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SAMPL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虞興華 ➜ 極簡主義消費指南|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SAMPLE
·
·
❝ 二十世紀末,#極簡主義 (#minimalism)曾被視為是對 #消費主義/ #物質主義(#consumerism)的叛逆,極簡主義者批判經由消費、物質獲取的快感,認為那不過是種麻藥,短暫的快感會堆積成為過度的物欲,最終帶來痛苦,唯有清除『多餘』,僅僅保留你真正需要的器物,才能投入地享受生活,達致心靈上真正的快樂。❞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 二十世紀末,#極簡主義 (#minimalism)曾被視為是對 #消費主義/ #物質主義(#consumerism)的叛逆,極簡主義者批判經由消費、物質獲取的快感,認為那不過是種麻藥,短暫的快感會堆積成為過度的物欲,最終帶來痛苦,唯有清除『多餘』,僅僅保留你真正需要的器物,才能投入地享受生活,達致心靈上真正的快樂。❞

提到極簡主義,總是會想起整齊乾淨、黑白淨色、簡約時尚等特徵,是一種探索快樂充實之道。根據以上對極簡主義的詮釋,它是對抗欲望的一劑良藥,能夠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實際是否如此?如今Apple的電子產品或是IKEA和MUJI的簡潔設計讓極簡主義也難逃商品化的標籤,如此一來談及心靈真正的快樂也就成為了笑話。

虞興華透過凱爾·柴卡(Kyle Chayka)的 The Longing of Less: Living with Minimalism 一書說明極簡主義成為生活潮流只是一種營銷策略,指出所謂生活中的「多餘」是極簡主義下的產物。我們本來的生活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只是被「擁有的並不能使我快樂」這一刻板印象所混淆,從而遺忘快樂真正的本質。

柴卡指出極簡主義應該注重自我的存在,而非生命中缺席的部分,自我存在的放大就是快樂的本質。諷刺的是,書中所提到的另外兩個概念:#數位極簡主義 (digital minimalism)和 #第二身體 (the second body)卻又強調缺席的重要性,快樂只是用於炫耀存在的媒介。因此快樂的本質就留待讀者商榷,它也許通俗易懂。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