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儀式與愛的傳承
有沒有一個地方,是你喜歡與家人或友人一起去的?
A: 家。這個從小到大的家,家裡成員有爸爸、媽媽、兩位姊姊和我。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風霜雪雨,家。卻依然是家人最喜歡的地方。從小媽媽生病,後來去世,姊姊經商負債,乖張不說話,卻老愛與媽媽對抗讓人擔心的妹妹....每一個事件都足以摧毀這個家的意義與溫暖。然而,在這些困難中,總有一隻堅定的大手,始終為了這個家的「完整」而努力著。這位穿針引線的人,正是我的爸爸,他默默為這個家做了許多的努力。如他從小堅持每週必定要有一個固定的「家庭會議聚會」。這個會議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他煮了一桌飯菜,讓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藉此關心彼此的情況,他也總是利用這個固定的儀式,和女兒們聊一聊他想說的話,並讓家庭的聯繫紐帶,在各種情況下依然保持不變。雖然有時候會有家人總是乖張無語,有的吃飽就想準備離開,最後可能僅剩下一位....無論反應如何,但這個儀式感一直堅持維持著,無論我們的生活如何變化,他始終努力著讓這個家保有著它的完整感。
即便我們的家庭成員都各自成家立業,每當回來時,這個家庭儀式依然如故。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家裡的房子被震毀,後院變成了簡單的小屋。家原本的位置,成了爸爸重啟爐灶,為2.0版的家努力的地方。他每天從河堤旁搬土回來填土,進而開始學習如何耕種,這個地方成了他愛女兒的菜園。家庭聚會也進一步升級,大家可以吃到他種的菜,回家時也能帶些菜回去。
即便到了晚年,爸爸依然拄著輔助器,堅持耕種,讓菜園繼續生長,讓孩子們能吃到他親手種的菜。而我們這些在他眼中寶貝的孩子們,也因為這個家和這個中心,彼此緊緊聯繫著。
今年2月22日,他安詳離世,姐妹們各自面對著對父親的思念與感激,但我們依然回來整理這個家,不變的是,我們繼續保持著這個家庭會議的傳統。謝謝您,爸爸,讓我在這個地球上,擁有了一個完整而充滿愛的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