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凱撒學改革:讀《羅馬人的故事》(二)
上次說到羅馬共和國在長達一百年的戰爭中打敗了強敵迦太基,正式崛起成為地中海的霸權。不過隨著外患消失,共和國內部的問題也開始浮現。開端的問題是貴族掌握大部分權力,平民失去向上流的機會;不過這問題很快便因為貴族讓步而解決。共和國先是設立代表平民的護民官,再成立不包含貴族的平民大會,容許平民大會所訂立的法律成為國策,甚至推翻元老院的決定。這樣一來,平民在體制內得到足夠的代表性,便停止了鬥爭。
不過隨著羅馬領域擴張,其他問題也隨之而來。首先因為國土太大,原來由本地精英組成的元老院所作出的集體決定和每年輪換的執政官制度已無法有效率的處理種種事務,政策變得滯後過時,或過於依賴地方總督;其次,以往由農民組成的羅馬軍隊由於作戰距離太遠,不但軍隊失去保衛鄉土的熱情,更因戰爭時間太長而令農地荒廢,最終加劇土地兼併和貧富懸殊的問題。到了共和國時代末期,一方面是大地主只顧自己尋歡取樂,一方面卻是失去土地的流民破壞地方安寧。
羅馬人並不是沒有察覺到這些問題。自從與迦太基的戰爭結束後,不少政治領袖便前赴後繼的試圖提出改革,但這些改革往往以失敗告終,反而造成長達一百年的混亂。在這些先行者中,有些人像格拉古兄弟,古道熱腸的提出農地改革,試圖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卻因為太過激進而被既得利益者反制,兩兄弟因而英年早逝;有些人則像老練的軍人馬略,提出讓無業者加入軍隊,將征兵轉變為募兵,雖然在短時間內解決流民問題,卻無形中令將領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間接釀成了以後連綿不斷的軍事政變。最後是蘇拉,一心希望透過更新元老院制度鞏固體制,但卻在奪取權力的過程中不但血洗羅馬,更自封終身獨裁官,成為羅馬體制最大的破壞人。
在這些人的失敗和嘗試中,羅馬人並不是沒有得到經驗。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有名的凱撒登場。透過他提出農地改革的事跡,我們或可學到如何成功的推動改變。當時農地改革的最大障礙,是掌握權力的元老院成員很多是大地主,所以無不反對改革。以往格拉古兄弟的方法,是以護民官的身份在平民大會提出重新分配土地的法案,嘗試繞過元老院在體制外改革。但由於推行過急,最終被元老院反制,以“元老院最終勸告”的形式指控格拉古兄弟叛國,在未經審訊的情況下命令執政官討伐。這做法不但首開未經審訊判死的先河,更諷刺地進一步鞏固了元老院的權力。那麼,遲格拉古兄弟大約五十年出生的凱撒,會如何提出類似的法案?
首先,在進行改革前,相對上人微言輕的凱撒,與當時最大財主克拉蘇和擁有軍隊支持的龐培組成聯盟,稱為“三頭政治”;藉助金錢和軍隊的力量,凱撒成功擔任該年的執政官,成為體制內的領袖。其次,凱撒將重新分配土地的措施限制在國有土地,不但顯示他尊重擁有私有財產的權利,更成功拉攏了那些只擁有私人土地的地主。之後,凱撒提出將土地改革中的補償金安排和財務調動權歸屬元老院,令元老院得到榮譽和部分實質的權力。不過,雖然凱撒已經作出種種讓步,但仍然未能得到大部分元老院成員支持。所以在最後關頭的公民大會上,凱撒讓龐培動員老兵大舉集合,運用軍事和群眾的壓力令元老院服從。最終元老院屈服,擁有否決權的另一位執政官更在失控的群眾前落荒而逃,令農地改革得到通過。作為傑出軍事家的凱撒,透過掌握金錢和軍隊,透過分化和拉攏,透過運用群眾的力量,成功在政治上也打了漂亮一仗。
但這並不是故事的完結。在推行農地改革後不久,凱撒便已歸回戰場,在高盧戰爭中大勝凱爾特人,將羅馬的領土推展至法國全境,以至英國南部。不過當他在戰爭結束,領兵歸國打算接受英雄的待遇時,忍無可忍的元老院成功拉攏龐培,向凱撒提出最後通牒:在國境交界的盧比孔河外解散軍隊,立即回國!凱撒心知這是個陷阱,如果他真的返回羅馬,大有可能遭受審判,甚至如格拉古兄弟般含冤而死;但如果他帶著軍隊度過盧比孔河,按照法律便等同叛國,他將逼不得已硬撼龐培,掀起一場勝負未知的內戰。面對眼前流動的河水,凱撒痛苦的向軍隊說道:“越過此河,將是悲慘人間;但若不越過,吾將毀滅。”
究竟凱撒會否越過盧比孔河?下回再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