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不經心的生活裡,尋找自己的自主權
在發現我的分心已經開始讓我懷疑自我價值後,我開始嘗試專注力協定。
分心的最終解法是了解自己的痛苦,才能控制並找出負面衝動。走路總是在滑手機,上班上一上總是焦躁就想開始上社群網站,是為了逃避。永遠沒有實感,就代表我不用去處理我的痛苦,把責任放到手機上,我就不用去負起改變我人生的責任。然而,手機只是一個藉口,這世界上多得是讓自己分心的理由,學習專注,其實是練習不逃避人生。
而我從哪裡開始呢?
- 內在誘因:當我想要分心時,先尋找分心前的不適感,是什麼讓我想要分心?我的現況有什麼使我逃避?是對現況的不滿?困難的工作?還是對自己的焦慮?記錄下我的誘因與我的感覺,再探索我的身體反應,進入自我覺察,例如:在分心前,我會感受到胸腔有一股躁動的氣息。記錄在分心追蹤表(https://wry-tuna-9a8.notion.site/d164679b71e04dfba4143e1e3023d172 )給自己十分鐘的時間,要是過了十分鐘,我仍覺得這件事超重要,我就去做。
- 分析我的現況,分成我能改變的「影響圈」,和我不能改變的「關注圈」,專注在能改變的事情上,不要過分為關注圈焦慮。然而這個範圍是會改變的,當我越來越有能力的時候,我的影響圈就會逐漸擴大,只有在認定自己無能為力時,你才是真的無能為力。
- 引力: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騰出時間,並訂立每週回顧。尊重自己為自己設下的行事曆,預計要浪費的時間,就不是浪費時間。
我最反抗的是這一項,老實說我蠻熱愛隨心所欲的自己,長大後我總是隨心去做自己的事,讓自己不用再受小時候那些令人喘不過氣的枷鎖。但讓我好好正視這件事情的是,我有好多想做的事情啊,而我的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我不能再繼續把這些線上課丟著把這些書囤著,再讓自己譴責自己不夠好了。我是最重要的,而我要好好把握它。但是,我並沒有像書中真的把行事曆填滿,我還保留了一點彈性,避免我太快放棄這件事。重點是,像對金錢一樣吝嗇的對待自己的時間啊! - 外部誘因:記錄下會勾引走自己的軟體或網站,提高進入的門檻,例如登出及移除APP,會引發漫無目的查看的APP就移到不會馬上看見的地方。在需要專注時,開啟勿擾模式。在沈迷時,當自我覺察到的時候,問自己一個問題,是這個東西在服務我,還是我在服務它?
最後還是得告訴自己,就算分心了也不要譴責自己,改正自我抨擊的習慣,嘗試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自己。就算發生了也只是一個現象,而要做的只是思考,我要怎麼讓自己往專注者更前進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