”的专辑,倒是整张疲软无聊的专辑最有意思的亮点。近年诸如“小众”、“文艺”、“独立”、“地下”等词汇反而成了最大众且最媚俗的词汇,然而不好就是不好,和意识、风格、小众大众、流不流行关系不大,也许初心是好,但作品就是作品本身。

JoeZhan:8.0分

AR作为中文rapper的革命性向来不是在节奏和音色这类“音乐性”的方向上,这张专辑中的boombap、trap、jazz、grime乃至disco的杂烩也表明了他拿来风格“为我所用”的信心;在既定的类型框架下,对中文说唱表达方式和内容的探索更加是AR对中文说唱的贡献所在。

对AR而言,与上一张《流行说唱》相对的“非流行”意味着在表达中抛下口气夸张、“为了炸裂而炸裂”的角色扮演,彻底自我主导,讲述自己认为最应当被说出的而非市场最需要的东西,而这也与他一向不牺牲音调、削弱旋律性而为文本表达服务的flow风格更加贴合。

“说唱要贴近生活”这种传统的文艺观看似已是陈词滥调,但很少有人像AR一样将“做说唱”本身作为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尽管作为他们的生活往往都“只有音乐”)在音乐中重点刻画和讨论。在这个一切都以self为前缀的时代,创作者很难引导看客会在被期望扮演的人设之外对自己真实的个人生活发生兴趣,在泛泛的励志鸡汤和“real判官”之外谈论创作细节、录音室生活、市场生态等等不太容易在硬核乐迷的圈子范围之外引起共鸣的“严肃话题”也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尝试。这种rapping about rap可能注定不适合跳舞、跟唱和短视频传播,但的确是名副其实的real rap shit.

对AR缺乏对既定类型框架本身的挑战和创新——即“缺乏音乐性”——的诟病不会因为这张专辑而停止,同时这张专辑中最贴近“流行说唱”的《一丢丢》《ABC》也的确在cool shit和real shit之间有些首鼠两端;但在说唱的外衣成为流行风潮说唱的内容却日益受到限制的当下,在这个似乎只有不择手段剥削自己的创作能量才能出头天的当下,专辑中真诚地共存着的“we all from the same house”的文化责任感和自力更生不愿被资本圈养的独立精神可能尤其值得赞扬。


不是很妙阿森:6.0分

对于中文说唱我绝对不是专家,而是看客——每年保持听十张左右具有代表性的新专辑以维持对行业最基础的观察。而这种带着期待和包容欣赏的观察热情也时时会脑中难以自禁生出一串串问号连连浇灭。这张《非流行说唱》也并未让我刮目相看。

说唱和摇滚乐一样带着政治色彩生、带着变革使命长,说唱是21世纪的广场演讲。而这些作品无法令我无法击节赞叹的致命“死因”依然是表达观点的无新——他在说的他想说的,我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这不是说给我的独立rapper梦想坚持宣言,这不是说给我听的打着“非流行”标签主动cue爆点的当立不自洽,这不是说给我的流行文化看低或同行相轻,这不是说给我听的网络社交形象沉溺警示,这不是说给我听的拉圈认证排座次。

但另一方面,我又并不讨厌这张专辑,一是从《Always on the Road》听到的少年赤子心令我产生消弭风格取向的好感,这首做得也好听。二是整个上半张在过于自我陶醉、自我标榜白莲花到被害妄想的态度马上就快要令人生厌。但这种不羞于完全自我中心的大量输出又令我感到一种生气,一种不怯于被窥见真实想法的自我打开和被探知到真实文化水平的坦荡自信令我感到充满活人的生气。这种生气在华语摇滚长期语焉不详、故作深沉、填充意象、搭建大词结构、为诗而话的风气中,越来越难以看到。


往期回顾

  1. 《昏古七》解离的真实:6.3分
  2. 《非流行说唱》AR 刘夫阳:6.1分;

关注我们

微信:鉴赏志

微博:@温带复调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 · 乐向标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温带复调温带是现实,复调是理想,乐向标是华语地区新专辑短评集,较严肃的那种 微博:@温带复调 / 公众号:@鉴赏志 /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乐向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乐向标 033 | 工工工《幽灵节奏Remixed》超越原作的众包“二创”?

乐向标 032 | 蛙池Wachi《哑牛》“互联网新文艺”的时代显影?

乐向标 031 | 声音玩具《劳动之余》炉火纯青的诗意还是自我重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