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udioVisual 初探 與 閱讀紀錄
上週觀賞了在北美館的一場音像(Audio-Visual)現場表演,演出者是自己關注已久的幾位臺灣藝術家,同時也都是臺灣在Tezos鏈上很高產的NFT藝術家們。
演出片段:https://fb.watch/bA319Brhd-/
這陣子學習了Touchdesigner及 p5js ,對於AudioVisual類型的表演,尤其是「現場演出」頗為好奇:
好奇哪些東西是Setting好的,哪些東西是現場(Live)調控的,又調控這些東西的來源(input)是什麼 以及 我是否可以感受到 音 - 像(Audio - Visual) 間的關聯,又或者不需要找出這個關聯只作為純感受的話,是否自己能有不同於以往看展/看表演的體驗。
映後也與其中一位表演者討論,或許自己對於聲音藝術領域還些許陌生,觀看三場表演中間都有一些出戲的狀況;不過整體來說還是看得挺過癮的。自己最喜歡得還是以上面演出片段中一段上下建築物與消逝的碎屑隨著節奏起伏,可能現階段的我,受過去習慣的街舞表演影響,還是以與音樂契合度高的呈現最為習慣,又或是身體對應音樂的Grooving在聲音藝術領域中還找尋不太到;不過自己也相信當從觀賞者轉變為創作者時,又有不同的思考或是切入點。
除了現場演出之外,本體還有正在展期間的「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推薦可以搭配北美館的語音導覽一同使用,展場介紹寫得很清楚,但有時候覺得過於清楚反而影響了觀看的自由聯想;詳細文字記錄可以看豆泥寫的文章,後面介紹各個作品時還很貼心的留下他觀看作品後覺得值得探討的議題及推薦的書/還有Podcast,獲益良多,已收藏。
這段時間也查閱了一些臺灣音像藝術家/評論家們推廣AudioVisual領域所寫的文章,紀錄也分享幾篇看到覺得整理的很好的文章:
- 維度 在 IG 上分享關於 AudioVisual的 歷史,考古等專題;
也整理了過去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的未來媒體藝術節作品,自己剛好也因此複習了一遍,才覺得其實漏看到了很多創作動機/探討目標。 - 融聲音樂 有數篇介紹經典/得獎 AudioVisual 作品,例如:
<Supersymmetry by 池田亮司> 分享池田亮司(Ryoji Ikeda)在歐洲核能研究中心(CERN)駐村後所創作的作品。
<《Anthropocene》人類世系列> 探討藝術家如何關心社會?藝術表演如何不只停留在美學觀賞的層次?這兩篇都獲益良多也因此查詢/獲得了更多相關藝術家的資訊 - 典藏 可以發現不少探討相關錄像/音像等不論是台灣藝術家,來台展覽的外國藝術家,或是對於近期浪潮的評價等等都是好文;也才發現原來池田亮司在幾年前有來展過,可惜未能實際去體驗觀展。
觀看這些總總,好像稍微更可以理解 Audio-Visual 作為一同感知的實驗。
希望能繼續把看到有趣的事情好好記錄下來。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