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选择作业,成年九死一生。(一)

佚言
·
·
IPFS
·

如果唐朝是一块蛋糕,科举就是皇帝给农民们画的大饼。

读书形成的世界观是极其片面的,能流传的书大都是官著,而读书人大都依附朝廷,所以书中的世界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读书人的世界。

唐朝有初盛中晚之分,对不同的阶层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对于不同地区的百姓也同样不同,内陆也许只是加了赋税,边境也许横尸荒野,藩镇中的青年或许正愁雄心万丈无处施展,正得着机会在军中生死搏杀,免得回那黄土之上颓然一生。这些人何来初唐盛唐中唐之说,一念天地,不是生便是死,不是一将功成,便是做了万骨一枯。这些划分,只有身在朝廷远离边疆的文人朝臣在乎,于武将而言,安史之乱便已是往日不再了。终日守在边疆,何来中唐晚唐之说。

就唐朝而言,诸多领地都是藩镇之类名义的领地,其基层的统治权根本不能收归中央。强大时臣服,弱小时独立。其内的百姓王侯们也自得系统,不与中土一脉。因此唐时的世界是非常繁杂不通透的,而科举的目标人群只是在编户齐民上的一部分而已,而其中真能如愿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里又要提到我反复提及的孟郊了。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的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其悲惨的一生是相辅相成的。他的诗句中透露出的浅薄与窘迫,正是其之后悲惨生活的根本。

拿《游子吟》讲,其母的心意是极其的关爱且细腻,而孟郊也是孝顺之辈,屡次奉母之命考取功名,四十六才进士登第,但仕途极其窝囊, 不多时便与世长辞。孟郊一生可谓是孝顺第一,作诗第二,其余一事无成。

其中《登科后》的意气风发,再到做官时的寸步难行,我不去妄加揣测他与其母的想法,但其与现实差距甚大,应该不是虚假。

这就是科举的大饼,与深信其中的百姓的一相。而陶渊明是明悟者,孟郊是局中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