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乐观,但不能盲目乐观
最近看了九边写的一篇文章《2024中国的突围年》,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光是只盯着国内,总觉得有很多问题,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全世界, 坚持“走向世界、走向开放”,啥困难都能顺利挺过去。
他说的这个方向当然没什么大问题,但他的文章的思路有个大问题,就是觉得国内问题可以和对外问题完全分开。
也就是说,就算国内有法治不完善、管制过多、政府乱作为的问题,也不影响中国企业出海。
但事情不是这样的。
虽然九边在文章里举了不少跨境电商的例子,来论证企业只要走出去,就不愁赚不到钱;
但出海不是在海外建个工厂、把东西卖出去这么简单,那只是低层面的“走出去”。
真正的走出去,是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可以在国内外自由流通。
咱们可以自由到美国工作、去美国投资,当然,美国资本可以自由进出国内各个市场。
这样,咱们才有机会参与到包括AI、芯片在内的前沿技术分工。
但现在的问题是, 国内对于企业出海,其实也是差别对待的。
中国政府当然支持国企出海,但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出海”,并不鼓励。
因为在中国政府看来,这些企业“出海”目的是为了把巨量的资金转移出去。
前些年,许多民营企业去国外买足球队、买院线为什么被紧急叫停?
就是因为这些民营企业的目的不在于买球队,而是借着“出海”的机会把资金转移了。
比如,当时国内有官媒批评王健林“借钱”买买买,王健林反驳说他借的钱都还了。
但是,王健林没说的是,他在海外借的中资银行的美元,然后用国内人民币还债。
稍微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有了解的人,就应该知道王健林这么做为什么会被叫停了。
当然,从事实上看,民营企业“出海”后,资金也确实很难回到国内。
不少出海的民营公司,老总一面在国内贷款,一面把美元全放在美国买美债什么的。
原因很简单,国内贷款利息那么低,国外美元利息又那么高,老板们完全可以通过国内借贷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等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后,再用美元还国内的人民币贷款。
更何况,把美元转回国内换成人民币很方便,但是如果把国内的钱转出去,可就相当麻烦了。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朝令夕带来的政策性风险、以及很多部门严格立法然后选择性执法对企业进行处罚的事,也让中国企业缺乏安全感。
这些都促成中国的民营企业,有把财产往海外转移的意愿。
也正是因为中国政府知道民营企业的这些心思,所以中国政府也没有意愿为“出海”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保护。
你看,印度和俄罗斯封了包括微信在内多少中国企业开发的app,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行动让这两个国家“解封”吗?
除了口头谴责之外,什么动作都没有。
还有去年,小米在印度被扣了几十亿,中国政府有提供什么帮助没有?
据小米内部一个负责公共关系的负责人说,有关部门除了在旁边鼓励小米“要坚强、要勇敢”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所以,中国民营企业想靠出海来为中国经济突围,政府这关就很难迈过去。
至于国企,虽然不存在民营企业会碰到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确实会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但出海一样遇到瓶颈。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欧美日韩发达经济体越来越警惕“国资”。
不仅会拒绝“国资”主导的中资公司进入本国市场,就连有“国资”股东的中资公司都会被严格审查。
比如,在美国,凡是国企直接/间接控股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美国都会逐步限制其在美业务。
而对于国资参股或者投资的中资企业,只是进行掌握和初步限制。
举个例子,大疆背后的机构股东里至少有四个是“国资”控股的投资基金。
只是现阶段,美国认为大疆的实际控制权还在创始人手里,就以敲打和初步限制为主,而没有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彻底封杀。
但是大疆会不会进一步被限制,这是视中美关系发展情况而定。
除非大疆的创始人把“国资”彻底请走。
可以说,今后10-20年时间,“国企”会在美欧日韩这些发达国家“寸步难行”,这些经济体是会毫无征兆的突然让这些“国企”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出售某些资产。
当然,美国还是欢迎中国民营企业家和个人到美国去建厂、开公司。
像AI企业Heygen,就是一家中国人、中国资金在洛杉矶注册、创立的公司。
目前美国以及加州方面给了许多优惠政策,力度不比中国政府的招商引资力度小。
这么说吧,只有完全没有国资成分的中资企业,才不会被区别对待。
所以说,想靠“走出去”来应对本国经济长期放缓和“老龄化”,确实是个好办法,像日本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日本公司在在海外花了20多年时间,做到了“再造日本”,海外日企把赚到的美元/欧元/人民币/卢布汇回国内换成日元。
日本政府发行那么多零利率的国债,主要买家也是这些走出去的日本企业。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给予民营企业家以信心和保障,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民营企业家在海外挣到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愿意拿回来换人民币,而不是在海外挣到钱就留在海外账户上。
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变,可以说整个国家的规则都要围绕着“给予民营企业家信心和保障”来进行改变。
这已经不仅仅是允许民营企业家上桌那么简单了,这是要让民营企业家坐主位的问题了。
而这一点,显然有点挑战中国政府的金融秩序底线了。
但是,如果还停留在允许大家出海卖东西这个层面,就算坚持走出去,经济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善。
事实上,九边说的那种走出去,只不过是现有做法的延续。
2023年,有关部门给“生产端”发了好几万亿,而给“消费端”发了几个红头文件。
在生产端投入这么多,你觉得这是指望国内消费市场,消化这“好几万亿人民币”的产品吗?
总之,国内的“改革”不推进,影响的不只是在国内做生意的企业,出海企业一样会受限。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只要坚持走出去,经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种想法,是一种盲目的乐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