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圈子都要小心那些想著收割別人墊高自己的蟑螂,寫作圈也是

蔡凱西
·
·
IPFS
·
無意見發現蟑螂的朋友,很大機率也是蟑螂(無誤)
Photo by Erik Karits on Unsplash

前幾天瀏覽網路書店,無意間看到有位旅遊達人,也是作家的新書,已在線上開放預購。好奇點開全書的目錄內容,聞到一股熟悉的氣味,警鐘隨之大響。

可能冥冥中有甚麼奇妙的力量,驅使我繼續往下看提供試閱的內容。靠北喔!還真的發現與我間接相關的八卦。

這位旅遊達人聲稱,自己想寫這樣的一本書,是受到他的好朋友:某位任教中字輩大學的教授,也是暢銷作家H的啟發與影響。

幾年前,這位H,頂著美加名校博士學歷,也出版過幾本讓他名利雙收的歷普飲食專書,又一副要推廣歷普寫作,給冷門的知識更多舞台,讓外界看他都是一名進步青年的形象,所以不但有網路媒體創辦人請他當主編,拿到學位回台之後,演講跟訪問的合作也邀約不斷。

當時H以某網主編的身分,找了幾位作者合作出版了一本書,叫做《現代日本的形成》,我也是這本書的作者之一。

出版的過程中,我無意間發現他給作者簽的合約不清不楚,而且在作者跟出版社之間玩兩面手法。出版前後,更暗地裡搞了一堆不乾不淨的動作:

  1. H原本跟我簽約邀了兩篇稿,直到要上市的前一周,才因為有事跟我聯絡,在私訊裡「很順便」的告訴我,書裡只會收一篇。理由是編輯比較喜歡某位香港作者R的文章(我跟這位R剛好都各寫了一篇北海道)。

  2. 我直覺不對勁,後來聯絡上出版社責編詢問這件事,編輯說他根本沒看到我寫的那篇北海道,他接手的書稿裡一直只有R的那篇北海道。而且就算要換稿,也不可能在上市一周前才換。也就是說,H在收完稿,送出版社的過程中,早就把我的文章抽掉,他早就跟R達成共識,會收R的那篇北海道,直到書快出版了,我收到書之後就會穿幫,所以他找了一個很順便的機會,跟很爛的理由告訴我,只會收錄一篇。

  3. H知道劣跡包不住了,他跟編輯推說一開始沒跟我解釋清楚,是我誤會他。然後他私訊問我有沒有空,想找我談,當然是想摸頭安撫我,因為我已經在臉書跟MEDIUM上開罵了。那陣子我MEDIUM的流量超高,因為很多歷史學圈子的人都點進來看。

  4. 我沒有理會H的摸頭,他大概惱羞了,把我從FB的作者群組裡踢掉,想阻止我繼續翻車他的人設。而且那篇原本在網站上線,要收進書裡卻被他黑掉的文章,居然連網路版也消失不見了。

  5. H卸任該站主編之後,我寫信去問小編,消失的文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小編說可能是網站改版過,轉換過程中連結失效,但是後台應該能找到,但是他請工程師查後台,並沒發現這篇文章。不過呢!我留了網路版的原稿,當初上線的時候,我隨手把H在他臉書河道上轉貼我文章的貼文截圖下來,通通傳給小編,證明這篇文章,確實曾在他們家上線過。看來有人真的對這篇讓他人設差點翻車的文章很感冒,想徹底滅口。


H給的合約上,並沒有載明文章的篇名,以至於當時我無法根據合約去舉證H黑掉我的文章,沒有照合約走。而當年剛剛成為菜鳥作者,就被邀去合寫一本書,任誰都會在當下覺得自己的東西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有點高興所以疏忽了防人之心。

我知道很多人在各種平台上寫作,或許都希望找到甚麼流量密碼,或更大的舞台。尤其去年媒體報導了一個新鮮人夢想職業調查,聽說女性新鮮人的夢幻職業第一名,居然是作家。而現在整個媒體的氛圍,隨處可見「寫作變現」、「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拿起筆你就能當作家」、「寫十篇文章你就能被賞識」這類的言說,但是KOL們提供這些言說,給了很多人憧憬、夢想,卻從來不會講的是:

寫作圈是個敗類蹭仔很多的世界,不輸政治圈。人可以有夢最美,但是記得要保護自己

photo by Cathy Tsai

被我遇到出書會黑掉人家文章的作家;至於那種在自己參與授課的寫作班,偷拿學員的發想,寫進自己的小說的作家(這位大大就住我家附近喔),這種自助餐,大家也應該還有記憶才對。

簽合約要仔細看,或是跟哪些人合作,在被邀約的時候要問清楚。例如《表裏京阪》這本書,當初邀稿的時候我就有問,他們有沒有找H當作者,對方說沒有我才答應。別說兩篇文章拿的稿費實在不算高,就算給我更多稿費,我也不想跟這種噁心的教授作家,名列作者群,雖然我是很窮的作者,也沒必要為了錢,把自己跟敗類放在同一本書裏臭死自己。

如果遇到甚麼大咖,或叫得出名字的作者,來按你贊,來關注你,都不要高興太早,也不要把那些著作等身或寫作經驗豐富的人當偶像,如果有這樣的人接近自己,請保持警覺心。要跟對方談自己的KNOWHOW,也記得有所保留。


很多歷史圈子的朋友都知道我幾年前遇到的這件出版破事。H那些明裡給人舞台,其實是要利用別人為他製造更多舞台的做法,從《現代日本的形成》之後,H又陸續跟不同的出版社合作,自己掛名主編,去找很多小作者邀稿,合寫了好幾本書,反正如果讀者沒翻開書,也不知道書裡有哪些作者參與,只會看到書封上掛著他的名字。

還有更傻眼的,H當時申請教職,把原本不是他做過的職位,放在應徵T大的履歷裏面,說他是某某網站的創辦人。其實創辦人之一是我同學,所以創辦人有哪些歷史學出身的同行,其實這個圈子大家很清楚,H只是網站主編,根本不是網站創辦人。很誇張,但他就是這麼敢,根本文史學界黃國昌。

前一陣子台灣METOO運動延燒時,某個學弟跑來跟我說:

欸你看H,現在利用METOO來刷自己的存在感。

當時吳姓女作家爆料,某個曾姓慣犯,經常找女生在他的車裡聊天,然後帶入讓人不舒服的話題,H居然連METOO都要蹭,他跑去跟媒體透露說,自己早知道這個曾某很喜歡在自己的車上對女生下手。奇怪了,那他怎麼不早點提醒人家小心曾某,卻選擇在METOO很風火上的時候受訪,才說其實他知道曾某那輛車很髒,刻意操作自己的曝光度跟正直的形象,不言可喻。


回到前面提及的那位,快要上市新書的旅遊達人,他有追蹤我的FB粉專和方格子,既然這位仁兄都說跟H是好朋友了。人以群分,很大機率這個人也是個蹭仔。感謝你在序言裡提醒我,以後要是遇到你,得多放個心眼。

我前陣子還在翻這位旅遊達人幾年前出版的一本書,還沒看完,現在確定可以不用浪費時間看了,過一陣子更新KINDLE書庫的時候就刪掉。

總之,希望自己的文字有更多機會被看見,也請先有自保的警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滋賀石山寺:《光る君へ》大河ドラマ館紀行,與平安旅行史的光和影

【無情工商】寫作與出版都是不斷的用現在檢視過去

失序的紅色旅遊:馮客,《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閱讀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